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介紹百年來史學發展主要趨勢的流變,比較分析相關臺灣史著作與範例,了解目前史學與臺灣社會各方面的互動與應用,幫助學生檢證自我的研究方向,思考台灣史的各種發展可能。
能力項目說明
1、掌握史學專業的特色,明白史學趨勢轉變與時代的關係。
2、從觀摩、研讀臺灣史研究的經典範例,了解其與史學趨勢的關係。
3、從具體應用看史學和社會的關係。
4、利用史學理論與方法,實際操作專題論文寫作。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活動與作業均詳見課上講義。每週學習投入時數為3+6小時)
第一週 導言 課程簡介
第二週 傳統史學與「新」史學
第三週 社會科學與歷史學(一)
第四週 社會科學與歷史學(二)
第五週 社會經濟史(一)
第六週 社會經濟史(二)
第七週 文化史(三)
第八週 文化史(四)
第九週 空間的歷史
第十週 底層社會史(一)
第十一週 底層社會史(二)
第十二週 影視史學
第十三週 公共歷史學(一)
第十四週 公共歷史學(二)
第十五週 學期報告(一)
第十六週 學期報告(二)
第十七週 學期報告(三)
第十八週 學期報告(四)
項目 |
課前作業 課堂出席 參與討論60% |
期末口頭報告 10% |
期末書面報告 題目與大綱10% |
期末書面報告 史料與理論10% |
期末書面報告 文字呈現 10% |
優 A 10~9 |
充份預習認真書寫 無缺席 高度參與討論,條理清晰 |
報告順序明確 完整傳達資訊 時間控制得宜 |
題目設定深具學術意義 大綱符合邏輯且可行 |
提出具體一手史料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詳細且具批判性的研究回顧 |
合乎邏輯 論點明確 行文流暢 |
佳 B 8~7 |
預習但作業書寫略有不足 出席且參與但較被動
|
報告順序明確 傳達資訊略有不足 時間控制普通 |
題目設定有趣 大綱符合邏輯且可行 |
提出具體一手史料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詳細的研究回顧 |
合乎邏輯 論點明確 行文尚可 |
普通C 6~5 |
交作業但內容應付 缺席且未請假 課上偶參與但態度不認真 |
報告邏輯尚可 傳達資訊不足 時間控制尚可 |
題目設定合乎規範 大綱不夠完整 |
一手史料不足 不完整的支持論述 無邏輯的研究回顧 |
略合邏輯 論點不明 行文普通 |
待改進D 4~3 |
無預習缺作業 缺席多 課上無參與 |
報告邏輯混亂 無法傳達資訊 時間控制不佳 |
題目設定不當 大綱不合邏輯 |
無具體一手史料 無相關支持論述 不完整的研究回顧 |
不合邏輯 論點不明 行文拙劣 |
莎拉.瑪札(Sarah Maza)著、陳建元譯,《想想歷史》,台北:時報出版,2018。
喬.古爾迪等著、孫岳譯,《歷史學宣言》,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17。
馬克.布洛克著、周婉窈譯,《史家的技藝》,台北:遠流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