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全球化與社會變遷

Course Name: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5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中美科技貿易戰、新冠肺炎的散佈與區域戰爭,讓我們同時見證了疾病傳播的全球化之無遠弗屆,也同時面臨了全球生產與貿易鏈的斷裂與重構,在這門課裡面,我們需要從古典社會學的歷史與比較社會研究之傳統出發,帶著歷史社會學的旨趣,提供一種宏觀性的與比較社會學的框架。我們在本學期的課堂中有幾個主要的目標。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透過講授Globalization: The Essentials,從全球宏觀、歷史結構和各項全球化意提,關照資本主義體制、政治與社會制度變遷的面向,來檢視西方現代性發展對於全球的影響,以及思索比較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決定性歷史因素。
    2. 本課程除了講授之外,也重視同學閱讀原典或專書並做課堂報告。安排同步閱讀與討論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的名著15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三卷世界的時間》,探討歐洲如何成為全球資本主義的重心,以及不同的發展階段中這些資本主義重心的移轉,城市扮演的重要角色。
    3. 柯斯特(Manuel Castells)的《資訊時代:經濟、社會與文化卷一:網絡社會的崛起》,從通訊技術變遷的面向來考察網際網絡的出現對全球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巨大影響。
    4. 過去幾年美中國際地緣政治的對立、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讓我們體認到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和去全球化的呼聲,我們將從《連結力: 未來版圖超級城市與全球供應鏈, 創造新商業文明, 翻轉你的世界觀》當中思考何為區域勝出的連結力,以及從《連結之戰》,重新思索全球化的逆境與挑戰。
    5. 回歸台灣的歷史與社會變遷的脈絡,如果行有餘力,我們也計劃討論李衣雲的新著《實用與娛樂、奢侈與消費: 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流變》,帶著歷史社會學的趣味,從日治時期的殖民現代性來思考百貨公司的消費文化如何在當時的台灣社會出現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1. 修課須知與導論:何謂社會變遷與全球化?台灣社會變遷的兩種視野閱讀

    *2006/1988. 《一同走過從前》。天下雜誌出版社。

    *1988.11.《人間雜誌》,第三十七期,讓歷史指引未來。

    米爾斯,2020。《社會學的想像》,第一到三章、第八章。

    Chapter 1: By Way of Introduction

    1. 全球化面面觀?

    Ch1 Globalization

    1. 全球化的概念化意涵

    Ch2 Theorizing Globalization

    1. 全球化的經濟框架

    Ch3 Structuring the Global Economy

    1. 全球經貿

    Ch4 Global Economic Flows

    1. 民族國家、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

    Ch5 Global Politic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1. 科技、網路與時空壓縮

    Ch6 High‐Tech Global Flows and Structures

    1. 期中考周
    2. 全球的文化流動地景

    Ch7 Global Culture and Cultural Flows

    1. 全球大遷徙

    Ch8 Global Flows of Migrants                

    1. 全球環境變遷

    Ch9 Global Environmental Flows

    1. 疾病傳播、資訊戰與恐怖主義

    Ch10 Negative Global Flows and Processes

    1. 全球不平等:階級、健康、數位落差與全球城市

    Ch11 Economic Power and Inequality

    14. 種族、階級與性別的全球不平等

    Ch12 Global Inequalities II

    1. 全球化的未來:抵抗或順應?

    13 Dealing with, Resisting, and the Future of Globalization

    1. 進度補充與總回顧

    Chapter 14: World Futures

    期末考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7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期中考與期末考(30%) (教科書、課堂報告讀本與其他補充閱讀資料)
    2. 繳交五次每周上課摘記與閱讀心得(20%):最慢於每周四早上九點前上傳至課程平台繳交上周的課堂筆記加上補充報告的閱讀或聽演講心得,至少寫滿一頁為度。檔名格式(PDF):學號-姓名-繳交作業的當周上課日期(ex. 108…-黃大仙-0926)

    筆記摘要與心得寫作要點,可以包括:你上堂課聽到甚麼?如果你能把我講的,跟課本不同的一些例子列入更好。口頭報告的讀本閱讀心得,或者你的疑惑與反對意見。課堂PPT基本上課後不上傳提供,有需要補充筆記,可以下課來查看。

    1. 出席與分組口頭報告(10%):小組應該事前要先排練討論,不是各講各的,要把PPT整合好。
    2. 期中考後參觀博物館、北美館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繳交參觀心得,內容包括展示主題的社會變遷歷史分期架構和主題內涵,以及你個人的心得(10%)
    3. 第一堂開始前會預留五分鐘讓你把早餐收拾完畢;其餘上課時間別吃東西,但喝水、飲料OK。上課時間,請勿使用3C,桌上也請別擺筆電跟手機(請關鈴聲),請學習手寫筆記。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 教科書:

    Ritzer, G. and P. Dean (2019), Globalization: The Essentials (2th Edition). New York: Wiley Blackwell.

    1. 其他課堂口頭報告讀本

    勞岱爾(Fernand Braudel)202315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三卷《世界的時間》,廣場。

    科納(Parag Khanna)2018《連結力: 未來版圖超級城市與全球供應鏈, 創造新商業文明, 翻轉你的世界觀》,聯經。

    柯斯特(Manuel Castells)1996/2000。《資訊時代:經濟、社會與文化卷一:網絡社會的崛起》,唐山。

    李衣雲,2024《實用與娛樂、奢侈與消費: 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流變》。左岸文化。

    里歐納德(Leonard, Mark)2022。《連結之戰》,行人。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