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宗教、靈性與電影專題

Course Name: Seminar on Religion, Spirituality and Movi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宗教、靈性與電影在最高境界當中是否有交會之處?真、善、美是否能在電影作品當中呈現?歷史上宗教與人文精神所追求的藝術境界又是如何?本課程透過跨宗教傳統,以及靈性,與不同的類型電影進行對話。宗教傳統包含印度教、基督教、東正教、藏傳佛教、靈性運動;以電影藝術類型來貫穿課程。宗教、靈性實踐與影像創作,目的在達到人性共感,涵蓋超越的神聖與實相追求,以及對於崇高與美的感知與創造。是人類亙古的終極探尋,也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展現。

本課程安排不同傳統的宗教與電影,包括:雕刻時光的大師: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電影藝術、伊斯蘭與伊朗電影、諾蘭電影的想像與靈性、當代藏傳佛教藝術紀錄片、生態環境與綠色靈性、兩種上帝的爭辯、李安電影中的恩寵與救贖奇士勞斯基的電影世界宗教與AI韓國恐怖電影與宗教、印度女神信仰與薩亞•吉雷的電影等專題,跨越不同的宗教傳統與藝術領域。這些悠久的傳統從電影當中揭示的靈性光輝與藝術想像,指引著人們往更深的領域探尋真與美。從這些課題當中,試圖從點影當中去追索不同宗教傳統,透過比較宗教學的視野,探詢人類崇高而精微的藝術精神世界。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宗教、靈性與電影在最高境界當中是否有交會之處?真、善、美是否能在電影作品當中呈現?歷史上宗教與人文精神所追求的藝術境界又是如何?本課程透過跨宗教傳統,以及靈性,與不同的類型電影進行對話。宗教傳統包含印度教、基督教、東正教、藏傳佛教、靈性運動;以電影藝術類型來貫穿課程。宗教、靈性實踐與影像創作,目的在達到人性共感,涵蓋超越的神聖與實相追求,以及對於崇高與美的感知與創造。是人類亙古的終極探尋,也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展現。

    本課程安排不同傳統的宗教與電影,包括:雕刻時光的大師: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電影藝術、伊斯蘭與伊朗電影、諾蘭電影的想像與靈性、當代藏傳佛教藝術紀錄片、生態環境與綠色靈性、兩種上帝的爭辯、李安電影中的恩寵與救贖奇士勞斯基的電影世界宗教與AI韓國恐怖電影與宗教、印度女神信仰與薩亞•吉雷的電影等專題,跨越不同的宗教傳統與藝術領域。這些悠久的傳統從電影當中揭示的靈性光輝與藝術想像,指引著人們往更深的領域探尋真與美。從這些課題當中,試圖從點影當中去追索不同宗教傳統,透過比較宗教學的視野,探詢人類崇高而精微的藝術精神世界。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第一週 9/13

    宗教、靈性與電影專題

    領域範疇與課程介紹

     

    第二週 9/20

    雕刻時光的大師: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電影藝術

    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雕刻時光》(台北:漫遊者文化,2017)。

     

    第三週 9/27

    韓國影視中的薩滿、法師與宗教:破墓

    演講人鄭印君教授

     

    第四週10/4

    伊斯蘭與電影專題演講

    演講題目:伊斯蘭與伊朗電影:《分居風暴

    演講人:戴忠杰

     

    第五週 10/11  13:00-14:30

    專題演講:塔可夫斯基的電影藝術

    演講題目塔可夫斯基電影中的聖愚主題:從「鄉愁」談起

    演講人:高榮禧教授

     

    第六週 10/18

    當代藏傳佛教藝術紀錄片專題演講

    演講題目紀錄片《索南喬治:唐卡畫師的神聖與世俗》:青海熱貢吾屯唐卡畫師的觀察

    演講人:陳乃華教授

     

    第七週 10/25 14:00-16:00

    深綠色靈性:《我的章魚老師》

    演講題目:與大自然通靈:綠色靈性與電影

    演講人:楊美芬老師

     

    第八週 11/1

    上帝的爭辯:《佛洛伊德的最後一堂課

    阿曼德尼科利,《兩種上帝:我們該信什麼,該怎麼活?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與文學家路易斯的終極辯論》(台北:心靈工坊出版社,2024)。

     

    第九週 11/8

    人、神、鬼的交界:南巫

    承弋瀏《南巫》:作為他者的「神、鬼、人」《中山人文學報》no.51 (July 2021): 181-187

     

    第十週 11/15

    恩寵與救贖:《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許惠芬,以佛法的觀點詮釋《少年Pi 的奇幻漂流》:有關苦難與解脫的故事台大佛學研究29(2015),頁185-218

    鄭印君,「對立或共構?--《生命樹》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恩寵性與救贖性意涵探究」,輔仁宗教研究31(2015),頁75-105

     

    第十一週 11/22

    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電影《十誡》

    曾慶豹,《凝視生命奇士勞斯基《十誡》的神學美學》(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

     

    第十二週 11/29

    宗教與AI:電影《人工意識》

    演講題目:宗教、AI與電影

    演講人:張毅民教授

     

    第十三週 12/6

    神的混沌理論:電影星際效應

    米歇.戴斯馬克特(Michel Desmarquet),《海奧華預言:第九級星球的九日旅程‧奇幻不思議的真實見聞》(台北:橡樹林出版社,2020)。

     

    第十四週 12/13

    明清小說當中的殭屍與當代香港電影

    主講人李威德

     

    第十五週 12/20

    印度女神信仰與電影薩亞•吉雷(Satyajit Ray1921-1992)《女神》

    演講人黃柏棋教授

     

    第十六週 12/27

    安哲羅普洛斯的影像世界

    諸葛沂,《尤利西斯的凝視︰安哲羅普洛斯的影像世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第十七週 1/3

    報告與討論

     

    第十八週 1/10

    報告與討論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7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本課程係以講授教學與研討並用的方式,老師與學生皆須作課前準備,閱讀指定教材,至課中由一同學對教材作心得報告並進行討論。此外,學期末須繳交研究報告一份。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