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旨在帶領同學認識臺灣重要的生命禮俗與節慶民俗,理解其內涵與源流發展,且透過實際的田野調查與展示規劃,培養相關的觀察分析與資料應用能力。課程內容可分為三大主軸,第一部分為「學理課程」,主在介紹臺灣禮俗的內涵,兼及相關的食、衣、住、行等習俗或禁忌,試圖由小見大,對於這些節俗有更全面的認識;第二部分為「調查課程」,由教師帶領同學進行田野調查(field study,實地考察),讓同學實際蒐集與紀錄相關民俗文物或活動,更深刻了解這些活動的義涵及民間文化與民眾思維方式,進而探索它在當代社會面臨的處境與問題;第三部分為「實作課程」,將邀請其他專業教師協助教學,帶領同學就實作場域提出實際的規畫與設計方案,本學期實作內容暫擬為「頭廷魁文史調查」,課程將帶領同學訪問頭廷魁地區的耆老,進行口述歷史的訪談、蒐集老照片、協助策劃頭廷魁文史工作室資料等等。由於課程涉及多項專業知識與實務能力,因此在課程內會視情況相關的工作營,以加強同學的跨領域知識與知識應用能力。換言之,本課程可分為前後兩部份:前端的學理與調查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民俗知識與實務調查的專業能力;後端則重視專案設計與規劃的應用能力,期透過兩端的配合,讓學生能有更完備的跨領域知識與應用能力。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一週 課程說明及介紹
第二週 臺灣民俗概論:禮、俗與禁忌
第三週 田野訪查:走訪政大校園與木柵生活圈
第四週 民俗學與田野調查:從看熱鬧、看門道到登堂奧
第五週 臺灣的年例性節俗:年節、端午、中秋
第六週 臺灣的年例性節俗:三元節與地方節俗
第七週 田野調查小報告
第八週 臺灣的節慶民俗:神明聖誕慶典(遶境陣頭)
第九週 臺灣的節慶民俗:祝壽典禮與獻戲
第十週 第一次活動規劃初擬報告
第十一週 臺灣的生命禮俗:生育與婚嫁習俗調查
第十二週 臺灣的生命禮俗:壽慶與喪葬習俗
第十三週 第二次專案活動討論
第十四週 田野訪查﹝走訪貓空茶園﹞
第十五週 專案活動實作與修正
第十六週 田野訪查
第十七週 專案活動發表
第十八週 期末考核、課程回顧與檢討
(二)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