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能力項目說明
(一) 心得文章撰寫(佔總成績50%)
心得報告:本學期當中,為了確保同學上課的參與,並鼓勵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批判性的思索,學生將負責完成十篇心得報告。其做法為,同學在學期中必須選擇數次自己喜歡的演講內容,於上課後一週,繳交心得文章,並放上Moodle平台。字數不超過1000字(單行間距12號字形約一頁)。內容請含下列三個項目:
(二) 上課到課與參與(佔總成績50%: 35%到課,15%發問)
不論是到課或是上課參與,都將列入計分,一次沒來扣兩分直到前一部份35分扣完為止。問問題是思考的開始,能思考才會問問題,有了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這些就是觀察公共事務的首要修養,因此,本課程十分重視課堂討論,請學生務必參與發問與討論,上課「有意義」的發言將使提高學生參與成績。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科目名稱 |
公共政策的新興議題(Issues in Public Policy Management) |
|||||||||
先修科目 |
無 (none) |
|||||||||
授課教師 |
陳敦源教授兼系主任 (組織) |
|||||||||
開課年級 |
博 |
學分數 |
一 |
每週授課時數 |
一 |
實習時數 |
0 |
|||
開課別 |
一學期課程 (每週一: 13:00~14:00) |
|||||||||
修習別/個人 |
必修 (required, 17+1) |
可否使用手機筆電 |
¢手機 ¢筆電 |
|||||||
教學目標 |
這門課程專為大一學生設計,旨在提供公共政策領域的啟蒙學習機會。課程的第一個特色是其基礎性和啟蒙性,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為未來的進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個特色是課程師資的多樣性與豐富性,除了由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專業老師授課外,還邀請了幾位優秀學長回校與學生分享他們在公共政策領域的經驗與見解,這將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視野與實踐經驗。第三個特色是課程形式靈活,每週一個小時,專注於當前公共政策的最新議題。每次課堂中,將由一位老師針對其專長領域的公共政策新興議題進行深入講解,並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升他們對公共政策的興趣與理解。 |
|||||||||
授課方式 |
聽取老師演講為主,學生發問為輔,課後撰寫心得報告。 老師事先約定(by appointment) |
|||||||||
成績評定 |
心得報告(個人)50%、上課參與50% |
|||||||||
參考書目 |
丘昌泰. (2008). 公共政策: 基礎篇. 巨流出版社。 余致力, 毛壽龍, 陳敦源, & 郭昱瑩. (2008). 公共政策: Public Policy.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課 |
週 |
日期 |
一一三學年度 第一學期 進度內容 |
授課老師 |
||||||
|
1 |
9/9 |
公共服務工作的生命價值 |
施能傑 教授 |
||||||
|
2 |
9/16 |
循證公共政策決策:是甚麼?為何?如何? |
陳敦源 教授 |
||||||
|
3 |
9/23 |
如何彌何鴻溝?重審公共政策與實踐的差異 |
王慧敏 助理教授 |
||||||
程 |
4 |
9/30 |
公部門公民參與理論與實務 |
董祥開 副教授 |
||||||
|
5 |
10/7 |
設計思維與政策設計 |
蘇偉業 教授 |
||||||
|
6 |
10/14 |
永續民主與公共治理 |
杜文苓 教授 |
||||||
|
7 |
10/21 |
再生能源與生態保育:守護臺灣白海豚 |
謝文琪 助理教授 |
||||||
|
8 |
10/28 |
認識跨域治理與災害防救 |
張鎧如 副教授 |
||||||
|
9 |
11/4 |
第三部門與社會企業 |
江明修 教授 |
||||||
|
10 |
11/11 |
社會創新與民主創新 |
傅凱若 副教授 |
||||||
大 |
11 |
11/18 |
台灣教育政策的重要發展 |
莊國榮 助理教授 |
||||||
|
12 |
11/25 |
AI治理政策:科技創新與風險管理的不二境界 |
蕭乃沂 副教授 |
||||||
|
13 |
12/2 |
永續ESG的簡史 |
詹中原 教授 |
||||||
|
14 |
12/9 |
我的學思歷程:政治與行政之間 |
黃東益 教授 |
||||||
綱 |
15 |
12/16 |
公共行政研究的空間視角 |
廖興中 副教授 |
||||||
|
16 |
12/23 |
公共政策的推力(Nudge) |
賴怡樺 助理教授 |
||||||
|
17 |
12/30 |
總結:公共政策的世界 |
|
||||||
18 |
1/6 |
自主學習 |
|
第二部份
課程教材研讀大綱
第一週 公共服務的動機
第二週 循證公共政策
第三週 政策的執行問題
第四週 公部門公民參與
第五週 設計思維與政策設計
第六週 永續民主與公共治理
第七週 再生能源與生態保育
第八週 跨域治理與災害防救
第九週 第三部門與社會企業
第十週 社會創新與民主創新
第十一週 教育政策
第十二週 人工智慧的治理政策
第十三週 環境永續政策
第十四週 文官政策: 政治與行政
第十五週 公共政策的空間視角
第十六週 政策推力(Nudge)
第十七週 總結:公共政策的世界
第十八週 自主學習
心得報告(個人)50%、上課參與50%
丘昌泰. (2008). 公共政策: 基礎篇. 巨流出版社。
余致力, 毛壽龍, 陳敦源, & 郭昱瑩. (2008). 公共政策: Public Policy.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第三部份
課後參考書單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