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著重運用設計符號以及意象轉化為設計元素,結合科技元素,進行智慧應用等創意發想進行自我線上策展,並透過ORID焦點討論法提問策略為基礎方法授課、撰寫報告,探究作品實踐的可能性、並嘗試分析策展模式與商業模式等數位內容設計管理商品化的規劃。課程採專業知識理論與基礎技術學習。因資源有限(使用線上軟體費用由本課程支出),擬修課同學請先提供修課規劃書(包含專長(設計技能或程式技術或文字書寫企劃能力等)、興趣、曾執行/參與過的專案(在其中的角色為何?)、或曾修過數位內容學程或相關的課程等以上項目的說明);另外請描述為何想修此課程? 請寄至老師的信箱scchen222@gmail.com最終決定修課名單,會逕行發信通知。)►以已繳交修課規畫書與第一堂課出席為準,修課統一名單交由助教登錄。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目標如下:
學習尋找文化應用元素
文化意象轉化與智慧應用設計創意構想發展
科技元素的基礎技術瞭解、學習與應用
加值的應用與商業模式等數位內容設計管理商品化策展的規劃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02/21 第1週 課程說明與介紹—互動論述、創作與科技、傳播與社會的想像
02/28 第2週 國定假日/和平紀念日
03/06 第3週 文化建構與數位傳播模組1—文化社會學的想像—文化創新議題與論述、案例分析
03/13 第4週 文化建構與數位傳播模組2—被建構的敘事創意—文化、社會、科技與傳播論述與應用
03/20 第5週 美學美感與創意設計傳播模組1—Looking at Pictures: Art Essentials:傳統藝術理論vs.藝術史觀點
03/27 第6週 美學美感與創意設計傳播模組2—Seven Keys to Modern Art:當代藝術觀點、鑑賞、設計力創新、美感經驗
04/03 第7週 國定假日/校際活動週停課一日
04/10 第8週 美學美感與創意設計傳播模組3—數位文創設計觀點/ Design Studies,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Design:設計理論、設計方法、到設計原則與藝術詮釋分析設計及生活美學(邀請演講:馬翊)
04/17 第9週 期中考—期末報告文字與影像資料蒐集,與提問論述撰寫:回顧第2-8週課堂內容,第9週撰寫與準備,於第10週交三頁以內A4數位報告(線上報告繳交)
04/24 第10週 虛擬策展與社群互動模組1—社群媒體互動設計:論述與應用;互動設計、數位行銷、網路影響者
05/01 第11週 虛擬策展與社群互動模組2—虛擬策展:VTuber的機制與論述;VIRSODY原型效果與應用(邀請演講:古健樺)
05/08 第12週 虛擬策展與社群互動模組3—社群互動設計專題;實作DEMO
05/15 第13週 數位科技與互動傳播模組1—數位傳播與互動設計行為研究案例分析與創作
05/22 第14週 數位科技與互動傳播模組2—日常生活中的互動科技;人機介面互動與數位內容美學:新媒介下的美感經驗(邀請演講:王竣)
作05/29 第15週 數位科技與互動傳播模組3—Iterate: Ten Lessons in Design and Failure;文化、創意、加值總結
06/05 第16週 期末口頭報告PPT與討論(內容為期末報告策展主題與論述)
06/12第17週 彈性授課;期末報告撰寫/期末專題製作/自主學習
06/19第18週 彈性授課;期末報告撰寫與繳交:線上策展(期末虛擬策展線上內容建置) 、個人或小組書面報告:期末報告一篇簡述策展研究規劃/或設計創作/自主學習;期末報告請於20230621 23:59前繳交
課程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之規範與指引為—本課程可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完全開放使用。
1. Chen, S. C.* (2015. 12). Seller’s Optimal Credit Period and Delivery Number in EPQ Models when Production Costs have the Learningby- Experience Effects. 管理學報(Journal of Management), 32(4), 385-398. (TSSCI)
2. Chen, S. C., and Teng, J. T.* (2014.2). Retailer’s optimal ordering policy for deteriorating items with maximum lifetime under supplier’s trade credit financing.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38(15-16), 4049-4061. (SCI).
3. 許育齡、陳聖智、許明潔(2011. 12)。促發數位設計學生想像的心理因素及其影響。教學科技與媒體,98,16-31。
4. 陳聖智(2012.01)。〈書評:從設計思考到設計再思:學術知識與實務經驗的對話〉[評吳岳剛,《廣告創意:理論與實務的對話》(五南,2012)],(From Design Thinking to Rethinking Design: A Dialogue between Academic and Practitioner Knowledge)《廣告學研究》,37,105-110。
5. 陳聖智(2014. 6)。運用故宮博物院文物意象進行數位內容互動設計兼論融入華語文文創教學與傳播模式。
6. 楊振甫、黃則佳(2011)。打開服務設計的秘密,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7. Chen, S. C., Huang, Y., & Liang, C., (2012. 12).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 imagination. 教學科技與媒體(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102, 62-78.
8. Mager, B. (2009). Service Design as an Emerging Field. In : Miettinen & Koivisto (Eds.): Designing Services with Innovative Methods (pp. 28-42). Helsinki: Taik Publications.
9. Moggridge, B. ( 2001). Designing Interactions.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0. Moritz, S. (2005). Service design: Practical access to an evolving field. MSc thesis, KISD.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