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論文寫作

Course Name: Dissertation and Thesis Writing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2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在於介紹碩博士學位論文寫作各項重要環節,授課方式包含講課、課堂討論,以及作業練習,課程除了由授課教師講解各週主題內容外,主要由學生閱讀指定教材並提出問題,授課教師協助引導學生參與討論並講解課程主題;此外,修課學生需以本課程中習得的學位論文寫作核心要點,撰寫與個人研究計畫書,於期末課堂上進行口頭報告。本課程期許修課學生能藉由閱讀每週指定教材,以及課堂間師生與同儕的互動討論,提升個人整體對於研究發想、進行批判思考、研擬研究問題、撰寫文獻回顧、從事資料分析、彙整研究發現等各項從事研究的基本能力,並對學位論文的撰寫有更清楚的認識。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希望藉由有系統介紹碩博士學位論文寫作各項重要環節,協助修課學生瞭解:1)研究主題與研究問題的研擬,並培養批判性的邏輯思考與寫作論述;2)文獻蒐集與文獻回顧的撰寫與注意事項;3) 研究方法的選擇與設計的重要性4)資料分析、結果呈現與研究發現;5)參考文獻格式與學位論文格式;以及6) 研究倫理、抄襲議題,以及運用生成式AI協助論文寫作的注意事項。學生期能藉由研讀指定與參考教材、課堂討論、作業練習,以及撰寫個人期末報告,進而對學位論文的撰寫有更完整且清楚的圖像。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9/11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說明上課方式

    2

    9/18認識學位論文與

    研究期程設定

    見附件

    提問、講課與討論

    3

    9/25研究主題、範疇與

    論文題目

    見附件

    提問、講課與討論

    4

    10/2問題意識、

    批判思考與創新

    見附件

    [決定期中個人經驗分享主題]

    5

    10/9文獻搜尋與回顧I

    見附件

    提問、講課與討論

    6

    10/16文獻搜尋與回顧II

    見附件

    課堂作業1:繳交期末報告提案

    7

    10/23文獻搜尋與回顧III

    見附件

    提問、講課與討論

    8

    10/30 期中個人經驗分享

    個人簡報

    學生經驗分享

    9

    11/6研究方法的選擇與設計

    見附件

    提問、講課與討論

    10

    11/13資料分析、討論與結論

    見附件

    提問、講課與討論

    課堂作業2:繳交文獻回顧初稿

    11

    11/20論文草稿與章節安排

    見附件

    提問、講課與討論

    12

    11/27學位論文格式、文獻引用與參考文獻格式

    見附件

    提問、講課與討論

    13

    12/4研究倫理、抄襲與AI使用

    見附件

    提問、講課與討論

    課堂作業3:繳交研究方法說明初稿

    14

    12/11學位論文口試準備

    見附件

    提問、講課與討論

    15

    12/18學長姐經驗分享[時間暫定]

    16

    12/25 期末口頭報告

    個人簡報

    期末報告與回饋

    17

    1/1元旦放假

    18

    1/8自主學習

     

    課程安排與指定教材

     

    1. 課程簡介

        彭明輝(2017) Ch.1研究所學什麼

     

    1. 認識學位論文與研究期程設定

    彭明輝(2017) Ch.2. 學術著作的要件與良窳 Ch. 3研究的歷程與時間表

     

    1. 研究主題、範疇與論文題目

    彭明輝(2017) Ch. 5研究主題與論文題目的關係 Ch8.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

     

    1. 問題意識、批判思考與創新

    彭明輝(2017) Ch. 9-11 批判與創新的要領(上中下)

    畢恆達(2020) Ch.6 邏輯、思考與批判

     

    1. 文獻搜尋與回顧I

    彭明輝(2017) Ch. 12 十倍速文獻回顧要訣

    畢恆達(2020) Ch.5 動手動腳找資料

    Galvan, J. L. & Galvan, M. C. (姜定宇、林佳樺、李雨蒨、柴菁譯) Ch.1 概論; Ch.3選擇你要回顧的主題; Ch.4 準備好,你要開始篩選相關的研究論文

     

    1. 文獻搜尋與回顧II

    畢恆達(2020) Ch.6 是文獻回顧,還是家具型錄

    Galvan, J. L. & Galvan, M. C. (姜定宇、林佳樺、李雨蒨、柴菁譯) Ch.5對文章進行深度分析; Ch.8 筆記整理法

     

    1. 文獻搜尋與回顧III

    Galvan, J. L. & Galvan, M. C. (姜定宇、林佳樺、李雨蒨、柴菁譯) Ch9. 整合協作方向和模式; Ch.10 第一版草稿的撰寫準則; Ch.11撰寫條理清楚的文章; Ch.12編排論文與採納意見的準則

