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國文-現代小說選讀

Course Name: Readings of Selected Modern Chinese Fiction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3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二十世紀以來,現代小說記述了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域華人的歷史變遷、性別意識、漂泊經驗和國家認同,呈現出眾聲喧「華」和多聲複調的文學景觀。而在文化冷戰、僑教和新南向政策的運作下,臺灣跟香港和東南亞,在出版界和電影界一直保持緊密的文藝互動,共享精彩紛呈的城市、海島與雨林故事。本課程將帶領同學望向臺灣以外的島與半島,透過跨時間(從五四到當代)、跨地域(香港與新馬)和跨媒介(小說為主,電影和畫報為輔)的動態閱讀,掌握「熟悉的他者」之歷史、文化與書寫特點,進而反視自己的生命情境,臺灣的國際處境。本課程每週閱讀一至兩部小說,以短篇為主,一方面觀察五四經典如何被香港和東南亞作家傳承、轉化,甚至顛覆,認識流動感十足的現代小說發展系譜;一方面針對「同一想像,各地表述」現象,探析其背後所反映彼此牽動的寫作風潮與政經局勢。

備註:按以往加簽做法,若選課人數額滿,只會釋出10個左右加簽名額,且以尚未取得該學分的高年級生優先(大四、大三優先),若加簽人數過多,則會現場抽籤。
欲加簽者,務必參加第一堂課程簡介(第一週結束後不再接受加簽),無須提前寫信預留加簽名額。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透過閱讀不同時空點的小說,探索造成某一小說主題、情節或象徵等四處流播的內、外緣因素,掌握現代華文小說史的發展歷程
    2. 引導同學從香港和新馬小說,認識東亞與東南亞華人世界複雜的社會情境和文化現象,理解不同「他者」的書寫傾向,擴大歷史觀、人文視野和知識範疇
    3. 觀摩海外華文小說的語言特色和書寫策略,進行「舊題新作」的寫作練習,同步培養同學的鑑賞與創作能力
    4. 講授基本的論文操作方式和寫作規範,指導同學經營出一篇具有問題意識的論述性文章,強化同學的批判思維
    5. 每週安排討論時間(針對指定閱讀或延伸材料),提升同學的思辨力、整合力和表達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當週主題

    課程內容

    學生指定

    閱讀資料

    教學活動

    作業設計

    1

    9/13

    課程簡介與現代小說導論

    1.介紹課程特點,說明作業要求和評量方式

    2.導論:何謂現代小說?中文小說和華文小說有何差異?在臺灣讀香港和新馬小說的意義何在?如何看一部小說?

    課外延伸閱讀: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臺北:五南書局,2003

     

    教學說明

     

    填寫個人資料表

     

    2

    9/20

    認識香港與新馬華文小說的十個關鍵詞

    以離散、殖民、冷戰、僑教、中華性、我城、文學獎、世紀末、華夷混雜、幻魅十個關鍵詞,作為進入香港與新馬華文小說的鑰匙

     

    講授與討論

     

    3

    9/27

    從中國的救救孩子到香港的吃吃孩子

    本週議題:

    1.〈狂人日記〉為何是現代華文小說的開山之篇?

    2.魯迅吃人故事,如何延續到香港大都會?救孩子何以演繹成吃孩子?

    指定閱讀:

    魯迅〈狂人日記〉(中國,1918

    李碧華《餃子》節選(香港,2004

     

    課外延伸閱讀:

    魯迅〈藥〉(中國,1919

    講授與討論

     

    現場觀看電影陳果《餃子》(剪輯版)

    4

    10/4

    張愛玲香港南洋

    本週議題:

    1. 作為〈傾城之戀〉重要地景的香港,具有怎樣空間意義?

    2.〈傾城之戀〉為何建立中國人與南洋華僑緊張的情感關係?

    指定閱讀:

    張愛玲〈傾城之戀〉(上海,1943

     

    課外延伸閱讀: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上海,1944

    講授與討論

     

    瀏覽老上海畫報《良友》的南洋圖像

     

     

    5

    10/11

    流變為魚I

    女體與魚體,香港的魚圖騰

    本週議題:

    1.香港女作家為何要通過魚,處理身體的異化經驗?

    2.半人半魚的盧亭傳說,如何成為回歸後香港的家國寓言?

