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行政組織與管理理論研究

Course Name: Seminar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讓研究所層級(特別是博士班)的學生可以在一堂課當中將組織理論與行為的相關理論作一次有效的巡禮,組織理論與行為是公部門行政研究與政治學研究最大的區別所在,也就是說,政治學基本上較少研讀相關理論,因此,這也是公共行政研究一個特殊的理論基礎。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以兩本分別討論組織理論與組織行為的研究所教科書為基準,配合上中文與英文的相關論文,期待研究所學生可以一方面全面性地了解公共行政這個重要的基礎,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尋找自己有興趣的研究題目,完成論文。

    批判報告(個人)25%、個案報告(小組)55%、上課參與20%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113 (1)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課程綱要表

    科目名稱

    行政組織與管理理論(Theories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 Management)

    先修科目

    (none)

    授課教師

    陳敦源教授

    開課年級

    學分數

    每週授課時數

    實習時數

    0

    開課別

    一學期課程 (每週三: 9:00~12:00)

    修習別/個人

    必修 (required)

    可否使用手機筆電

     ¢手機  ¢筆電

    教學目標

    本課程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讓研究所層級(特別是博士班)的學生可以在一堂課當中將組織理論與行為的相關理論作一次有效的巡禮,組織理論與行為是公部門行政研究與政治學研究最大的區別所在,也就是說,政治學基本上較少研讀相關理論,因此,這也是公共行政研究一個特殊的理論基礎。本課程以兩本分別討論組織理論與組織行為的研究所教科書為基準,配合上中文與英文的相關論文,期待研究所學生可以一方面全面性地了解公共行政這個重要的基礎,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尋找自己有興趣的研究題目,完成論文。

    授課方式

    研究生帶領討論報告為主,教授協助討論(含講授)為輔

    老師事先約定(by appointment)

    成績評定

    批判報告(個人)25%、個案報告(小組)55%、上課參與20%

    參考書目

    1. Denhardt, Robert B. and Thomas J. Catlaw. (2014) 7th ed. Theori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 Stamford, CT: Cengage Learning. (OT)
    2. Denhardt, Robert B., Janet V. Denhardt, Maria P. Aristigueta. (2019) 5th ed.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 SAGE. (OB)
    3. 相關資料(中、英文)。 

    日期

    一百零八學年度    第一學期   進度內容

    授課內容

     

    1

    9/11

    引介:公共組織與管理理論-過去、現在與未來

     

     

    組織理論部分

     

     

    2

    9/18

    公共組織理論的內容(一):知識與政治

     

     

    3

    9/25

    公共組織理論的內容(二):理性模型

     

    4

    10/2

    公共組織理論的內容(三):人本主義

     

     

    5

    10/9

    公共組織理論的內容(四):組織設計

     

     

    6

    10/16

    公共組織理論的內容(五):組織經濟學

    林俞君教授演講

     

    7

    10/23

    公共組織理論的內容(六):組織心理學

     

     

    8

    10/30

    公共組織理論的內容(七):公共政策與決策

     

     

    9

    11/6

    公共組織理論的內容(八):組織數位轉型

     

     

    組織行為理論部分

     

     

    10

    11/13

    公共組織行為的內容():服務動機與參與管理

    陳重安教授演講

    11

    11/20

    公共組織行為的內容():組織政治與組織文化

     

     

    12

    11/27

    公共組織行為的內容()領導統御與組織效能

     

     

    13

    12/4

    公共組織行為的內容()團體行為與團隊建立

     

     

    14

    12/11

    公共組織行為的內容()組織變革與創新

    電影欣賞

    15

    12/18

    公共組織行為的內容(六):自我管理與壓力管理

     

     

    16

    12/25

    公共組織行為的內容(七):組織溝通與衝突管理

     

     

    17

    1/1

    開國紀念 – 放假一天

     

    18

    1/8

    公共行政組織行為的研究方法與總結討論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30%

    其他: Others: 課堂導讀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 課堂教材研讀指引
    • 每週的研讀教材都在第參部份「課程教材研讀大綱」當中列明,學生每週來上課最基本的責任就是「必須研讀」以數字編號的教材(1, 2, 3…),教材(“*”)學生可以視自己狀況許可「選擇研讀」,但是卻是課堂報告同學一定要報告的重點。加總起來,學生在本堂課中,最少可以研讀約35篇文獻,如果加上選讀或是課堂報告的文獻,至多學生可以研讀40篇文獻。

     

    • 研讀論文最重要的就是回答下面五個問題:
    1. 作者最重要處理的研究問題是什麼?該問題為何重要?
    2. 作者是如何討論這個問題?他切入的角度有哪些?使用了哪些文獻?
    3. 作者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使用了些什麼事件、案例、歷史作為佐證?這些經驗案例的背景是什麼?
    4. 作者明示或是暗示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5. 作者所得到主要的結論有哪些?他們與實務的關聯性為何?

     

    • 如果研讀時希望能夠有批判的眼光,讀者可以問下面的三個問題:
    1. 作者的研究問題與學界的研究焦點是否是相關聯的(relevant)?還是有更好的途徑可以彰顯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2. 作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否適當,過程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業如何改進?
    3. 作者所得出的結論,與作者研究問題以及研究方法之間,存在怎麼樣的邏輯關聯性?這關聯性是否有瑕疵?該如何改進?

