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財政與稅務行政專題

Course Name: Seminar in Public Finance and Tax Administration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4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第一單元 著重於比較台灣與國際標竿國家的財政與租稅制度及效能。
第二單元 
透過統計數據及國際比較,介紹財政與稅務行政相關重要議題及我國企業與政府即將面臨國際的租稅與財政改革的挑戰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第一單元著重於比較台灣與國際標竿國家的財政與租稅制度及效能。特別透過實際個案的研討讓學生能夠對應財政與租稅制度的基本學理與實務運作,其中案例研討,將要求修課同學設身處地參與台灣財政賦稅改革歷程與決策思維。


    第二單元透過統計數據及國際比較,介紹財政與稅務行政相關重要議題及我國企業與政府即將面臨國際的租稅與財政改革的挑戰每個主題的內容將財政制度與設計的基本理論作連結,希望透過課程的討論,同學具有較廣的視野及較紮實的理論思維來理解每項財政制度及改革背後的動機及可能的政策效果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111-2財政與租稅行政專題授課大綱

    課程主題

    第一部分:

    授課教師: 周德宇老師

    Office Hours: 每周五12:30-13:00

    Email: drchounccu@gmail.com

    Phone: 2938-7159

    一、課程目標

    第一單元著重於比較台灣與國際標竿國家的財政與租稅制度及效能。特別透過實際個案的研討讓學生能夠對應財政與租稅制度的基本學理與實務運作,其中案例研討,將要求修課同學設身處地參與台灣財政賦稅改革歷程與決策思維。

    二、參考書目

    參考用書及研讀資料

    1. Public Finance, Harvey Rosen and Ted Gayer, various editions.

    2. 【小組報告研讀題材】Taxing Ourselves, various Edition: A Citizen's Guide to the Debate over Taxes, by Joel Slemrod and Jon Bakija, MIT Press.

    3. Guide to ROC taxes, 2021

    https://www.mof.gov.tw/singlehtml/147?cntId=64613

    4. Tax-OECD

    http://www.oecd.org/tax/

    5. The 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

    http:/wid.world

    三、成績評量方式

    1.個案研討討論意見:20%

    2.小組報告:20%

    3.課堂參與10%

    四、單元進度

    財政烏托邦-緒論

    隨波逐流還是力爭上游? 財政健全比一比: 台灣 vs OECD國家

    所得與財富不均度() WID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台灣資料

    所得與財富不均度() WID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國際比較

    專題演講: 中央與地方財政問題

    個案研討()政府救市: 消費卷 vs 三倍卷 vs 五倍卷

    個案研討()超前部署: 敢用區塊鏈的政府

    小組報告(一)

    小組報告()



    第二部分

    授課教師: 陳香梅  財政學系教授

    Office Hours: 星期三及四 10:00-12:00

    Email: cmchen3@nccu.edu.tw

    Phone: 2938-7636

     

    一、課程目標

    透過統計數據及國際比較介紹國內重要的租稅議題及近年來熱議的國內外租稅改革每個單元的內容將租稅實務與租稅設計的基本理論作連結,希望透過課程的討論,同學具有較廣的視野及較紮實的理論思維來理解每項租稅改革背後的動機及可能的政策效果

    二、參考書目

    教師自行編纂的講義

    成績評量

    報告:40% (每人報告以30 分鐘為限,回覆評論5分鐘分數由同學評分)

    評論10% (每人評論兩份報告每次評論5分數由老師評分)

     

    報告內容重點說明

    選擇一篇租稅相關的國內文獻,分享文獻中所介紹的國內現行實施的稅制其面臨的問題與相應的對策

     

    四、每周進度
     

    日期

    課程主題

    主要討論內容

    10

    4/25

    前言

    財政收支基本概況

    財政與稅務行政相關重要議題簡介

    11

    5/2

     

    社會救助政策及其經濟效果

    12

    5/9

     

    社會保險

    13

    5/16

    所得稅重要議題

    1. 我國綜合所得稅制
    2. 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制
    3. 股利分離計稅 vs 合併計稅選?
    4. 海外所得稅不稅?
    5. 房地合一所得稅制度
    6. 富人稅

    14

    5/23

    消費稅重要議題

    1. 消費稅簡介
    2. 我國的消費稅現況
    3. 數位經濟下的消費稅議題
    4. 數位經濟下的所得稅議題

    15

    5/30

    財產稅重要議題

    1. 各國遺產稅及贈與稅制度
    2. 我國地價稅制度與美加不同
    3. 土地增值稅
    4. 房屋稅及囤房稅

    16

    6/6

    國際租稅制度與改革

    1. 租稅天堂/境外金融中心的角色
    2. 受控外國公司(CFC)條款+經濟實質法
    3. 金融帳戶資訊交換(CRS)
    4. 國別報告資訊交換

    17

    6/13

    我國企業與政府即將面臨的重要議題

    1. 全球利潤分配稅及全球最低稅負制
    2.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18

    6/20

    期末報告及評論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7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第一單元

    1.個案研討討論意見:20%

    2.小組報告:20%

    3.課堂參與10%

    第二單元

    小組報告:40%

    課堂參與10%

    本課程使用生成式AI工具之規範與指引:

    本課程無涉及AI使用。


    108.01.17()行管碩第100次學程委員會會議決議,「學程辦公室點名,四次缺席()以上者,本課程修業成績視為不及格」。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第一單元

    參考用書及研讀資料

    1. Public Finance, Harvey Rosen and Ted Gayer, various editions.

    2. 【小組報告研讀題材】Taxing Ourselves, various Edition: A Citizen's Guide to the Debate over Taxes, by Joel Slemrod and Jon Bakija, MIT Press.

    3. Guide to ROC taxes, 2019

    https://www.mof.gov.tw/File/Attach/80779/File_16065.pdf

    4. Tax-OECD

    http://www.oecd.org/tax/

    5. The 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

    http:/wid.world

    第二單元

    教師自行編纂講義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