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公共政策新興議題

Course Name: Emerging Issues of Public Policy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1.0

學分數

Credit(s)

6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這門課程專為大一學生設計,旨在提供公共政策領域的啟蒙學習機會。課程的第一個特色是其基礎性和啟蒙性,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為未來的進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個特色是課程師資的多樣性與豐富性,除了由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專業老師授課外,還邀請了幾位優秀學長回校與學生分享他們在公共政策領域的經驗與見解,這將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視野與實踐經驗。第三個特色是課程形式靈活,每週一個小時,專注於當前公共政策的最新議題。每次課堂中,將由一位老師針對其專長領域的公共政策新興議題進行深入講解,並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升他們對公共政策的興趣與理解。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 課堂要求

    (一) 心得文章撰寫(佔總成績50%)

    心得報告:本學期當中,為了確保同學上課的參與,並鼓勵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批判性的思索,學生將負責完成十篇心得報告。其做法為,同學在學期中必須選擇數次自己喜歡的演講內容,於上課後一週,繳交心得文章,並放上Moodle平台。字數不超過1000字(單行間距12號字形約一頁)。內容請含下列三個項目:

    1. 主要討論議題
    2. 主要論述內容與結論
    3. 您個人的評論與看法 (重要!請務必提出)

     

    (二) 上課到課與參與(佔總成績50%: 35%到課,15%發問)

    不論是到課或是上課參與,都將列入計分,一次沒來扣兩分直到前一部份35分扣完為止。問問題是思考的開始,能思考才會問問題,有了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這些就是觀察公共事務的首要修養,因此,本課程十分重視課堂討論,請學生務必參與發問與討論,上課「有意義」的發言將使提高學生參與成績。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科目名稱

    公共政策的新興議題(Issues in Public Policy Management)

    先修科目

    (none)

    授課教師

    陳敦源教授兼系主任 (組織)

    開課年級

    學分數

    每週授課時數

    實習時數

    0

    開課別

    一學期課程 (每週一: 13:00~14:00)

    修習別/個人

    必修 (required, 17+1)

    可否使用手機筆電

     ¢手機  ¢筆電

    教學目標

    這門課程專為大一學生設計,旨在提供公共政策領域的啟蒙學習機會。課程的第一個特色是其基礎性和啟蒙性,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為未來的進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個特色是課程師資的多樣性與豐富性,除了由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專業老師授課外,還邀請了幾位優秀學長回校與學生分享他們在公共政策領域的經驗與見解,這將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視野與實踐經驗。第三個特色是課程形式靈活,每週一個小時,專注於當前公共政策的最新議題。每次課堂中,將由一位老師針對其專長領域的公共政策新興議題進行深入講解,並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升他們對公共政策的興趣與理解。

    授課方式

    聽取老師演講為主,學生發問為輔,課後撰寫心得報告。

    老師事先約定(by appointment)

    成績評定

    心得報告(個人)50%、上課參與50%

    參考書目

    丘昌泰. (2008). 公共政策: 基礎篇. 巨流出版社。

    余致力, 毛壽龍, 陳敦源, & 郭昱瑩. (2008). 公共政策: Public Policy.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日期

    一一三學年度    第一學期   進度內容

    授課老師

     

    1

    9/9

    公共服務工作的生命價值

    施能傑 教授

     

    2

    9/16

    循證公共政策決策:是甚麼?為何?如何?

    陳敦源 教授

     

    3

    9/23

    如何彌何鴻溝?重審公共政策與實踐的差異

    王慧敏 助理教授

    4

    9/30

    公部門公民參與理論與實務

    董祥開 副教授

     

    5

    10/7

    設計思維與政策設計

    蘇偉業 教授

     

    6

    10/14

    永續民主與公共治理

    杜文苓 教授

     

    7

    10/21

    再生能源與生態保育:守護臺灣白海豚

    謝文琪 助理教授

     

    8

    10/28

    認識跨域治理與災害防救

    張鎧如 副教授

     

    9

    11/4

    第三部門與社會企業

    江明修 教授

     

    10

    11/11

    社會創新與民主創新

    傅凱若 副教授

    11

    11/18

    台灣教育政策的重要發展

    莊國榮 助理教授

     

    12

    11/25

    AI治理政策:科技創新與風險管理的不二境界

    蕭乃沂 副教授

     

    13

    12/2

    永續ESG的簡史

    詹中原 教授

     

    14

    12/9

    我的學思歷程:政治與行政之間

    黃東益 教授

    15

    12/16

    公共行政研究的空間視角

    廖興中 副教授

     

    16

    12/23

    公共政策的推力(Nudge)

    賴怡樺 助理教授

     

    17

    12/30

    總結:公共政策的世界

     

    18

    1/6

    自主學習

     

     

    第二部份

    課程教材研讀大綱

     

    第一週  公共服務的動機

    1. 施能傑. (2021). 公務人員的大學畢業學校圖像東吳政治學報39(1), 57-102.

    第二週  循證公共政策

    1. 陳敦源, & 呂佳螢. (2009). 循證公共行政下的文官調查: 台灣經驗的觀點, 方法, 與實務意義公共行政學報, (31), 187-225.

    第三週  政策的執行問題

    1. Wong, N. W., Ho, K. K. L., Wang, M., & Hsieh, C. W. (2022). Strong government responses? Reflec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VID-19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35(4), 428-440.

    第四週 公部門公民參與

    1. 董祥開, 張鎧如, 陳敦源, & 陳揚中. (2021). 合得來重要嗎? 公務人員個人組織配適度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社會科學論叢15(1).

