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幼教課程與教學

Course Nam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以幼教課程與教學為核心,涵蓋面向包括課程研究的基本概念、幼教課程模式探究、幼教新興議題、教師專業成長與合作行動研究等。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一) 從教育理念去瞭解幼兒教育和課程與教學的問題與發展趨勢

    (二) 能轉化教育理念知識並應用課程設計與教學於實務工作上

    (三) 能應用教學理論分析與省思幼教課程與教學上的問題

    (四) 探討幼教課程與教學之相關理論

    (五) 探究各種幼教課程與教學模式之實施現況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

    學生學習投入時間(含課堂教學時數)

    1

    9/9

     

    課程簡介 & 幼兒教育的重要課程論述

    重要課程理論與課程發展與設計重要概念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1-3

    主題一:John Dewey、Ralph W. Tyler、Jerome Bruner、Philip Jackson / Dan Lortie、Maxine Greene / Elliot Eisner (閱讀文本選自指定/參考書目1)

    主題二:Michael W. Apple / Landon Beyer、Michael Young、Thomas Popkewitz / Patti Lather、 Stephen Ball (閱讀文本選自指定/參考書目2)

    主題三:指定/參考書目3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2

    9/16

    腦力激盪週1:課程是什麼?教學是什麼?

    配合中秋連假,改成線上上課

     

    3

    9/23

    幼教課程模式探究

    重要的課程模式:開放教育、方案課程、瑞吉歐、蒙特梭利、華德福(1)

    閱讀材料:

    開放教育 選讀指定/參考書目4

    方案課程 選讀指定/參考書目5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4

    9/30

    幼教課程模式探究

    重要的課程模式:開放教育、方案課程、瑞吉歐、蒙特梭利、華德福(2)

    閱讀材料:

    瑞吉歐 選讀指定/參考書目6

    華德福 選讀指定/參考書目7

    蒙特梭利選讀的指定/參考書目8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5

    10/7

    台灣有特色的幼兒園課程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9-15

    成長:指定/參考書目9

    師大附幼:指定/參考書目10

    佳美:指定/參考書目11

    愛彌爾:指定/參考書目12-14

    其他:指定/參考書目15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6

    10/14

    腦力激盪週2:如果我要辦一間幼兒園,幼兒園有哪些特色……(請閱讀日比野設計)

    個人/小組上台分享

    3+6小時

    7

    10/21

    幼教新課綱特別企畫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16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8

    10/28

    幼教課程與教學的新興議題

    幼教現場看不見的性別議題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17-19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9

    11/4

    自由與規訓、Foucault與幼教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20-25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0

    11/11

    科技媒介與幼兒教育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26-28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1

    11/18

    課程美學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29-31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2

    11/25

    參觀週(時間另訂)

     

     

    13

    12/2

    多元文化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32-35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4

    12/9

    銜接(家庭到學校、幼兒園到小學)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36-38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5

    12/16

    教師專業成長與合作行動研究

    教師專業成長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39-41

    小組討論

    3+6小時

    16

    12/23

    合作行動研究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42-43

    小組討論

    3+6小時

    17

    12/30

    彈性學習週

     

     

    18

    1/7

    彈性學習週

     

    3+6小時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3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小組/個人導讀:每組需導讀,第一堂課我們將討論導讀的分配(一共12次),導讀小組需要以PPT方式呈現(30%),負責導讀的那一組需要在前一晚把資料上傳到教學平台,非導讀的同學也需要在討論區提出問題
    2. 個人省思札記:本學期課程一共四個主題,每個主題結束的下一週請繳交個人省思札記。重點是:妳/你的觀點何在,妳/你如何看待這個議題,這個議題跟妳/你的存在有何關連,妳/你原先對這個議題有些什麼認識與想法,現在妳/你有什麼不一樣的認識與想法。注意:省思札記不是讀書摘要報告,也不是抄書,更不是從網路上抓資料拼湊的東西。(50%)
    3. 小組計畫:這是一份方案(project)報告,妳/你們要作的是:先仔細觀察、辨識、呈現台灣社會或教育現場中的政策、規定或教育實踐,違反理想教育的情形(或者違反以兒童為中心的精神),將這些現象記錄下來(可以錄影、錄音、拍照、書寫等方式呈現),針對問題提出教育行動 (2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 甄曉蘭主編(2007)。課程經典導讀。台北:學富。

    2卯靜儒主編(2009)課程改革:研究議題與取徑。台北:學富。

    3黃光雄、蔡清田(2009)。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五南。

    4A.S. Neil(2003)。夏山學校—實踐自由發展,見證愛的教育。台北:遠流。

    5L. G.Katz(2003)。探索孩子心靈世界-方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新北:心理。