    指定閱讀:

    謝曉虹〈魚缸生物〉(香港,2012

    謝曉虹〈人魚〉(香港,2007

     

    課外延伸閱讀:

    西西〈母魚〉(香港,1988

    王良和〈魚咒〉(香港,2000

    郝譽翔〈洗〉(臺灣,1998

    講授與討論

     

    講解「舊題新作」創作作業的方向和要求

     

    (第十週繳交)

     

    6

    10/18

    流變為魚II

    家國之外游動的「魚/移民」

    本週議題:

    1.從馬來半島到臺灣的黃錦樹,為何把馬來亞共產黨屍骨幻想成魚骸?

    2.從中國大陸到新加坡島的隨庭,為何作出分娩黑魚的幻想?又為何召喚歷史人物鄭和?

    指定閱讀:

    黃錦樹〈魚骸〉(馬來西亞,1995

    隨庭〈孕魚〉(新加坡,2015

     

    課外延伸閱讀:

    黎紫書國北邊陲〉(馬來西亞2001

    黃凱德鱉瘟〉(新加坡,2019

    廖克發《不即不離》(馬來西亞紀錄片,2016

    講授與討論

     

    準備草擬一期末報告大綱,說明研究對象、議題以及動機

    (第七週繳交)

    7

    10/25

    野豬與香港新移民,野豬與南洋慰安婦

    本週議題:

    1.香港的野豬和南亞裔新移民,如何成為命運共同體?

    2.來自婆羅洲的留臺馬華作家,如何同步處理南洋二戰中野豬與人類的獸慾?

    指定閱讀:

    張婉雯〈打死一頭野豬〉(香港,2011

    張貴興《野豬渡河》節選(馬來西亞,2018

     

    課外延伸閱讀:

    劉國瑞《白日青春》(香港電影,2022

    王禮霖《富都青年》(馬來西亞電影,2023

    陳團英《夕霧花園》(馬來西亞,2012;同名電影改編,2019

    講授與討論

     

    繳交期末報告大綱

     

    8

    11/1

    當城市漂浮起來

    本週議題:

    1.20世紀末,香港西西為何讓城市漂浮起來?

    2.獨立建國多年的新加坡,為什麼始終有揮之不去的漂浮感?

    指定閱讀:

    西西〈浮城誌異〉(香港,1986

    希尼爾〈浮城六記〉(新加坡,1991

     

    課外延伸閱讀:

    潘國靈〈2047浮城新人種〉(香港,2021

    韓麗珠《離心帶》(香港,2013

    講授與討論

     

    決定期末口頭報告順序

     

    回饋期末論文研究大綱

    9

    11/8

    香港電影欣賞

    品嚐人情味:「悲情城市」的日常敘事

    現場觀看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香港電影,2008

     

    課外延伸閱讀:

    許鞍華《女人四十》(香港電影,1995

    許鞍華《桃姐》(香港電影,2012

    張愛玲〈中國的日夜〉(上海,1947

    黎紫書《流俗地》(馬來西亞,2020

    現場觀賞電影與討論

     

     

    10

    11/15

    幽靈人間I

    回返陰森森的婆羅洲故鄉

     

    本週議題:

    1.鬼魅,具有什麼特質?承載怎樣的敘事功能?

    2.當小說家處理歷史記憶和殖民暴力時,為何借助傷痕累累的女鬼?

    指定閱讀:

    李永平《大河盡頭》節選(馬來西亞,20082010

     

    課外延伸閱讀:

    《愛xx機器人》「吉巴羅」(動畫短片,2022

    張吉安《南巫》(馬來西亞電影,2020)

    講授與討論

     

    繳交創作作業

    11

    11/22

    幽靈人間II

    五十年不變?

     

     

     

    本週議題:

    1.李碧華為什麼要將女主角設定為五十年後重返香港城市的女鬼?

    2.《胭脂扣》作為懷舊敘事,讓我們看見什麼面向的香港歷史記憶?與臺灣和中國的歷史敘事,有何差異?

    指定閱讀:

    李碧華《胭脂扣》節選(香港,1984

     

    課外延伸閱讀:

    董啟章〈永盛街興衰史〉(香港,1995

    黃碧雲〈失城〉(香港,1993

    講授與討論

     

    12

    11/29

    我們與「巫」的距離

     

    課程總結

     

    本週議題:

    1.兩位馬華女作家如何分別從一場荒謬的搶屍體風波,以及跨族裔的戀愛悲劇,引出兩大種族的宗教、文化與政治的衝突?