     

    1. 期中個人經驗分享

     

    1. 研究方法的選擇與設計

    畢恆達(2020) Ch.7 哪一種研究方法比較好

    顏志龍(2024) Ch.5研究架構圖; Ch6.研究方法的撰寫

    顏志龍(2024) Ch.10 質化論文寫作:觀念篇

     

    1. 資料分析、討論與結論

    顏志龍(2024) Ch.7 研究結果的撰寫; Ch.8討論的撰寫; Ch.11-12質化論文寫作:操作篇I & II; 附錄二

    畢恆達(2020) Ch.12 結論與建議

     

    1. 論文寫作與心理

    彭明輝(2017) Ch15. 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

    畢恆達(2020) Ch.11論文寫作與心理

     

    1. 學位論文格式、文獻引用與參考文獻格式

    Galvan, J. L. & Galvan, M. C. (姜定宇、林佳樺、李雨蒨、柴菁譯) Ch. 13準備你的參考文獻列表

    畢恆達(2020) Ch.13 關於參考書目

    TASPAA 參考書目格式說明

    政大學位論文格式說明

     

    1. 研究倫理、抄襲與AI使用

    畢恆達(2020) Ch.10 研究倫理

    Ciaccio, E. J. (2023).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Informatics in Medicine Unlocked, 41, 101253. https://doi.org/10.1016/j.imu.2023.101253

     

    1. 學位論文口試準備

    彭明輝(2017) Ch16.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

    畢恆達(2020) Ch.14 論文口試

     

    1. 學長姐經驗分享[時間暫定]

     

    1. 期末口頭報告

     

    1. 元旦放假

     

    1. 自主學習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5%

    講述 Lecture

    35%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一、課堂提問與作業(20%)

    修課學生每次上課前針對當週指定閱讀教材每篇文章提出1-2項問題,並於上課前三天,即週日下午5:00前上傳至Moodle,作為當週課程教材討論之主要課題,並於課堂上與授課教師共同參與討論。此外,修課學生在學期之間需繳交三次課堂作業,這三項作業與研究主題提案寫作、文獻回顧寫作、研究方法寫作有關,授課教師會針對這三項作業做給予修正建議,修課學生可依建議進行調整,並作為個人期末報告的內容一部分。

     

    二、期中個人經驗分享(15%)

    修課學生須於期中分享個人有關撰寫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或課堂報告過程的資料搜集、寫作或相關軟體工具的相關經驗。報告時間為10分鐘,需繳交簡報檔案,簡報頁數(含封面)15頁以內。主題如下[請擇一分享]

    • 分享自己搜集文獻、回顧文獻的方式
    • 分享自己決定學位論文[或期刊論文、會議論文、課堂報告]研究主題的過程
    • 分享自己撰寫期刊論文或會議論文與投稿的過程
    • 介紹與分享Turnitin系統與操作心得,以及優缺點說明或比較
    • 介紹與分享筆記軟體使用心得,以及優缺點說明或比較
    • 介紹與分享文獻資料庫使用心得,以及優缺點說明或比較
    • 介紹與分享參考文獻軟體使用心得,以及優缺點說明或比較
    • 介紹與分享質量化研究分析軟體使用心得,以及優缺點說明或比較

     

    評分標準參考:經驗分享報告以時間控制、報告內容清楚與熟悉程度、蒐集文獻經驗或投稿經驗或軟體使用經驗分析完整度、簡報的是否準時繳交PPT等項目來評分。口頭報告時間為10分鐘,需於期末口頭報告當天上課前上傳moodle系統。

     

    三、期末報告(45%)[口頭報告15%、同學互評10%、紙本報告20%]

    博士生:

    選項1運用本課程所學,依個人研究興趣或未來博士論文研究主題,提出具體的研究問題,並進行文獻回顧,進一步採用量化或質化研究分析方法,撰寫一份研究計畫書,並在期末發表口頭報告和繳交書面報告。

    選項2運用本課程所學,撰寫一篇理論或實證型的期刊論文草稿,並在期末發表口頭報告和繳交書面報告。

    碩士生:

    運用本課程所學,依個人研究興趣或未來碩士論文研究主題,提出具體的研究問題,並進行文獻回顧,進一步採用量化或質化研究分析方法,撰寫一份研究計畫書,並在期末發表口頭報告和繳交書面報告。

     

