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一) 瞭解科學方法的本質與特性。
(二) 熟悉圖書資訊學領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三) 探討圖書資訊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
(四) 學習如何應用引文格式、模擬撰寫研究計畫書。
(五) 解讀並學習評論研究報告。
能力項目說明
(一) 瞭解科學方法的基本特性及精神。
(二) 瞭解研究方法之策略與結構。
(三) 探討圖書資訊學研究領域常用研究方法。
(四) 瞭解圖書館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
(五) 認識學術報告寫作格式與學習如何撰寫研究計畫書。
(六) 瞭解與遵守研究倫理規範。
(七) 解讀並學習評論研究報告。
(八) 熟悉圖書資訊領域常用之量化及質化研究方法。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星期六 09:30- |
授課方式 |
課程進度 |
教學活動與作業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
|
課堂時數 |
預複習時數 |
||||
1 2/24 |
實體課程 |
全所工作坊 |
校外專家演講 |
3 |
2 |
2 3/2 |
網路同步 |
1.碩士生的研究工作:課程說明與介紹 2.質性與量化研究概述 |
研究方法課程設計說明。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3 3/9 |
網路非同步 |
科學研究之本質與方法 |
社會科學研究法第一章(3-42)、第三章/自編講義以講授為主(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4-5 3/16-17 |
實體課程 |
校外參訪(兩日) |
|
|
|
6 3/23 |
網路非同步 |
研究問題與觀念 |
社會科學研究法第五章(抽樣邏輯)、 第六章(從概念到測量)/ 自編講義 |
3 |
2 |
7 3/30 |
網路同步 |
研究架構與策略 |
社會科學研究法第四章(研究計畫的目的設計)/ 自編講義 |
3 |
2 |
8 4/6 |
網路非同步 |
學術寫作格式工具應用:EndNote |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9 4/13 |
網路同步 |
(1)計劃書規範與論文形制(IMRAD) ;(2)學術寫作格式規範綜述 |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10 4/20 |
網路同步 |
學術寫作格式:Turabian與APA範式(一) |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11 4/27 |
網路同步 |
學術寫作格式:Turabian與APA範式(二) |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12 5/4 |
網路同步 |
文獻分析與歷史檔案方法 |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13 5/11 |
網路非同步 |
調查研究與抽樣(問卷、訪談) |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14 5/18 |
網路同步 |
觀察法(田野與焦點團體)與個案研究 |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15 5/25 |
網路非同步 |
疊慧法、內容分析與比較研究 |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16 6/1 |
實體課程 |
研究之倫理與抄襲 |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6/1 六) |
|
|
17 6/8 |
網路非同步 |
(1)實驗法與其他(資料分析與解讀);(2)研究之統計應用 |
自編講義(講授為主並配合實例說明) |
3 |
2 |
18 6/15 |
網路同步 |
期末課程及檢討會/ (1)論文計畫書分享討論 |
檢討會/研究論文提要構想分享 |
3 |
2 |
本課程成績評定標準如下:
課堂出席(20%): 出缺席情況、平台使用次數、張貼次數、閱讀時數。
課堂參與(20%):每周課後討論(10%)、每周測驗(10%)。
期中作業(25%):兩篇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分析
期末作業(35%)3000-4000字研究計畫書書面報告撰寫練習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