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研究方法

Course Name: Research Method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 本課程採16+2 (參加研討會)方式
- 個別學生可選擇線上或教室上課
- 部分週別會採線上上課

 

本課程針對地政系碩、博士班學生所設計。內容介紹:論文書寫、研究的種類、架構、程序、方法等;教學方式包含三部分:理論介紹、案例解說、及學生案例評析與討論;預期以理論建立學生對於研究方法的基礎架構,以案例解說串連理論架構與實際案例,並以學生案例評析與討論的方式,提供學生實際操作與練習的機會,以深化學習成果。預期學生上完課後,對於研究的架構、內容、操作與書寫的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以利進行日後個人研究;除此,此課程對於個人其他研究報告亦有助益。

 

課程內容為:

l 研究的全貌:研究內容與元素。

l 論文寫作泛論:如何判斷好的paper、寫作架構、論文評析、論文改寫。

l 文獻回顧泛論:文獻回顧的目的、操作方法、文獻來源。

l 研究的基本概念:(1)科學、總體非個體、一些辯證關係、研究倫理。
                                (2)因果關係。

l 研究的類型:巨關vs.微關、實證性vs.規範性研究、質性vs.量性研究等。

l 研究的建構:(1)研究設計:目的、分析單位、時間面向、研究計畫設計。

                          (2)概念化、操作化及量測、指標與量表、分類。

l 資料蒐集方式:抽樣、調查研究、質性田野調查、非介入性研究、評估研究。

l 資料分析:質性資料分析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對同學的主要助益如下:

     

    (1) 如何尋找有學術價值的論文題目

    (2) 如何知道研究題目相關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3) 論文文獻回顧的操作與寫法

    (4) 讀者比較容易讀的寫作方法

    (5) 以及最重要的論文思考邏輯、與寫作嚴謹度

     

     

    學習目標與成效檢核規劃如下:

     

    評量工具與指標

    學習目標與成效

    評量工具

    評量指標

    個人作業

    簡報報告

    提問與
    討論

    個人專題報告書

    其他

    測驗藍圖

    評量尺規

    具備規劃學習地圖與生涯發展

     

     

     

     

     

     

    具備有效運用大學各項習資源

     

     

    具備深度閱讀的能力

     

     

    具備探索、熟悉新型態的數位學習模式

     

     

    養成自主與終身學習的態度

     

     

    具備團隊合作與專題製作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

    學習投入時間
    (含課堂教學時數)

    1

    -課程簡介

    -學生背景、研究方向、興趣

     

    ※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教學活動1:課程簡介

    Homework 1:Design Your Resume (Deadline: two weeks from now.)

    Final HW:文獻回顧之相關理論作業; Preparation for Final HW: 找一個論文題目的【模擬方向】

    3+4.5

    文獻回顧

    2

    -1.文獻回顧的目的、操作方法、來源、蒐集方式、引用方式(1/2)。

    -須讀資料:
    (1) Swales,2004。Unit 8: Constructing a Research Paper II。

    (2)張保隆與謝寶煖,2006。

    -國內外論文排行、SCI, SSCI, TSSCI。

    ※其他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教學活動1:文獻回顧的目的、操作方法、來源、蒐集方式、引用方式(1/3)

    Homework 2A taste of writing styles

     

    3+4.5

    3

    -1.文獻回顧的目的、操作方法、來源、蒐集方式、引用方式(2/2)。

    -須讀資料:
    (1)
    彭明輝,2011。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

    (2)抄襲案例

    ※其他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教學活動1:文獻回顧的目的、操作方法、來源、蒐集方式、引用方式(2/3)

    Final HW:文獻回顧之相關理論作業; Preparetion for Final HW: 找一個論文題目的【模擬方向】

    Homework 3:好的文獻期刊論文:好在哪裡

    3+4.5

    4

    -資料庫查詢+ Endnote Workshop

    ※其他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教學活動1:資料庫查詢+ Endnote Workshop

     

    3+4.5

    5

    -好的文獻回顧期刊論文(1/2)

    -文獻整理圖示工具:MetaMap

    -簡報活動(1/2):好的文獻回顧期刊論文

    -教學活動1:文獻整理圖示工具:MetaMap

     

    6

    -好的文獻回顧期刊論文(2/2)

    -簡報活動 (1/2):好的文獻回顧期刊論文

    -教學活動1:文獻回顧的目的、操作方法、來源、蒐集方式、引用方式(3/3)

    討論活動1:Homework 2:A taste of writing styles

    討論活動2彭明輝,2011。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

    Mid-term Homework: LR on Research Methods (Present (5-min PPT) in 4 weeks):文獻回顧之研究方法:分析方法+資料來源與處理。

     

    論文寫作泛論

    7

    -學術論文寫作架構:Topic Sentences

    如何判斷好的paper

    須讀資料:  Swales,2004。Unit 2: Writing General-Specific Texts。

    ※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教學活動1:學術論文寫作架構:Topic Sentences

