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主題包含戰略思想、國際關係理論的角色、陸權、海權、空權、衝突來源、嚇阻、壓制、核子戰略、武器管制、恐怖主義、非傳統戰爭及軍事事務革命等議題。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本課程試圖對戰略研究的基本概念進行全面性的介紹。主題包含戰略思想、國際關係理論的角色、陸權、海權、空權、衝突來源、嚇阻、壓制、核子戰略、武器管制、恐怖主義、非傳統戰爭及軍事事務革命等議題。希望藉由此門課程能讓同學對戰略有全面性的了解,並能運用其中理論及概念來分析、理解國家安全暨國際安全等相關議題。
學習成效
本課程主要在培養修課同學具備「國際關係專業知能」及「國際運籌帷幄能力」。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一週:課程簡介、何謂戰略研究(What is Strategic Studies)?
●鈕先鍾,「現代戰略研究」,《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頁45-68。
●鈕先鍾,「戰略研究的基本假定」,《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頁69-94。
●薄富爾(Andre Beaufre),鈕先鍾譯,「戰略概觀」,《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6),頁21-68。
●鈕先鍾,「戰略和大戰略的基礎」,《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6),頁399-455。
●李少軍主編,「戰略概念的起源與界定」,《國際戰略報告:理論體系、現實挑戰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頁3-37。
●John Baylis and James Wirtz, “Introduction,” in Baylis, et al., eds. Strateg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pp. 1-14.
第二、三、四週:戰略思想(Strategic Thought)
●鈕先鍾,「戰略思想的取向」,《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頁95-122。
●鈕先鍾,「戰略思想的背景因素」,《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頁123-147。
●薄富爾(Andre Beaufre),鈕先鍾譯,「傳統軍事戰略」,《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6),頁69-96。
●鈕先鍾,「近代(上):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十九世紀前期)」,《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頁209-292。
●鈕先鍾,「近代(下):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二十世紀)」,《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頁455-484。
第五、六、七、八週:戰略研究與國際關係理論(Strategic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李少軍主編,「國際戰略的基本要素」,《國際戰略報告:理論體系、現實挑戰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頁38-100。
●李少軍主編,「國際戰略決策」,《國際戰略報告:理論體系、現實挑戰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頁101-161。
●李少軍主編,「國際戰略模式的主要類型」,《國際戰略報告:理論體系、現實挑戰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頁162-203。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立緒文化公司,1998)。
第九週:陸權(Land Power)、海權(Sea Power)、空權(Air Power)
●鈕先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6),頁201-267。
●鈕先鍾,「近代(上):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十九世紀前期)」,《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頁189-292。
●鈕先鍾,「近代(中):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十九世紀後期)」,《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頁293-379。
●鈕先鍾,「近代(下):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二十世紀)」,《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頁427-484。
●Stephen Biddle, “Land Warfa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Baylis, et al., eds. Strateg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pp. 91-112.
●鈕先鍾,「近代(中):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十九世紀後期)」,《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頁381-426。
●鈕先鍾,「近代(下):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二十世紀)」,《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頁485-496。
●Sam Tangredi, “Sea Power: Theory and Practice,” in Baylis, et al., eds. Strateg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pp. 113-136.
●鈕先鍾,「近代(下):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二十世紀)」,《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頁497-515。
●Timothy Garden, “Air Power: Theory and Practice,” in Baylis, et al., eds. Strateg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pp. 137-157.
第十、十一、十二週:大國戰略
●翁明賢等主編,《新戰略論》,台北:五南,2007。
●李少軍主編,《國際戰略報告:理論體系、現實挑戰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立緒文化公司,1998。
●胡鞍鋼主編,《中國戰略構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朱聽昌主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勢出版社,2002。
●門洪華,《霸權之翼-美國國際制度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第十三、十四週:嚇阻(Deterrence)、強制/壓制(Coercion/Compellence)核子戰略(Nuclear Strategy)、武器競賽與軍控(Arms Race and Arms Control)
●譚門(Ronald L. Tammen)等人合著,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安全的應用:嚇阻與擴散」,《權力轉移:廿一世紀的戰略》(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21 Centur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頁131-174。
●艾布蘭‧夏爾斯基(Abram N. Shulsky),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嚇阻理論與中共的行為》(Deterrence Theory and Chinese Behavior),(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屈福登(Gregory F. Treverton),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建構強迫性戰略》(Framing Compellent Strategie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鈕先鍾,「核子戰略」,《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頁241-265。
●薄富爾(Andre Beaufre),鈕先鍾譯,「核子戰略」,《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6),頁97-138。
●菲力浦‧謝力高(Philip D. Zelikow)編,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議題:攻擊與防禦」,《美國的軍事戰略:致美國總統的備忘錄》(American Military Strategy: Memos to a President),(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頁179-226。
●John Baylis, “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in Baylis, et al., eds. Strateg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pp. 183-207.