    第五週 設計思維與政策設計

    1. 蘇偉業. (2020). 論香港公務員職系設計與管理及其對我國公務人員制度設計之啟示中國行政評論26(4), 1-22.

    第六週 永續民主與公共治理

    1. 杜文苓. (2010). 環評決策中公民參與的省思: 以中科三期開發爭議爲例公共行政學報, (35), 29-60.

    第七週  再生能源與生態保育

    1. 施美琴, 林光奕, 陳宥達, & 陳亭彣. (2024). 不只是能源自主 永福社區太陽能抽水系統護棲地-再生能源設施與生態保育創造共榮可能豐年雜誌74(6), 102-107.

    第八週  跨域治理與災害防救

    1. 張鎧如. (2021). 地方公所推動社區自主防災之角色與限制: 知識中介理論觀點. 公共行政學報, (60), 1-45.

    第九週  第三部門與社會企業

    1. 楊子申, & 江明修. (2022). 社會企業之社會影響力評估指標建構行政暨政策學報, (74), 35-68.

    第十週  社會創新與民主創新

    1. 傅凱若, & 張婷瑄. (2020). 當公民參與遇上專案管理: 以臺北市參與式預算的專案管理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 (71), 43-88.

    第十一週    教育政策

    1. 莊國榮. (2011). 大學學生行政爭訟權的重要突破--評釋字第 684 號解釋. 台灣法學雜誌. 171, 62-74.

    第十二週 人工智慧的治理政策

    1. 黃心怡, 曾冠球, 廖洲棚, & 陳敦源. (2021). 當人工智慧進入政府: 公共行政理論對 AI 運用的反思文官制度13(2), 91-114.

    第十三週 環境永續政策

    1. 何仕仁. (2023). ESG 在學校永續治理之問題與治理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8), 109-114.

    第十四週 文官政策: 政治與行政

    1. 黃東益, & 陳敦源. (2004). 電子化政府與商議式民主之實踐臺灣民主季刊1(4), 1-34.

    第十五週    公共政策的空間視角

    1. 廖興中. (2014). 全球貪腐傳染之空間分析: 以世界銀行貪腐控制指數為例公共行政學報, (46), 1-28.

    第十六週 政策推力(Nudge)

    1. 賴怡樺, 林水波, & 陳敦源. (2018). 行為主義導向的公共政策研究: 以政策工具 [推力] 為核心的初探行政暨政策學報》,(67), 1-37.

    第十七週 總結:公共政策的世界

    第十八週 自主學習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8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心得報告(個人)50%、上課參與5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丘昌泰. (2008). 公共政策: 基礎篇. 巨流出版社。

    余致力, 毛壽龍, 陳敦源, & 郭昱瑩. (2008). 公共政策: Public Policy.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第三部份

    課後參考書單

     

        1. 王光旭, 葉謹寧, 劉宜君, 陳敦源, & 林昭吟. (2021). 全民健康保險委員會決策參與影響因素之探析: 社會網絡分析的觀點行政暨政策學報, (72), 67-114.
        2. 徐仁輝. (2020). 公共政策與市場精巧設計文官制度12(1), 1-14.
        3. 郭毓倫. (2021). 大數據視角下的公共政策-網路輿情分析方法之應用與發展中國地方自治74(9), 3-35.
        4. 許弘毅, 劉倒良, & 陳敦源. (2020). 邁向循證基礎的公共政策宣導: 一個以臺灣酒駕防制廣告類型有效性 爲核心的準實驗研究台大政治科學論叢, (84). 71-
        5. 蔡馨芳, 郭昱瑩, & 余致力. (2022). 2018 年公務人員年金改革對我國文官態度之影響. 行政暨政策學報, (75), 1-35.
        6. 簡聖哲, & 王宏文. (2020). 臺灣勞工保險 [高薪低報] 行為對勞保財務之影響行政暨政策學報, (70), 67-101.
        7. 張四明. (2020). 臺灣 2020 年新冠肺炎防疫大作戰之啟示: 政策工具觀點分析. 文官制度, 12(4), 1-32.
        8. 魯俊孟. (2020). AI 人工智慧對公共政策在政策倫理的對話初探理論與政策, (84), 59-81.
        9. 魯炳炎. (2009). 從多元流程觀點談蘇花高興建決策之議程設定與政策選擇東吳政治學報27(4), 171-240.
        10. 謝儲鍵. (2021). 探索自發性地理資訊方法對公共事務治理之應用民主與治理8(1), 59-93.
        11. 謝儲鍵, 林煥笙, & 陳敦源. (2016). 緊急災害管理中之協力網絡分析: 以莫拉克風災災後的教育重建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 (62), 59-125.
        12. 陳敦源, 郭昱瑩, 賴怡樺, & 葉馨. (2022). 國立大專校院預算員額調控機制之研究: 政策問題之建構與分析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67(2).
        13. 陳敦源, 劉宜君, 蕭乃沂, & 林昭吟. (2011). 政策利害關係人指認的理論與實務: 以全民健保改革爲例國家與社會, (10), 1-65.
        14. 陳潁峰. (2021). 我國能源政策實施政策環評之成效分析: 以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之政策環評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 (72), 159-204.
        15. 劉宜君, 陳敦源, 林昭吟, & 王光旭. (2020). 全民健保財務收支連動機制之研究: 問題建構途徑臺灣社會福利學刊16(1), 53-90.
        16. Hsu, Y. C., & Cheng, S. H. (2023). [生不如死] [起死回生] ? 臺灣地區各縣市生產補貼政策對生育率之影響應用經濟論叢, (114), 99-145.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無。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