    6 Louise Boyd Cadwell2000)。帶回瑞吉歐的教育經驗:一位藝術老師的幼教創新之路。新北:光佑。

    7Frans Carlgren(1998)。邁向自由的教育:全球華德福教育報告書。新北:光佑。

    8 Maria Montessori(1993)。蒙特梭利幼兒教學法:讓孩子自我成長。台北:遠流。

    9高敬文(1994)。課程的誕生:成長兒童學園教師教學設計之心路歷程。台北:成長文教基金會。

    10廖鳳瑞等(1996):開放的足跡:師大附幼萌發式課程的實踐歷程。台北:光佑。

    11佳美、新佳美幼稚園老師、家長(1995)。與孩子共舞:佳美幼稚園主題教學的實踐歷程。台北:光佑。

    12高秀嬅主編(2003)。學校附近的地圖:18篇幼兒建構學習的課程實錄。台北:光佑。

    13台中市愛彌兒教育機構(2001)。甘蔗有多高。台北:信誼。

    14台中市愛彌兒教育機構(2001)。鴿子。台北:信誼。

    15陳淑琴主編(2004)。美猴王:車籠埔幼兒實驗學校主題課程紀實。台北:光佑。

    16林娟伶(2014)。幼兒園教師實施「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行動歷程與省思(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0309828394700740247

    17陳景堂(2011)。「哥哥」背著洋娃娃–男性幼兒教育工作者經驗探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2950775338406227205

    18顏佳雱(2013)。幼兒園老師對性別主流化的反思與行動(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9083345070078609944

    19李詩媛(2015)。男性幼教工作者生活世界的探究:性別刻板印象的抵抗與轉化。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Ryan, S. (2005). Freedom to choose:Examining children’s experience in choice time. In N. Yelland (Ed.), Critical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p.99-114). New York:Open University Press.

    21 Silin, J. G. (2005). Who can speak?:Silence, voice and pedagogy. In N. Yelland (Ed.), Critical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p.81-96). New York:Open University Press.

    22李文正、李長燦(2005),幼兒園教師實施班級常規之個案研究--以一位大班教師為例,幼兒保育學刊,3期,頁105-130。

    23張靜文(2009)。幼稚園親師互動研究—Foucault權力觀點之分析(博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3870438666476700954

    24莊雅雯(201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推動下教師經驗之傅柯式探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1607555092623541750

    25吳婉甄(2015)。遠端監控下幼兒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以一所私立幼兒園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8010382100204865884

    26蕭孟萱(2015)。電視暴力卡通的再現與抵抗:成人與兒童觀點比較。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7林宇玲(2008)。兒童與網路:從批判角度探討偏遠地區兒童網路使用。台北:秀威資訊。

    28林子斌(2006)。媒體教育:素養、學習與現代文化。台北:巨流。

    29陳伯璋、盧美貴(2009)。「慢」與「美」共舞的課程--幼兒園新課綱「美感」內涵領域探源,兒童與教育研究,5期,頁1-22。

    30林宜蓉(2014)。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在幼兒美感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8968685124699716295

    31黃苡蓁(2015)。臺中市幼兒園對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美感領域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9832779882201922992

    32許孟勤(2014)。職前教保員多元文化意識課程之建構與實踐(博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6337198057077214630

    33張婷婷(2014)。一所原住民幼兒園結合社區資源實施主題教學之歷程探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9045895974495554760

    34賴文鳳(2007)。聆聽邊緣之聲—以新台灣之子的敘說作為實踐幼兒多元文化教育的起點,課程與教學,10(1):65-81。

    35馮涵棣、梁綺涵(2008)。越南媽媽/台灣囡仔:台越跨國婚姻家庭幼兒社會化之初探,台灣人類學刊,6(2):47-88。

    36彭詩文(2012)。幼小銜接之研究─教學文化的觀點(博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2187281993692464459

    37方琴慧(2015)。公立幼兒園三歲幼兒初期生活歷程之反思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5754219542242950306

    38Peak, L. (1993). Learning to Go to School in Japan: The Transition from Home to Preschool Lif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9廖淑戎(2012)。教師遇見自我的旅程:我與兩位幼教師課程萌發經驗之探究(博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81229346477746275061

    40張純子(2010)。幼教工作者專業認同歷程之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2389151806330600168

    41劉燕(2015)。幼教工作者存在感、情緒勞務與身分劃界的探究:批判教育學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2湯靜如(2014)。從教師主導到師生合作之教學行動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3410978466411339974

    43 Ayers, W.(1999)。幼教典範:六個傑出的幼教老師。台北:桂冠。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