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滿語

Course Name: Manchurian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2.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滿語的語言學歸屬是: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在清代具有國語地位,亦影響近現代北方漢語甚深,而現在仍在使用、發展中,滿族族群及其語文的發展歷史及創造大量文獻的現象,極具語言學、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等討論價值。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以清代以來近現代的各種滿文文獻之解讀為教學目標,並配合相關歷史背景解析,除了使修課同學有基本的滿文文獻閱讀能力,亦能對民族文化與文獻的價值有所認識的。

    第一學期進行字母教學、運用字典,使具有初步文法知識,及練習翻譯短篇文句;第二學期練習滿、漢文檔案、經典的翻譯、解析,並且學習利用文法專書、相關研究成果。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Week 課程主題 Course Theme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教學活動與作業 Activity and Homework 學習投入時數 Estimated time devoted to coursework per week
    課堂講授 Lecture Hours 課程前後 Preparation Time
    1
    導論--滿洲語文與女真、滿洲、滿族
    
    課堂講義
    討論、經驗分享
    2.0
    3.5
    2
    語音與字母、拼音
     介紹
    
    《簡明滿文文法》第一章第一節 語音與字母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3
    元音與字母 
    《簡明滿文文法》第一章第二節 元音與字母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4
    輔音與字母(一)
    《簡明滿文文法》第一章第三節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5
    放假週
    放假週
    放假週
    0.0
    0.0
    6
    隨堂測驗。
    《滿語365句》頁104-163,「滿文十二字頭」。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7
    生活會話(一)
    《滿語365句》頁1-11,一、問候 二、身體 三、年齡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8
    期中考
    
    期中考
    檢討試題、答卷
    
    2.0
    3.5
    9
    生活會話(二)
    《滿語365句》頁12-20, 四、家人 五、姓名 六、互相認識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10
    名詞、動詞
    《滿文教材》頁121-140,第十五課 課文、短句、語法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11
    名詞、動詞、句子組成
    《滿文教材》頁141-157,第十六課 課文、短句、語法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12
    名詞的格、形容詞
    《滿文教材》頁158-177,第十七課 課文、短句、語法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13
    名詞的格、副詞、句子組成
    《滿文教材》頁178-197,第十八課 課文、短句、語法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14
    代詞、後置詞、副動詞等
    《滿文教材》頁198-216,第十九課 課文、短句、語法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15
    代詞的格、判斷句
    《滿文教材》頁217-231,第二十課 課文、語法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16
    方位詞、動詞肯定式 否定式、陳述句
    《滿文教材》頁232-240,第二十一課 課文、語法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17
    命令式句、否定副詞等 
    《滿文教材》頁241-255,第二十二課 課文、語法
    講授、複習當天進度
    2.0
    3.5
    18
    期末考
    期末考
    檢討試題、答卷
    2.0
    3.0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8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出缺席及討論表現15%、隨堂測驗20%、期中考30%、期末考35%。(視學期進度進行微調)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羽田亨,《滿和辭典》,臺北:學海出版社,1974。
    安雙城,《滿漢大辭典》,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
    安雙城,《漢滿大辭典》,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7。
    胡增益,《新滿漢大辭典》,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清高宗敕纂,《欽定繙譯五經四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冊185-189。
    清高宗敕纂,《御製增訂清文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冊233、234。
    河內良弘、清瀨義三郎則府,《滿洲語文語入門》,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2。
    津曲敏郎,《滿洲語入門20講》,東京:大學書林,2002。
    季永海、劉景憲、屈六生,《滿語語法》(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導論〉,頁3-31。
    愛新覺羅‧烏拉熙春編著,《滿語語法》,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力提甫‧托乎提主編,《阿爾泰語言學導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引論〉,頁3-20;〈滿──通古斯語族語言〉,頁211-282。
    胡增益,〈滿文的歷史貢獻〉,收入閻崇年主編,《滿學研究manju tacin sibkin(3)》(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頁313-328。
    莊吉發,〈《滿文原檔》與清史研究〉,收入閻崇年主編,《滿學研究manju tacin sibkin(4)》,(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頁85-115。
    莊吉發,〈清代起居注冊與滿學研究〉,收入閻崇年主編,《滿學研究manju tacin sibkin(6)》,(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頁138-168。
    吳元豐,〈清代滿文檔案述論〉,《滿學研究manju tacin sibkin(6)》,頁169-185。
    趙志忠,《清代滿語文學史略》,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2。
    趙阿平,《滿族語言與歷史文化》(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研究文庫),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Gertraude Roth Li, Manchu: A Textbook for Reading Documents,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ii Press, 2000.
    Mark C. Elliott, "Manwen dangan yu xin Qingshi" 「滿文檔案與新清史」 (Manchu archives and the new Qing history). National Palace Museum Quarterly 《故宮學術季刊》, December 2006.
    Mark C. Elliott, "The Manchu-Language Archives of the Qing and the Origins of the Palace Memorial System.", Late Imperial China 22.1 (June 2001).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滿洲語辭典線上資料庫  http://hkuri.cneas.tohoku.ac.jp/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