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日本大眾文化專題

Course Name: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大眾文化乃是文化表徵的一環,而文化作為一種內在精神的外現,有其自身的體系。
因此,本課程首先從日本的傳統精神切入,再由比較文化的角度去討論,之後,進入日本的符號消費、漫畫、百貨公益司等大眾文化表現的分析。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試圖從文化層次,理解日本的文化體系,包含社會精神以及其表現方式,讓學生對日本文化能有較深度的了解,並能學習到讀書的方式。同時,在上課與精讀文本過程中,能教導學生關於作研究的方法論概念。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第1 週 概論

    第2-3週 李衣雲《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台北:稻鄉,2012),CH2 流動的文法體系

    第4-6週〈石田佐恵子「少女マンガ」の文体とその方言性〉,收入《日本社会とジェンダー》(明石書店、2001)頁54‐89.

    第7-9週 ジョーゼフ・J・トービン,〈西洋を根付かせる〉,《文化加工裝置ニッポン》(時事通信社,1995)

    第10-11週 今村仁司 〈トランスモダンとは何か〉,《RIRI》25(8),1993,頁2-7。

    第12-4週 J.クラマー〈場所と光景ー日本のツーリズムにおける消費する眼とそうぞの流儀〉、収入《都市と消費の社会学》(ミネルヴァ書房)頁187-210。

    第15週吉見俊哉 〈デパートを遊歩する人々〉,《RIRI》25(8),1993,頁23-30

    第16週 李衣雲〈解析哈日現象〉,《思想》第14卷,頁99-110,2010。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6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平時表現、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發言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對文本內容的掌握度。(60%)

    期末報告(4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請參看課程大綱。

    另:史考特‧麥克勞德,《漫畫原來要這樣看》(台北:愛米粒,2017)。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請課前務必先讀完這篇。
    https://medium.com/gurugurugo/%E5%9C%A8%E8%B3%87%E8%A8%8A%E7%88%86%E7%82%B8%E7%9A%84%E5%B9%B4%E4%BB%A3-%E4%BD%A0%E5%A6%82%E4%BD%95%E5%BF%AB%E9%80%9F%E6%88%AA%E6%95%B8%E4%BD%8D%E7%94%A2%E6%A5%AD%E7%95%8C%E7%9A%84-bullshit-c9fbdef04fcf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