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政治中是數量最大的一個群體,也是差異性最多的一個群體。自1960年代去殖民運動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中的角色日益顯著,逐漸成為國際關係中不可忽視的角色,即使是大國也必須要適時爭取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本課程將試圖從全球、區域及主要國家的三個視角進行課程,俾便學生能夠從多層次理解發展中國家國際關係的要點。
能力項目說明
發展中國家是國際關係中日益受到關注的一個群體,在大國的政治角力中,發展中國家也經常成為各國外交競逐的場域,即使是大國也必須要適時爭取發展中國家的支持。2008年金融風暴迄今,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二十國集團依然受到重視,更凸顯發展中國家研究的重要性。
本課程將試圖從全球、區域及主要國家的三個視角進行課程,俾便學生能夠從多層次理解發展中國家國際關係的要點。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
內容 |
重點 |
文章選讀/備註(暫定) |
1 |
課程綱要介紹 |
|
|
2 |
導論:何謂發展中國家 |
概念與定義 |
|
3 |
發展研究 |
發展理論 |
王振寰、簡旭伸,導論發展研究概述:理論發展與研究方法,研究發展與當代台灣社會,巨流,2016/10/14, pp.1-27 |
4 |
發展途徑 |
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或其他 |
戴東清,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模式選擇,亞太研究通訊,10(2012/07):17-90, http://nhuir.nhu.edu.tw/retrieve/19132/5032001004.pdf |
5 |
發展中國家的外交政策取向(1) |
小國外交 |
施正鋒,國際政治中的小國 ,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 13 卷 第 4 期( 2017)頁:1-34,http://www.tisanet.org/quarterly/13-4-1.pdf Eduard JORDAAN, (2003). The Concept of a Middle Pow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istinguishing between Emerging and Traditional Middle Powers. Politikon: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tudies,30(1), 165-181, https://ink.library.smu.edu.sg/soss_research/394 David A. Cooper, Challenging Contemporary Notions of Middle Power Influence: Implications of the Proliferation Security Initiative for "Middle Power Theory,”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 JULY 2011, Vol. 7, No. 3 (JULY 2011), pp. 317-336,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ble URL: https://www.jstor.org/stable/24909800 |
6 |
發展中國家外交政策取向(2) |
聯合國 |
蔡育岱,當代國際法如何保護小國─聯合國與小國的關係,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13 卷第期,2017年,頁1-19,http://www.tisanet.org/quarterly/13-3-1.pdf |
7 |
發展中國家外交政策取向(3) |
G20與金磚國家 |
Andrew Cooper & Jongryn Mo, Middle Power Leadership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20, : Global Summitry Journa, May 2013, https://static.primary.prod.gcms.the-infra.com/static/site/globalsummitry/document/Cooper%20and%20Mo.pdf?node=d14e69ad3ce12c599889&version=1196:52a2584817a9bab9661e |
8 |
期中考試 | ||
9 |
區域觀察:東南亞 |
|
楊昊,再探東南亞「外援」政治:發展、109-154變革與在地回應,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9卷第3期( 2018年7月),109-154,https://www.pf.org.tw/files/6345/7B0EBD46-6C72-48D0-AE49-A8CFC483D4C6 |
10 |
區域觀察:拉丁美洲(1) |
|
