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近來現當代幻想文學方興未艾,以此類文本為基礎之跨媒介敘事所營構出的故事世界,更成為全球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的主流與學術熱點。故此,此次課程主軸,設定為「現當代幻想文學與電影」,邀請三位在幻想文學與電影研究領域卓有成就的知名國際學者,採密集授課的形式,舉辦六場專題演講,期能帶領研究生熟悉相關學術議題。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教學目標旨在提高同學對現當代幻想文學與電影的認識,並冀能培養有志於相關研究之研究生精進該領域的專業知識、培養研究該領域的學術能力,熟悉相關理論方法,並拓寬國際視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一講】11/4(一)9:00-12:00
宋偉杰(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副教授):時間的灰燼,俠客的蹤跡
本次演講以王家衛的《東邪西毒》(1994,2008)、《一代宗師》(2013)為主要內容,兼及討論李安的《臥虎藏龍》(2000)、胡金銓的《龍門客棧》(1967)、徐克/李惠民/徐曉東的《新龍門客棧》(1993),探討真實與虛構的歷史地理,江湖俠客以及離散主體的羈旅行跡,及其(後)冷戰時代「時間的灰燼」與心理地理的移位/定位。
【第二講】11/5(二)9:00-12:00
宋偉杰(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副教授):流民,殘俠,脫序,江湖
本次講座以賈樟柯的《天註定》(2013)、《江湖兒女》(2018)為主要內容,兼及討論胡金銓的《俠女》(1973)、晉劇/京劇版《林沖夜奔》,探討江湖/社會的脫序,流民/庶民的運命,俠義精神的變種與衰微,以及「殘」俠的復仇與正義的伸(虛)張。
【第三講】12/16(一)9:00-12:00
宋明煒(美國衛斯理學院東亞系教授兼主任):重訪新中國未來:後人類與後人間
今天距離梁啟超發明「少年中國」、提倡「新小說」、啟發一代作家書寫「新中國」主題的未來小說,已經過去了兩個甲子。梁啟超在小說中試圖演繹的六十年未來歷史,那個「未來」的時刻表已經走完了兩輪。「新中國」的未來發生過了嗎?抑或「新中國」仍在繼續指向新的「未來」?但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更具有意義的一個現象則是,在梁啟超暢想「新中國未來」、開啟了政治理想小說和科學小說的烏托邦敘事傳統的一百年後,中國文壇再次出現了融合政治想像與科幻小說的寫作。自覺將「科幻性」引入文本實驗的作家,有韓松在北京對地下世的想像,有駱以軍、董啟章等在台灣、香港寫作「後人類」(posthuman)主題的小說家,也有借助「科幻性」來營造反烏托邦敘事、在北京居住而在香港和台灣發表作品的陳冠中。站在21世紀的角度回頭看20世紀的「新中國」想像,不僅突出小說敘事的歷史後設意義,而且小說也往往將烏托邦改寫為惡托邦(dystopia),從主權國家中發現全面管控,在新技術中看到獨裁者的形象,在新民或舊民中看到後人類。
【第四講】12/17(二)9:00-12:00
宋明煒(美國衛斯理學院東亞系教授兼主任):科幻作為方法:何為文學的當代性?
當代小說的敘事性(narrativity),應該如漢娜·鄂倫(Hannah Arendt)所強調的初生(natality)有所關聯。成為一個書寫的人,是要勇於在面對當代性的困局中,成為一個初生的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小說的「當代性」和「未來性」在小說家作為一個公民的個人行為層面具有藝術和倫理的合體。作家每一次寫作,都是面臨「當代性」深淵的一次初生。小說原本是新奇之物(novel),21世紀的科幻小說之所以能夠成為方法,因為其中包含錯位空間的不合時宜的勇敢者行為,由此映照看不見的世界,面對「未來」的未知世界,講述難以重複的故事。
【第五講】12/23(一)9:00-12:00
倪湛舸(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宗教與文化系副教授):歐美奇幻在華語世界
本次演講著重探討「奇幻」的定義與歷史,側重於當代的跨媒體拓展與主流化,並將帶領學生熟悉奇幻研究的主要課題、方法與理論,以及歐美奇幻的漢語翻譯與漢語奇幻創造等議題。學生在課前需閱讀三篇論文,主題分別為“magic”(魔法的再想像),“modules”(跨媒體群體參與的模式),和 “monsters”(超出科技與自然範疇的世界構建),並完成針對每篇論文的五個閱讀理解問題,同時也建議學生在課前能先熟悉論文中涉及的奇幻小說、影視和遊戲。
【第六講】12/24(二)9:00-12:00
倪湛舸(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宗教與文化系副教授):中國宗教與玄幻崛起
本次演講將帶領學生認識前現代中國的宗教與文學傳統,從志怪到明清通俗小說,並熟悉20世紀現代化世俗化過程中的武俠與仙俠、21世紀的玄幻小說子類型與性別政治等議題。學生在課前需閱讀三篇論文,主題分別為“xiaoshuo”(前現代中國的敘事傳統),“modernization”(現代化),和 “gender”(性別),並完成針對每篇論文的五個閱讀理解問題,另建議學生課前先熟悉論文中涉及的奇幻小說、影視和遊戲。
1.出席情形:10 %。
2.課堂提問與討論:40 %。課前請務必閱讀指定教材、準備問題,並於上課前一週完成教師所設計之論文閱讀理解問題,且於課堂上和講師討論。若當次課程請假,須課前提交問題,課後觀看課程錄影補課。
3.書面報告:50 %。依據本課程各講內容,自訂主題撰寫書面報告,於課程結束後半個月內繳交。篇幅至少5000字。請依學術論文規範撰寫,並遵守學術倫理規範。
(二)給分標準
優 A10~9
主題設定明確、頗有創造力、題目與內容契合。
資料檢擇精準、頗有甄別力、引用文獻完整清楚、體例格式統一。
文本分析透徹、頗有思辨力、論述層次井然。
語文表達清晰,文字暢達。
佳B8~7
主題設定尚佳、已具創造力、題目與內容大致契合。
資料檢擇尚佳、已具甄別力、引用文獻大致清楚、體例格式大致統一。
文本分析尚佳、已具思辨力、論述層次大致分明。
語文表達尚佳,文字平順。
普通C6~5
主題設定待加強、稍具創造力、題目與內容不夠契合。
資料檢擇待加強、稍具甄別力、引用文獻不夠清楚、體例格式不夠統一。
文本分析待加強、稍具思辨力、論述層次不夠分明。
語文表達待加強。
待改進D4~3
主題設定鬆散、不具創造力、題目與內容無法契合。
資料檢擇毫無章法、不具甄別力、引用文獻未交代、體例格式不統一。
文本分析亟待加強、不具思辨力、論述不具層次。
語文表達亟待加強。
【第一講】
Attebery, Brian. Fantasy: How It Work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Feldt, Laura. “Harry Potter and Contemporary Magic: Fantasy Literature,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ligio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ligion 31.1 (2016): 101-114.