     

    • 鼓勵同學組成小的讀書團體,一起研讀教材,最好是大家都讀完了,再一起討論;當然,如果因為時間的關係,大家分工研讀,老師也不反對,但是要注意,每一個人對整篇文獻的架構都必須有完整的認識。

     

    • 課堂任務的分配

    (一) 課堂導讀:研讀文獻與報告(佔總成績30%

    學生每週上帶領上課教材研讀,視修課人數,碩士班學生一人可能帶2-3次,博士班學生可能帶3-4次,其他非當週帶領的同學請按時研讀相關教材,導讀同學以不超過一個小時為限。教師上課會先做一個小時的整體課程導讀,接著由同學開始導讀(第一週由老師示範一次)。報告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1. 一份3-5頁(3000字左右)的摘要,影印發給同學(請用電腦打字),將所有電子檔(報告本文、摘要、與PPT)放上「教學精進實驗平台」(Moodle; http://moodle.nccu.edu.tw/login/index.php)
    2. 口頭詳述該文獻內容的重點,並舉一些例子說明之(當自己是老師!)。
    3. 個人對於該主題的特殊看法與思考。
    4. 提出具體問題讓同學討論,並試著回答課堂學生的疑問。

     

    (二) 批判文章撰寫(佔總成績40%

    (40%,博生8篇,碩生6) 批判報告:本學期當中,為了確保同學上課的參與,並鼓勵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批判性的思索,學生將負責完成數篇批判報告,碩士班學生應完成。其做法為,同學在學期中必須選擇數次自己喜歡的內容,於上課前一週(最晚不晚於當週),繳交批判文章(referee reports),並放上「教學精進實驗平台」。字數不超過1000字(單行間距12號字形約一頁)。內容請包括下列三個項目:

    1. 主要討論議題
    2. 主要論述內容與結論
    3. 您個人的評論與看法 (重要!請務必提出)

     

    (三) 上課到課與參與(佔總成績10%

    不論是到課或是上課參雨,都將列入計分,一次沒來扣兩分直到前一部份10分扣完為止。問問題是思考的開始,能思考才會問問題,有了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這些就是觀察公共事務的首要修養,因此,本課程十分重視課堂討論,請學生務必參與發問與討論,上課「有意義」的發言將使提高學生參與成績。

     

    (四) 期末報告:研究計畫寫作 (佔總成績20%)

     

      1. 學期末報告,學生(博、碩)應從十六個課程單元當中,挑選一個單元,從上課readings開始切入進行主題定位,蒐集相關的中英文文獻。
      2. 碩士班學生應完成一篇5000~8000字的文獻回顧,將該單元中的文獻作一個整理,做法類似期刊中的review article,只不過篇幅較少。
      3. 博士班學生應完成一篇8000~10000字的研究案計畫書,有些像申請國科會的研究案計畫書,其中包括完整的文獻回顧,研究方法設計,以及預期的成果等部份。
      4. 第六週請繳交300~500的寫作大綱,目的乃是事先讓老師知道學生寫作的方向,也歡迎學生與老師討論。延遲的同學將酌扣期末論文成績。

     

    • 總結來說,本課程成績計算的方式如下表所列:

    碩士 (Master’s)

    博士 (PhD’s)

    工作內容

    計分比重

    工作內容

    計分比重

    1. 批判報告(6)

    40%

    1. 批判報告(8)

    40%

    2. 課堂導讀

    30%

    2. 課堂導讀

    30%

    3. 期末報告

    20%

    3. 期末報告

    20%

    4. 上課參與

    10%

    4. 上課參與

    10%

    總共

    100%

    總共

    100%

     

    三、寫作倫理遵守

    由於近來網路使用的普及,抄襲的可能性大增,建議同學從開始就養成尊重他人智慧財產權的習慣,這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能夠尊重別人論述產權的學者,才可能是一位自重而後受到他人尊重的學者,抄襲通常是一種「誘惑」(temptation),抄襲者一方面想要有快速的發表,表現自己的學術成就,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想花功夫研讀消化與思考,應該設法避免。本課程各種心得與報告的內容,學生都必須署名,也都表示作者負有被個人或機構抄襲審查的義務,在此定出幾點應該加註的狀況,提供學生參考:

     

        1. 原文引用(包括翻譯),應該加上附註,並且原文以引號(「」)與文章分開,如果引文超過一行,建議以文內分段引用的方式為之。
        2. 原意引用,包括章節結構、分類方法、名詞定義等等,雖然經過自己下筆重新改寫,但是原則上仍然應該以引註的方式註明原始概念的來源。
        3. 強烈建議學生先上網到「台灣學術倫理教育中心」(https://ethics.moe.edu.tw/)上相關網路課程。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 Denhardt, Robert B. and Thomas J. Catlaw. (2014) 7th ed. Theori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 Stamford, CT: Cengage Learning. (OT)
    2. Denhardt, Robert B., Janet V. Denhardt, Maria P. Aristigueta. (2019) 5th ed.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 SAGE. (OB)

    3. 相關資料(中、英文)。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無。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