巨克毅、許震宇,民主、法治與全球化──論拉丁美洲的法律發展困境,法學論叢,第4期(2008):1-30 李佳怡、蔡宗漢, 國家資本主義與拉丁美洲外資徵收的成因, 台灣政治學刊, 19:2, 2015, 12, https://thtsai.weebly.com/uploads/3/7/4/3/37436347/expropriation3.pdf |
11 |
區域觀察:拉丁美洲(2) |
|
向駿,台灣對拉丁美洲外交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全球政治評論,第五期,2004年1月, 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1689995.pdf 鄧中堅,中國對拉丁美洲的資源外交:新殖民主義與南南合作之爭辯,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十六卷第三期,2015 年 7 月,頁131-180,https://www.pf.org.tw/files/5957/B01ACF66-BBA7-461E-A721-0C4C25AB53EF |
12 |
區域觀察:非洲(1) |
|
鄧中堅,新世紀中國大陸與非洲關係展望:新殖民主義與新自由主義之爭,全球政治評論,第47期(2014):35-58,https://gioip.nchu.edu.tw/uploads/asset/data/5c8df0741d41c84ce8000896/%E5%85%A8%E7%90%83%E7%AC%AC%E5%9B%9B%E5%8D%81%E4%B8%83%E6%9C%9F-%E9%84%A7%E4%B8%AD%E5%A0%85.pdf 張雅君,中國非洲戰略爭議探析:全球治理 vs.南南合作,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4期(2008年10月):1-52,https://www.pf.org.tw/files/5927/98819C9F-1389-4354-A02A-C28B096A5108 |
13 |
區域觀察:非洲(2) |
|
王磊,中美在非洲的競爭與合作,國際展望,2018年第4期,http://www.siis.org.cn/UploadFiles/file/20180710/201804003%20%E7%8E%8B%20%20%E7%A3%8A.pdf |
14 |
國別研究:印度 |
|
張棋炘,印度對外政策剖析: 從「東望」邁向「東進」,國際與公共事務,第4期(2016年7月):67-102,http://nhuir.nhu.edu.tw/retrieve/53378/5041000403.pdf 陳牧民,印度的中國政策──影響因素與形成過程之分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9 卷 第 3 期,2013年,頁 155-73,
http://www.tisanet.org/quarterly/9-3-8.pdf |
15 |
國別研究:巴西 |
|
周志偉,巴西國際戰略研究:理念、實踐及評估,晉陽學刊 ,2019 年第 4 期,頁80-88,http://ilas.cass.cn/xschengguo/xslunwen/201909/W020190910577999241747.pdf |
16 |
期末考試 |
|
|
17 18 |
自主學習 | 參加至少2次研討會或演講,並於之後撰寫作業(紙本)繳交 |
期中考試30%
期末考試或期末分組報告30%
文章選讀或影音數位學習作業20%
出席成績10%
課堂參與10%
提供合法選讀文章或書籍供學生閱讀(暫定,正式上課後再提供正式版本)
王振寰、簡旭伸,導論發展研究概述:理論發展與研究方法,研究發展與當代台灣社會,巨流,2016/10/14, pp.1-27
施正鋒,國際政治中的小國 ,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 13 卷 第 4 期( 2017),頁1-34
蔡育岱,當代國際法如何保護小國─聯合國與小國的關係,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13 卷第期,2017年,頁1-19,http://www.tisanet.org/quarterly/13-3-1.pdf
張棋炘,印度對外政策剖析: 從「東望」邁向「東進」,國際與公共事務,第4期(2016年7月),67-102
張雅君,中國非洲戰略爭議探析:全球治理 vs.南南合作,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4期(2008年10月), pp. 1-52
鄧中堅,新世紀中國大陸與非洲關係展望:新殖民主義與新自由主義之爭,全球政治評論,第47期(2014), pp. 35-58
張海冰,世界經濟格局調整與金磚國家利益融合,當代世界,2019年12月,pp. 12-18
張棋炘,印度對外政策剖析: 從「東望」邁向「東進」,國際與公共事務,第4期(2016年7月):67-102,http://nhuir.nhu.edu.tw/retrieve/53378/5041000403.pdf
陳牧民,印度的中國政策──影響因素與形成過程之分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9 卷 第 3 期,2013年,頁 155-73,http://www.tisanet.org/quarterly/9-3-8.pdf
周志偉,巴西國際戰略研究:理念、實踐及評估,晉陽學刊 ,2019 年第 4 期,頁80-88,http://ilas.cass.cn/xschengguo/xslunwen/201909/W020190910577999241747.pdf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