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主張君子應「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游藝」ㄧ詞即出自於此。藝,即六藝謂禮、 樂、 射、 御、 書、 數也。游者,玩物適情之謂。意指孔子提倡人們的生活少不了詩書禮樂等娛樂技藝活動,有助於陶冶性情、紓解生活、品味美學。
游藝生活,最初發生在幼兒童年時期。家庭中,父母帶孩子玩玩具、玩遊戲,將自身童年的傳統玩物傳承,又或因為現代的商業市場與創新科技等環境影響而有新的游藝樣貌。本次課程在生態環境理論的視野下,進行在家庭幼兒教育下游藝學的了解與探究。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課程內容 |
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 |
學生學習投入時間(含課堂教學時數) |
1 |
課程簡介: 課程架構、授課方式與評分說明 |
|
3-6小時 |
2 |
理論的探索:從遊戲理論到家庭游藝學 實作活動:自然藝術-樹林裡的色彩遊戲 |
書自然遊戲經驗 遊戲活動構思與練習 |
3-6小時 |
3 |
說一個童年的故事:童年記憶與生命經驗探索 實作活動:自然藝術-年輪、森林與童年記憶 |
書寫童年記憶 遊戲活動構思與練習 |
3-6小時 |
4 |
|||
5 |
孩子們在做什麼?親子遊藝空間探索與觀察 |
親子遊藝空間田野觀察 (個人觀察紀錄) |
3-6小時 |
6 |
3-6小時 |
||
7 |
理論的探索:從人類生態發展論看家庭游藝學 實作活動:自然藝術-自然線條觀察與植物圖繪 |
成長過程中的遊戲經驗 遊戲活動構思與練習 |
3-6小時 |
8 |
親子遊藝空間探索報告 |
個人報告:親子遊藝空間觀察心得與討論 |
3-6小時 |
9 |
期中考 |
||
10 |
古典幼兒教育家的智慧–Froebel給孩子的恩物 實作活動:Froebel恩物實物操作 |
閱讀文獻及影片與討論 實物操作 |
3-6小時 |
11 |
家庭游藝文化專題–「家」的意義 實作活動:木積木與森林裡的小木屋 |
實作與討論 |
3-6小時 |
12 |
3-6小時 |
||
13 |
家庭游藝文化專題-「家庭」經驗 實作活動-繩結與木框平織 |
實作與討論 |
3-6小時 |
14 |
家庭游藝文化專題–童年時期的親子關係探索 實作活動-羊毛氈與刺繡 |
實作與討論 |
3-6小時 |
15 |
遊藝活動設計發表與課程回顧 |
分組報告與綜合討論 |
3-6小時 |
16 |
|||
17 |
學生自主學習專題諮詢與討論 |
諮詢與討論 |
3-6小時 |
18 |
3-6小時 |
倪鳴香、孫華媚(2017)。野桐工坊泰雅編織課程草案。2015年宜蘭慈心華德福人智學基金會專案。
倪鳴香主編(2019)。積木世界–幼兒經驗與創意的展現。台北:成長文教基金會。
翁陽明(2005)。幼兒家長購買益智教育玩具的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之研究 : 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馬祖琳主編(2009)。幼兒創造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積木活動紀實。台北市:心理。
張世宗(2001)。兒童非兒戲–台灣傳統童玩與益智游藝。台北市;傳藝中心籌備處。
張世宗(2006)。游藝學應用模式初探–以博弈遊戲的功能性分析為例。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學報,19,1,99-116。
畢恆達(1995)。物情物語–一個環境心理學家的空間觀察。台北:張老師。
郭竟晃譯(2000)。(Hughes, Fergus P.著)。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台北市:紅葉。
傅敬涵(2006)。從親子玩玩具情境中看不同社經地位母親的語言互動方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葉立文(2015)。為娃做個娃–探究母親與媧豆兒布娃娃的邂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潘惠玲(1992)。我國兒童之遊戲行為。師大學報,37,111-131。
謝依玲(2009)。樂高玩具與樂高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瞿中蓮、夏淑怡譯(2000)。玩具國物語。台北市:商周。
羅美惠譯(2001)。(Miller, G. Wayne 著)。娃娃夢工廠。台北市:新新聞。
郭姿瑩等編(2012)。從傳遞關年到促進互動-博物館的學習空間。2011第六屆美術館教育國際研討會。臺北市立美術館。
侯天麗、莊麗娟(2009)。家庭對科學知識的建構–以博物館為脈絡。中華民國第25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Bronfenbrenner, Urie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 曾淑賢、劉凱、陳淑芳譯 (2010)。人類發展生態學 。台北市:心理 〉
Sandberg, Anette & Vuorinen, Tuula (2008). Dimensions of childhood play and toy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Vol. 36, 2, 135–146.
(其他相關文獻隨堂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