Friedman, Ted. “The Politics of Magic: Fantasy Media, Technology, and Na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Scope: An Online Journal of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es 14 (2009).
Hendrickx, Kim. “On Monsters and Other Matters of Housekeeping: Reading Jeff VanderMeer with Donna Haraway and Ursula K. Le Guin.” In Oziewicz, Marek, Brian Attebery, and Tereza Dedinová, eds. Fantasy and Myth in the Anthropocene: Imagining Futures and Dreaming Hope in Literature and Media.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22. 221-232.
Vu, Ryan. “Fantasy after Representation: D&D, Game of Thrones, and Postmodern World-building.” Extrapolation.58.2/3 (2017): 273-301.
【第二講】
Brose, Benjamin. “Taming the Monkey: Reinterpreting the Xiyou ji 西遊記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Monumenta Serica 68.1 (2020): 169-196.
-------. “The Pig and the Prostitute: The Cult of Zhu Bajie in Modern Taiwan.”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46.2 (2018): 167-196.
Campany, Robert Ford. Strange Writing: Anomaly Accounts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6.
Ni, Zhange. “Xiuzhen (immortality cultivation) Fantasy: Science, Religion, and the Novels of Magic/Supersti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ligions 11.1 (2020): 25.
-------. “Chinese Danmei: Male-Male Romance, Women’s Fantasy, and the Feminization of Labor in the Digital Age.” In Gomel, Elana, and Danielle Gurevitch, eds.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Global Fantasy.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23. 157-174.
Wang, Cathy Yue. Snake Sisters and Ghost Daughters: Feminist Adaptations of Traditional Tales in Chinese Fantasy.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23.
Yu, Anthony C. “The Formation of Fiction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Asia Major (2008): 15-44.
【第三講】
王家衛,《東邪西毒》(1994,2008)
王家衛,《一代宗師》(2013)
胡金銓,《龍門客棧》(1967)
徐克/李惠民/徐曉東,《新龍門客棧》(1993)
李安,《臥虎藏龍》(2000)
Teo, Stephen. “Wong Kar-wai’s Genre Practice and Romantic Authorship: The Cases of Ashes in Time Redux and The Grandmaster.” In Martha P. Nochimson, ed. A Companion to Wong Kar-wai. John Wiley and Sons, 2016, 522-39.
Reynaud. Berenice. “Wong Kar-wai and his jiang hu.” In Martha P. Nochismson, ed. A Companion to Wong Kar-wai. John Wiley and Sons, 2016, 80-114.
【第四講】
賈樟柯,《天註定》(2013)
賈樟柯,《江湖兒女》(2018)
胡金銓,《俠女》(1973)
Zhu, Ping. “The Sincere Gaze: Art and Realism in Jia Zhangke’s Films.” Chinese Literature Today 3/ 1/2 (2013): 88-94.
Wang, Xueli. “Community of Wanderers.” Art in America 107.5 (2019): 68-73.
【第五講】
張大春,《傷逝者》(2002)
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1992)
駱以軍,《匡超人》(2017)(選章)
董啟章,〈「異托邦」再考證——從topos tes anomoiotetos到regio dissimilitudinis〉,《二十一世紀》第194期(2022年12月),頁7-9。
Mingwei Song, Young China: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Bildungsroman, 1900-1959.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5. (Chap 1)
【第六講】
陳春成,《竹峰寺》(2020)
伊格言,《再說一次我愛你》(2019)
駱以軍,《明朝》(2019)(選段)
王德威,〈潘格羅斯之夢與幽暗意識︰現代中國文學的烏托邦和惡托邦〉,《二十一世紀》第197期(2023年6月),頁60-80。
宋明煒,〈今夕何夕,面向明朝:文學的「當代性」和「未來性」如何可能〉,《十月》第2期 (2023年2月),頁226-229。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