    -教學活動2:如何判斷好的paper

    Homework 4: Topic Sentence (Present (5-min PPT) in 2 weeks):
    1.好的Topic Sentence期刊論文段落。
    2..代表作Topic Sentence改寫

    討論活動:論文案例評析(1/2):論文好壞

    3+4.5

    研究的全貌:研究內容與元素

    8

    -研究的全貌:研究內容與元素

     

    須讀資料: Babbie, p. XV~第一章前一頁

    ※其他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教學活動1:研究的全貌:研究內容與元素

    討論活動-- Analysis of the components of abstracts of journal articles

    3+4.5

    9

    如何判斷好的paper?學術論文寫作架構。

    文獻回顧進度簡報

     

    簡報活動:Homework 4: Topic Sentence

    3+4.5

    研究的種類與架構

    10

    -研究的種類與面向:

    須讀資料: 

    (1)Babbie,2006,第二章。

    ※其他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簡報活動:Mid-term Homework: LR on Research Methods

    -教學活動1: 研究的種類與面向

    討論活動:論文案例評析(2/2):論文好壞

     

    3+4.5

    11

    -研究的種類與面向:

    須讀資料: 

    (1)Neuman, 2006. 第二章

    ※其他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Homework 6-論文他評

     

    3+4.5

    12

    簡報與討論:Homework 6-論文他評

    簡報與討論:Homework 6-論文他評

    3+4.5

    資料蒐集與分析

    13

    -量性資料蒐集方式:抽樣概念、方法、抽樣誤差、調查計畫擬定、與執行。

    須讀資料:  Babbie,2006。第七、九章。

    ※其他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教學活動1:量性資料蒐集方式:抽樣概念、方法、抽樣誤差、調查計畫擬定、與執行。

    Homework 7:抽樣計畫評析(Sampling plan)

    3+4.5

    14

    -抽樣案例評析

    ※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抽樣案例評析--Homework 7:抽樣計畫評析(Sampling plan)

    3+4.5

    15

    -量性資料蒐集方式:問卷設計基本概念、元素、技巧,設計與分析的關係。

    須讀資料: Neuman, W. Lawrence. 2006. 第十章。

    ※其他閱讀資料於雲端卷夾

    -教學活動1:量性資料蒐集方式--問卷設計基本概念、元素、技巧,設計與分析的關係。

    3+4.5

    16

    期末簡報:期末報告進度 期末簡報

    3+4.5

    17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總整期末報告內容

    3+4.5

    18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總整期末報告內容

    3+4.5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作業:

    • 一般作業(HW):6% * 10
    • 期中作業(Mid-term HW):回顧作業之論文所需資料與分析方法:20%
    • 期末作業(Final HW):文獻回顧之相關理論作業:20% 
       

     

    評量尺規

    項目

    完整性35%

    深度35%

    嚴謹性30%

    優 A 10~9

    作品內容(架構、單元、項目、圖表等)完整度高

    1.引用文獻的適當性、廣度高。2. 分析、論述內容的充足性極好。

    作品內容非常用心,近乎無誤。

    佳 B 8~7

    作品內容(架構、單元、項目、圖表等)有些許缺漏

    1.引用文獻的適當性、廣度尚高。2. 分析、論述內容的充足性尚好

    作品內容有少許錯誤。

    普通 6~5

    作品內容(架構、單元、項目、圖表等)完整度普通

    1.引用文獻的適當性、廣度普通。2. 分析、論述內容的充足性普通

    作品內容有相當量的錯誤。

    待改進 4~3

    作品內容(架構、單元、項目、圖表等)完整度不足

    1.引用文獻的適當性、廣度差。2. 分析、論述內容的充足性差

    作品內容錯誤層出不窮。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課程書籍(建議購買):1. Earl Babbie,2015。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4th edition)。譯者:劉和群等。台北:雙葉書廊。
     2. 彭明輝,2017。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聯經。

    參考書籍(自由購買):1. Neuman, W. Lawrence. 2006.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王佳煌、潘中道譯,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文化事業公司。

    2. 張保隆與謝寶煖,2006。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台北:華泰。

    3. Floyd J. Fowjer, Jr, 1999。改進調查問題:設計與評估(Improving Survey Question)。國立編譯館主譯,傅仰止,田芳華譯,章英華校定。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 Danny L. Jorgensen, 1999.  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王昭正與朱瑞淵譯。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David W. Stewart, and Prem N. Shamdasani, 2000. 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 (Focus Groups: Theory and Parctice). 歐素汝譯,

     

    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 John W. Creswell, 2003.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 Approache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7. John M. Swales, Christine A. Beer Feak, 2004.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Second Edition :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  Michigan Series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 Professional Purposes.

    8. Michael Quinn Patton, 2001.  Qualitative Research & Evaluation Methods (3r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9. 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M. Corbin,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上課補充資料雲端連結:
    
    https://www.dropbox.com/sh/g80dkjco3uq5zss/AADOTwWCpY04QnUwf-axNMoxa?dl=0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