第十五、十六週:恐怖主義與反恐行動 (Terrorism and Anti-terrorism Movement)、非傳統戰爭(Unconventional Warfare)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歐研究中心,傅夢孜編,《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薄富爾(Andre Beaufre),鈕先鍾譯,「間接戰略」,《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6),頁139-170。
●肯尼思‧麥肯齊(Kenneth F. Mckenzia, Jr.),胡鞍鋼、門洪華主編,「非對稱威脅的興起:國防規劃的重點」,《解讀美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頁211-242。
●卡西迪(Robert M. Cassidy),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戰略文化與不對稱衝突》(Russia in Afghanistan and Chechnya: Military Strategic Culture and the Paradoxes of Asymmetric Conflict),(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
●約翰‧馬丁上校(Colonel John R. Martin)編,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擊潰恐怖主義;戰略分析》(Defeating Terrorism: Strategic Issue Analyse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
第十七週:科技與軍事事務革命(Technology and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ichard Hundley,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軍事事務革命與美軍轉型》(Past Revolutions, Future Transformations: What can the history of revolutions in military affairs tell us about transforming the U.S. militar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菲力浦‧謝力高(Philip D. Zelikow)編,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軍事事務革命的希望與風險」,《美國的軍事戰略:致美國總統的備忘錄》(American Military Strategy: Memos to a President),(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頁141-178。
第十八週:期末考
期末考(30%)、期末報告(30%)、課堂表現(包括上課出席情況、課堂報告及參與討論、期末報告口頭簡報)(40%)。
一、指定教材:
● John Baylis, et al., eds. Strateg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ic Stud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
●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立緒文化公司,1998。
●李少軍主編,《國際戰略報告:理論體系、現實挑戰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Craig A. Snyder, ed., Contemporary Security and Strategy.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Thomas Schelling, Arms and Influence.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6.
●翁明賢等主編,《新戰略論》,台北:五南,2007。
二、參考教材:(上課後陸續增加)
●朱成虎、趙子聿等著,《當代美國軍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詹姆斯‧鄧尼根、雷蒙德‧馬塞多尼亞著,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美軍大改革-從越南戰爭到海灣戰爭》,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周建明主編,《美國的國防轉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羅伯特‧阿特(Robert J. Art)著,郭樹勇譯,《美國大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門洪華,《霸權之翼-美國國際制度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歐研究中心,傅夢孜編,《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朱明權、吳蒓思、蘇長和合著,《威懾與穩定》,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張曙光、周建明著,《實力與威脅-美國國防戰略界評估中國》,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編,《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Asi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allenges of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中美戰略關係新論》,北京:時勢出版社,2005。
●容安瀾(Alan D. Romberg)、麥戴偉特(Michael McDevitt)編,《中共與飛彈防禦-美中戰略關係》,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2年。
●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編印,《2003年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民92年。
●王樹春,《冷戰後的中俄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郭力,《俄羅斯東北亞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許湘濤,《俄羅斯及其周邊情勢之研究》,台北:秀威公司,2008。
●凱洛琳‧龐芙瑞(Carolyn W. Pumphrey)編,《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2年。
●石明楷(Mark A. Stokes),《中共戰略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9年。
●胡鞍鋼主編,《中國戰略構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朱聽昌主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勢出版社,2002。
●門洪華,《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強森〈Stuart E. Johnson〉等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國防決策的新挑戰與新工具》〈New Challenges, New Tools for Defense Decision-making〉,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4年。
●Donald Snow. National Security: Enduring Problems in a Changing Defense Environment.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1, chap.3.
●約翰‧馬丁上校(Colonel John R. Martin)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擊潰恐怖主義;戰略分析》(Defeating Terrorism: Strategic Issue Analyse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