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騷體文學專題研究

Course Name: Seminar on the Sao Literature Styl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辭賦為漢魏六朝 重要之文體,引領文學之發展與流衍。揆諸漢魏六朝辭賦發展,除以「賦」名篇者外,又有「七」、「對問」等賦體雜文,蔚然蒸興,競采紛呈;賦體自漢迄唐,則有騷賦、散體賦、駢賦、律賦、文賦,在在呈現語言加工之極致。本課程以辭賦騷體文類為專題研探對象,探討辭賦相關次文類之發展歷程、體式特徵、文化意涵,期使學生具備研究辭賦文類之專業素養以及研究視野。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評量指標

    評量工具

    具備規劃學習地圖與生涯發展路徑的能力

    考試

    心得

    報告

    專題

    製作

    前後測

    測驗藍圖

    評量尺規

    具備有效運用大學各項學習資源

     

     

     

    具備深度閱讀的能力

     

     

     

     

    具備探索、熟悉新型態的數位學習模式

     

     

     

     

     

    養成自主與終身學習的態度與策略

     

    本專題之課程目標為:

    一、引導研究生閱讀辭賦文類之文本,培養文本解讀能力,藉以了解辭賦之發展與流衍;

    二、引導研究生就辭賦次文類進行專題報告,深入評述其研究概況、方法、價值、展望,藉以 擴大研究視野;

    三、引導研究生運用所學,撰寫書面研究報告,提升專業能力。

    本專題預期之學習成效:

    一、文本導讀:掌握第一手資料,厚植深度閱讀之能力;

    二、研究生課堂討論:啟發研究生學術思辨,培養自主學習,增進學術社群之溝通能力;

    三、研究生專題報告:培養研究生研判學術資訊,熟悉新型態之數位學習模式,累積研究能量,具備專題製作能力;

    四、研究生論文撰寫:培養研究生運用整合大學學術資源,具備獨立研究之專業素養,進而探索學術生涯之發展。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 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

    指定閱讀

    1.教學活動

    2.作業

    學習投入時 數

    課堂 講授

    課程 前後

    1

    課程介紹

     

    講授與討論

    3.0

    4.5

    2

    騷體概述

    騷體的界定

    講授與討論

    3.0

    4.5

    3

    騷體概述

    騷體的文類特質

    講授與討論

    3.0

    4.5

    4

    騷體體式

    騷體句式

    講授與討論

    3.0

    4.5

    5

    騷體體式

    騷體思想內涵

    講授與討論

    3.0

    4.5

    6

    騷體題材

    言志

    講授與討論

    3.0

    4.5

    7

    騷體題材

    紀行

    講授與討論

    3.0

    4.5

    8

    騷體題材

    詠物

    講授與討論

    3.0

    4.5

    9

    期中考

    期中測驗

     

    3.0

    4.5

    10

    騷體主題討論

    個人報告

    報告與討論

    3.0

    4.5

    11

    騷體主題討論

    個人報告

    報告與討論

    3.0

    4.5

    12

    騷體主題討論

    個人報告

    報告與討論

    3.0

    4.5

    13

    騷體主題討論

    個人報告

    報告與討論

    3.0

    4.5

    14

    騷體主題討論

    個人報告

    報告與討論

    3.0

    4.5

    15

    騷體主題討論

    個人報告

    報告與討論

    3.0

    4.5

    16

    騷體主題討論

    個人報告

    報告與討論

    3.0

    4.5

    17

    自主學習與撰寫書面報告

     

     

       

    18

    自主學習與撰寫書面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一、出缺席:20%;

    二、討論:30%;

    三、口頭報告:20%;

    四、書面報告:3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鈴木虎雄著,殷石臞譯,《賦史大要》,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

    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李曰剛,《辭賦流變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簡宗梧,《賦與駢文》,臺北:台灣書店,1998年。

    簡宗梧,《漢賦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

    簡宗梧,《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許結,《中國賦學歷史與批評》,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許結,《賦體文學的文化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郭建勛,《辭賦文體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馬積高,《歷代辭賦研究史料概述》,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郭維森、許結,《中國辭賦發展史》,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許結,《中國賦學歷史與批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朱曉海,《習賦椎輪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何沛雄,《漢魏六朝賦家論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曹淑娟,《論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程章燦,《魏晉南北朝賦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趙俊波,《中晚唐賦分體研究》,北京:華齡出版社,2004年。

    詹杭倫、李立信、廖國棟合著,《唐宋賦學新探》,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