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授課內容主要為古代思想,主要以先秦史傳文獻、儒家與道家相關文獻為核心,並補充其他相關閱讀文獻。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以歷代著名的中國思想名著為授課內容,所選文獻的時間斷代以先秦為主,希望透過中國古代思想名著的講授,培養我國大學學生的思辯能力,並於修習過程中認識古代哲學家的智慧。當然,本課程雖以古代思想為講授對象,但對於當代思想與議題,亦會於詮釋過程中涉入,務使同學能於課程中學習古今對話。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本課程介紹古代思想發生的各種因素及重要思想文獻,相關進度及要求說明如下:
第1週課程為總體說明。課程主題以「作為世界文化心靈的先秦思想」為重點,課程講述先秦思想的相關背景,以及重要思想議題。相關教學活動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應每週投入二小時進行相關學習。
2、3、4、5、6週進行史傳文獻講授。這五週所上文獻為《左傳˙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隨」,《國語˙周語》「西周三川皆震」、《國語˙鄭語》「桓公為司徒」。講授主題為先秦知識份子如何面對時代變局?相關教學活動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應每週投入二小時進行相關學習。
第7週影音資料欣賞與討論。觀賞義大利影片,並討論「再現」、「主體性」之內涵為授課重點。相關教學活動以教師講授為主。並輔以同學討論。學生應每週投入二小時進行相關學習。
8、9、10、11週儒家文獻研析。主要教材為《論語》《孟子》,講授主題以儒家道德思想、道德政治理論、生命安頓為重點。相關教學活動以教師講授為主。並輔以同學討論。學生應每週投入二小時進行相關學習。
12、13、14週道家文獻。主要教材為《老子》《莊子》,講授主題以道家對於世界的「批判」思想,以及生命境界之逍遙自由為重點。相關教學活動以教師講授為主。並輔以同學討論。學生應每週投入二小時進行相關學習。
第15週「文化現象時間」分5組進行。
第16週期末考試。
17、18週彈性授課。設計AI相關作業,以完成自主學習之課題。
一、期末考試:30%
二、平時成績:
1、分組報告:20%
2、作文:15%
3、論文寫作:15%
4、自我評量:10%
5、教師評量:10%
【分組報告尺規】
報告組織嚴謹程度:20%
報告內容豐富程度:20%
報告內容專精程度:20%
報告成員分工程度:20%
同學回饋(由其他組別同學評分):20%
【自我評量尺規】
評分時必須考量下列各項標準
課程預習:30%
課中參與:30%
課後複習:20%
分組討論:20%
1.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1983)
2.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
3.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
4.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台北:學生書局,1984)
5.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87)
6.陳榮捷:《中國哲學文獻選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