    • 口頭報告以時間控制、報告內容清楚與熟悉程度、個案與理論的結合度、資料蒐集與分析完整度、報告的是否準時繳交PPT等項目來評分。口頭報告時間為15分鐘,需於期末口頭報告當天上課前上傳moodle系統。
    • 書面報告評分標準如下:

     

    90分以上

    優異,內容與格式、參考文獻符合論文寫作各項基本要求外,報告言之有物且脈絡與邏輯清晰,能靈活應用理論,提出具體研究架構,且研究主題具有創意,研究計劃書相當具有可行性。

    89-85

    優異,內容與格式、參考文獻符合論文寫作各項基本要求外,報告脈絡與邏輯明確,合理應用理論,有提出具體研究架構,研究計劃書具有可行性。

    84-80

    佳,內容與格式、參考文獻符合論文寫作各項基本要求外,報告脈絡與邏輯尚可,理論應用較不熟練但嘗試提出研究架構,研究計劃書微調後具可行性。

    79-75

    普通,內容與格式、參考文獻大致符合論文寫作各項基本要求外,報告脈絡與邏輯較不清晰,應用理論較不熟練且沒有提出研究架構,研究計劃書須大幅修改方具可行性。

    74-70

    尚可,內容與格式、參考文獻僅部分符合論文寫作各項基本要求外,報告脈絡與邏輯較不清晰,理論觀點不明確且欠缺研究架構,研究計劃書可行性偏低。

    69分以下

    不及格,內容與格式、參考文獻完全不符合論文寫作各項基本要求外,並有遲交或發現抄襲行為。

     

    四、自主學習成果報告(10%):

      請於本學期中,參加一場與個人碩博士論文研究主題(或現階段個人最有興趣的研究主題)相關的國內外學術演講、工作坊或是論文研討會,並摘要寫下該場次演講的主題內容,以及個人對該主題的心得與反思,至少一頁A4 (至少1000),並提供參與活動的證明(如主辦方提供的參與證明或是會場照片)。如果選擇參加線上演講或是學術研討會,請提供截圖作為參與證明。

    • 主題:學術演講、工作坊或研討會論文場次主題,
    • 學術活動內容摘要:對於場學術演講、工作坊或是該場次研討會論文的內容摘要
    • 心得與反思:請闡述個人認為該學術活動與本課程中各項主題的連結,以及個人參加完該學術活動中獲得的啟發或反思,以及對於該學術活動的評論與提問。

     

    評分標準參考:

    90分以上

    優異,報告內容符合除所有基本要求外,個人心得與反思內容言之有物且脈絡清晰,並能與本課程相關主題有效串聯。

    89-85

    優良,報告內容符合除所有基本要求外,也能與本課程相關主題進行串聯,但個人的心得與反思討論深度較為有限。

    84-80

    佳,報告內容符合要求,但僅能與本課程相關主題進行有限的串聯,同時個人的心得與反思討論深度較為有限

    79-75

    普通,報告內容大概符合要求,但報告內容脈絡與文字論述不夠清楚,且僅能與本課程相關主題進行有限的串聯,同時個人的心得與反思討論深度較為有限

    74-70

    尚可,報告內容勉強符合要求,但報告內容脈絡與文字論述不夠清楚,也未能呈現個人的反思、觀點或是對於該學術活動的評論與提問。

    69分以下

    不及格,報告內容不符合基本要求,報告脈絡不清楚,文字論述能力薄弱,未能提出有內容的個人啟發或反思,有遲交或發現抄襲行為。

     

    五、課堂出席與參與(10%

    依發言次數與出席情況計分

     

    *修課學生允許於本課程中使用生成式AI工具,但須於各項個人與團體作業或報告中,說明和記錄個人或小組使用何種生成式AI工具、如何使用生成式AI工具協助個人與小組作業與報告(例如議題發想、文句潤飾、修改文本結構),並闡述個人或小組如何將生成式AI工具產製的建議整合到最終版本的報告與作業中。經查核使用生成式AI工具卻無在作業或報告中標註說明者,授課教師、學校或相關單位有權重新針對作業或報告重新評分或不予計分。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參考書:

    Galvan, J. L. & Galvan, M. C. (姜定宇、林佳樺、李雨蒨、柴菁譯)2020)。如何撰寫文獻回顧:給社會與行為科學領域學生的寫作指南。五南。

    彭明輝(2017)。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聯經。

    畢恆達(202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小畢空間。

    顏志龍(2024)。傻瓜也會寫論文(量化+質化增訂版)社會科學學位論文寫作指南。五南。

     

    其他參考書

    周春塘(2024)。撰寫論文必讀的第一本書(第五版)。五南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