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柏拉圖哲學導論

Course Name: Introduction to Plato's Philosophy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8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對於柏拉圖學做一導論,對象是初學者。乃對於早晚期哲學做一統合的介紹。包括日光譬喻之提出粗略的理型思想,線性譬喻之提出人的認知能力與類別,以多與一的問題來看理型的本質,從《菲力伯斯》對話錄透過思想或快樂孰為善的討論,理解最高理型至善在人身上的意義。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旨在說明柏拉圖在西方哲學的地位、柏拉圖如何開創西方的形上學,包括存有論形上學與道德形上學。並讓學生理解西方哲學如何重視辯解性的論證方式。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每週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週次

    Week

    課程主題

    Topic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1

    前言

    從前蘇到柏拉圖的演變、柏拉圖之後的發展

    問題與討論

    3

    3

    2

    日光譬喻的問題

    知識論與形上學問題 (《國家篇》第六卷506b-509b)

    文本研讀、提問、討論

    3

    6

    3

    3

    6

    4

    線性譬喻的問題

    人的認知能力與對象問題 (《國家篇》第六卷509c-511e)

    文本研讀、提問、討論

    3

    6

    5

    國慶日

     

     

     

     

    6

    線性譬喻的問題

    3

    6

    7

    理型的辯證性本質

    理型一與多的問題 (《巴門尼德斯》)

    問題與討論

    3

    8

    8

    3

    8

    9

    期中考

     

     

     

     

    10

    道德形上學的雛形

    對於人之至善的提問與解答 (《菲力伯斯》11a-30c)

    文本研讀、提問、討論

    3

    6

    11

    3

    6

    12

    快樂的問題

    快樂的種類:肉體與精神的 (《菲力伯斯》31b-36b)

    文本研讀、提問、討論

    3

    6

    13

    3

    6

    14

    快樂的種類:真實與虛偽的 (《菲力伯斯》36c-53d)

    文本研讀、提問、討論

    3

    6

    15

    3

    6

    16

    知識的問題

    從限制性來看知識(《菲力伯斯》55c-59b)

    文本研讀、提問、討論

    3

    6

    17

    至善為知識與快樂的混合

    善的層級 (《菲力伯斯》59c-67b)

    文本研讀、提問、討論

    3

    6

    18

    期末考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出席情形佔20%,小組活動佔20%,期中考佔30%,期末考佔3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王曉朝 (譯)。《柏拉圖全集》,台北:左岸出版社,2003。

    郭斌和、張明竹 (譯)。《柏拉圖理想國》,商務出版社 (?)。

    侯健 (譯)。《柏拉圖理想國》,新北市:聯經,2014 (二版)。

    徐學庸 (譯注)。《《理想國篇》譯注與詮釋》,台北:台灣商務,2009。

    陳康 (譯注)。《柏拉圖巴門尼得斯篇》,商務出版社,1982。

    汪文聖。〈柏拉圖《菲利伯斯》中的快樂論〉,《哲學與文化》第16卷第5期,1989年5月,頁66-72。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