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哈伯瑪斯是當代德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他的哲學體系龐大且極富創造力,但也因而令一般學者難以窺其堂奧。他在80壽辰時將其主要的哲學論著,編輯成《理性的批判》、《合理性理論與語言理論》、《社會學的語言理論基礎》、《對話倫理學》、《政治理論》等五冊的論文集,並分別為各冊的主題撰寫了極為精簡的導言。英譯本將這五篇導言收錄成專書——Philosophical Introductions—Five Approaches to Communicative Reason,中譯即據此而翻譯成《哲學導言—交往理性五論》。哈伯瑪斯這五冊書,其實分別代表他在形上學、知識論、社會哲學、倫理學與政治哲學等哲學理論基礎的討論,這本《哲學導言》因而可說是哈伯瑪斯哲學最好的導論。本課程將根據哈伯瑪斯在這本書中,對於自己哲學的導言,由淺入深地探討他在哲學基本領域中所創建的新觀點,並就每一個主題,選擇收錄在該冊中最具代表性的論文,進行詳細的研讀,以使學者對哈伯瑪斯的哲學理論基礎,能有全面性的掌握。
能力項目說明
哈伯瑪斯《哲學導言—交往理性五論》這本書,將他在形上學、知識論、社會哲學、倫理學與政治哲學方面的主要創建,極為精簡的表達出來,透過他對自己的哲學的導論,並詳讀其代表性的論文,將使我們不僅能掌握理解哈伯瑪斯龐大哲學系統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將能掌握在二十世紀後,哲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課程有相當的難度,需有哲學專業課程訓練的基礎,方適於選修。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1、9月10日 課程簡介:哈伯瑪斯的學思歷程
2、9月17日 中秋節休假
3、9月24日 主題:《理性的批判》導論
研讀文獻:哈貝馬斯著,童世駿等譯,《哲學導言—交往理性五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3年。頁205-236。
Jürgen Habermas, Kritik der Vernunft, in Philosophische Texte, Bd. 5. S. 9-32.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2009.
4、10月1日 主題:後形上學思維的主題
研讀文獻:Jürgen Habermas, Postmetaphysical Thinking: Philosophical Essays, trans. by William Mark Hohengarte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2. pp. 28-56.
哈貝馬斯著,曹衛東、付德根譯,《後形而上學思想》,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年。頁27-50。
5、10月8日 主題:《合理性理論與語言理論》導論
研讀文獻:哈貝馬斯,《哲學導言—交往理性五論》,頁113-140。
Habermas, Rationalitäts- und Sprachtheorie, in Philosophische Texte, Bd. 2. S. 9-28.
參考文獻:林遠澤,〈真理何為?從哈伯瑪斯真理共識理論的實用轉向論真理的規範性涵義〉,《歐美研究》,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第35卷第2期,2005年,頁363-404。
6、10月15日 主題:真理理論(一)
研讀文獻:Habermas, Wahrheitstheorien, in Rationalitäts- und Sprachtheorie, S. 208-269.
7、10月22日 主題:真理理論(二)
研讀文獻:Habermas, Wahrheitstheorien, in Rationalitäts- und Sprachtheorie, S. 208-269.
8、10月29日 主題:《社會學的語言理論基礎》導論
研讀文獻:哈貝馬斯,《哲學導言—交往理性五論》,頁85-111。
Habermas, Sprachtheoretische Grundlegung der Soziologie, in Philosophische Texte, Bd.1. S. 9-28.
參考文獻:林遠澤,〈溝通行動理論〉(王一奇(編),《華文哲學百科》(2019 版本)。
9、11月5日 主題:行動、語言行動、語言中介的互動與生活世界(一)
研讀文獻:哈貝馬斯,〈論行為、言語行為、以語言為中介的互動以及生活世界〉,《後形而上學思想》,頁53-89。
10、11月12日 主題:行動、語言行動、語言中介的互動與生活世界(二)
研讀文獻:哈貝馬斯,〈論行為、言語行為、以語言為中介的互動以及生活世界〉,《後形而上學思想》,頁53-89。
11、11月19日 主題:《對話倫理學》導論
研讀文獻:哈貝馬斯,《哲學導言—交往理性五論》,頁141-169。
Habermas, Diskursethik, in Philosophische Texte, Bd. 3. S. 9-30.
參考文獻:林遠澤,〈意義理解與行動的規範性-試論對話倫理學的基本理念、形成與限度〉,《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中研院社科所,第15卷第3期,2003年,頁401-429。
12、11月26日 主題:對話倫理學—一個奠基綱領的筆記(一)
研讀文獻:Jürgen Habermas, “Discourse Ethics: Notes on a Program of Philosophical Justification,” in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trans, by C. Lenhardt and S. W. Nicholsen, pp. 43-115,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0.
13、12月3日 主題:對話倫理學—一個奠基綱領的筆記(二)
研讀文獻:Habermas, “Discourse Ethics: Notes on a Program of Philosophical Justification,” pp. 43-115.
14、12月10日 主題:《政治理論》導論
研讀文獻:哈貝馬斯,《哲學導言—交往理性五論》,頁171-203
Habermas, Politische Theorie, in Philosophische Texte, Bd. 4. S. 9-34.
參考文獻:林遠澤,〈論規範遵循之可期待性的理性基礎-試從對話倫理學的應用問題論道德、法權與政治責任的規範效力差異與作用互補〉,《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4卷第3期,2012年,頁285-330。
15、12月17日 主題:做為程序的人民主權(一)
研讀文獻:Jürgen Habermas, “Popular Sovereignty as Procedure,” in Between Facts and Norms—Contributions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 trans, by William Rehg, pp. 463-490,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6.
哈貝馬斯,〈做為程序的人民主權〉,《在事實與規範之間—關於法律和民主法治國的商談理論》,童世駿譯,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頁618-651。
16、12月24日 主題:做為程序的人民主權(二),
Habermas, “Popular Sovereignty as Procedure,” 463-490.
哈貝馬斯著,〈做為程序的人民主權〉,頁618-651。
17、12月31日 自主總整學習
18、1月7日 自主總整學習
本課程需於期末繳交一篇7000字以上的學術論文,做為期末報告。
上課出席與參與討論佔學期總分20%,
期末報告佔學期總分80%.
Jürgen Habermas, Philosophische Texte, Bd. 1-5.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2009.
Jürgen Habermas, Postmetaphysical Thinking: Philosophical Essays, trans. by William Mark Hohengarte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2.
Jürgen Habermas,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trans, by C. Lenhardt and S. W. Nicholsen, pp. 43-115,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0.
Jürgen Habermas, Between Facts and Norms—Contributions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 trans, by William Rehg, pp. 463-490,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6.
哈貝馬斯著,童世駿等譯,《哲學導言—交往理性五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3年。
哈貝馬斯著,曹衛東、付德根譯,《後形而上學思想》,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