    2.為何馬華小說與電影的華巫戀,難有圓滿結局?

     

    指定閱讀:

    賀淑芳〈別再提起〉(馬來西亞,2002

    黎紫書〈煙花季節〉(馬來西亞,2014

     

    課外延伸閱讀:

    張貴興〈彎刀.蘭花.左輪槍〉(馬來西亞,1983

    Yasmin Ahmad Chocolate(馬來西亞短片,2009

     

    講授與討論

     

    整合學期上課重點,提示期末考準備方向

    13

    12/6

    專家主題演講

     

    講者:李婷欣

    主題:孤影重構——新馬華語電影的邊界再現(暫定)

    課外延伸閱讀:

    陳翠梅《野蠻人入侵》(馬來西亞電影,2021)

    張吉安《五月雪》(馬來西亞電影,2023)

    余修善《虎紋少女》(馬來西亞電影,2023)

    演講與提問

    14

    12/13

    期末報告初步成果發表I

    學生論文發表

     

    1.學生論文發表

    2.老師進行指導

    15

    12/20

    期末報告初步成果發表II

    學生論文發表

     

    1.學生論文發表

    2.老師進行指導

    16

    12/27

    期末報告初步成果發表III

    學生論文發表

     

    1.學生論文發表

    2.老師進行指導

    17

    1/3

    期末考

    題型為申論題

     

     

    18

    1/10

    彈性課程

    準備期末書面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作業評量方式

     

    一、作業與學術論文習作:50%

    (1)創作作業15%,2000字左右(第十週繳交)

    請選擇一篇本課程指定閱讀,沿用舊題,創作一篇短篇小說(如:轉換敘事視角、續寫或改寫結局、重寫新故事等)

     

    (2)期末論文寫作35%,3000~4000字左右(期末書面報告期末考週後繳交)

    選擇香港或新馬華文小說作為研究對象(可參考課綱列示的延伸閱讀,或自己找有興趣的文本),可以對照其他臺灣現代小說,完成一篇具有問題意識的論文。

    若選擇談論本課程的指定閱讀,須盡量產出新的個人論點。

    其中10%是學術論文口頭報告,期末每位學生帶著自己學術論文PPT,向全班同學簡介初步研究心得。發言時間和進行方式,按實際修課人數而定(如分成一人組、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字數依據小組人數而定)。將依學生的表達流暢度、內容的陳述與陳述邏輯予以計分。

     

    作業評分原則將依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內容的陳述與陳述邏輯予以計分,初步評分原則如下:

    缺交和抄襲者:0 分

    文不對題者:0-20分

    篇幅簡短,內容粗略,見解普通:21-60 分

    內容平實,結構大抵完整,見解尚可:61-80 分

    內容豐富,結構完整,闡釋具有原創性:81-100 分

    ※遲交的報告和作業仍會受理,但會酌扣分數

     

    二、期末考:30%(開書考)

    說明:評分原則將依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內容的陳述與陳述邏輯予以計分。

    具體評分原則如下:

    缺考、空白或文不對題者:0 分

    理解錯誤,內容貧乏,條理紊亂者:1-59 分

    理解生疏,內容單薄,條理鬆散者:60-80 分

    理解正確,內容充實,條理清晰者:81-100 分

     

    三、課堂表現(出缺席、發言):20%

    本課程重視「準時到課」和「課堂討論」。具體評分原則如下:

    全勤且積極投入課程學習者:16-20 分

    偶有缺課,尚能融入課程學習:11-15 分

    缺席稍多,課程互動少:6-10分

    到課率低或常遲到,上課配合度低:0-5分

    注意:如有請假,特殊事由外,必須事先完成並提出證明。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教師將自編指定閱讀課本

    王德威、高嘉謙、胡金倫編:《華夷風:華語語系文學讀本》(臺北:聯經出版社,2016年)。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臺北:五南書局,2003)。

    許子東:《《許子東現代文學課》(香港:中華書局,2018年)。

    黃國華:〈拒絕收編——論李碧華後零三電影小說的鬼魅敘事〉,《中國文學研究》第42期(2016年7月),頁119-160。

    黃國華:《浮城•鬼城•滅城:20世紀末以來華文小說中的城市想像》(碩士論文,2019年)。

    黃國華:〈流動與變異:論二十世紀末以來華文小說中流變為魚的想像〉,《中外文學》(20219月),頁153-192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