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希臘化時期哲學—從Nussbaum的觀點來看

Course Name: Hellenistic Philosophy: From Nussbaum's Perspectiv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5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1. 當「自我照顧」成為現代社會重要挑戰的同時,哲學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
  2. 哈豆(Pierre Hadot)在《哲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Spiritual Exercise from Socrates to Foucault)中闡述了古代哲學的精神現象,指出古代哲學的共同洞見在於強調「精神修煉」,揭櫫哲學不僅止於論述或對文本的詮釋,而應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哲學如何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樣一種「做哲學」(do philosophy, philosophizing) 的理解是否可能提供現代人另一種生活的可能面向?
  3. 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um)同樣認為,哲學可以為了人類而存在為了提出他們最深層的需要、正視他們最迫切的困惑,把他們從苦難中解救出來並給予他們某種更大的幸福而存在。在這個意義上,哲學是實踐性和富於同情心的;而希臘和羅馬的希臘化哲學流派正是把哲學設想為一種生活方式,用以處理人類生活中最令人痛苦的問題,例如對死亡的恐懼、愛與性、憤怒與侵犯,而非致力於展示聰明的、超然的思想技術,其對於「哲學的嚴密和精確究竟要求什麼」有著不同於西方傳統學院風格的理解。
  4. 本課程將以努斯鮑姆的《欲望的治療希臘化時期的倫理理論與實踐》為主要教材,以努斯鮑姆所關注並展開的情感與哲學治療為主軸,儘管努斯鮑姆在與其對話時,不僅發現了希臘化時期倫理實踐的洞見,也發現其不足之處,但誠如努斯鮑姆所言,對於希臘化時期倫理思想的研究對於西方思想的歷史、道德心理學,乃至於規範倫理學及規範的政治哲學都可帶來豐富的啟發。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透過導論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um)的代表作《欲望的治療希臘化時期的倫理理論與實踐》,引導學生了解在希臘化時期,伊比鳩魯學派、斯多亞學派和懷疑論的哲學家的看法:哲學並非僅探討與人類感情無關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門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發掘人生意義的藝術,包括了對死亡的恐懼、愛與性、憤怒與侵犯。
    2. 藉由努斯鮑姆的研究,展示希臘化時期哲學對當代倫理與政治思考所具有的重要價值。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9

    11

    導論

    9

    18

    醫學論辯:亞里斯多德論理論與實踐

    9

    25

    醫學論辯:亞里斯多德論理論與實踐

    10

    02

    亞里斯多德論情感和倫理健康

    10

    09

    伊比鳩魯的手術:論證和空洞的欲望

    10

    16

    超越癡迷和厭惡:盧克萊修論愛欲的治療

    10

    23

    凡間的不朽:盧克萊修論死亡和自然之聲

    10

    30

    「用言語,不用武器」:盧克萊修論憤怒和侵犯

    11

    06

    期中考週/懷疑論的瀉藥:困擾和無信念的生活

    11

    13

    斯多亞學派的滋補品:哲學和靈魂的自我管理

    十一

    11

    20

    斯多亞主義者論根除激情

    十二

    11

    27

    塞涅卡論公共生活中的憤怒

    十三

    12

    04

    塞涅卡論公共生活中的憤怒

    十四

    12

    11

    靈魂中的巨蛇:解讀塞內卡的《美狄亞》

    十五

    12

    18

    欲望的治療

    十六

    12

    25

    總論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7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本課程以中譯為主、英文原文為輔。授課方式以講授為主,每堂課不定期點名,期中需繳交課堂作業,期末需繳交書面報告。
    1. 不定期點名,出席狀況列入課堂參與評量,佔30%
    2. 課堂作業佔30%
    3. 期末報告佔4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書目:

    瑪莎.努斯鮑姆著,《欲望的治療希臘化時期的倫理理論與實踐》,徐向東、陳瑋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Nussbaum, Martha C.. The Therapy of Desi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llenistic Ethics. New Jersey,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8.

    參考書目:

    1. Backman, Jussi. “Self-Care and Total Care: The Twofold Return of Care in Twentieth-Century Though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and Theology 81, no. 3 (n.d.): 275–91.
    2. Hadot, Pierre.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rnold I. Davidson, translated by Michael Chase,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1995.
    3. 馬西莫皮戈里奇( Massimo Pigliucci)著,《別因渴望你沒有的,糟蹋了你已經擁有的︰跟斯多噶哲學家對話,學習面對生命處境的智慧》,陳岳辰譯,台北:商周出版,2018年。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