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視覺藝術心理學

Course Name: The Psychology of Visual Art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6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1) 實地體驗各類藝術之美,討論與分享美的經驗,並從心理學的角度加以分析,以瞭解視覺藝術之美的心理因素與心理歷程。

(2) 簡介美學研究歷史以及近年發展之神經美學取向,並討論可能的應用方向,以便瞭解知覺研究領域如何拓展到美學範疇,並融合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方法,而可探討更多層面的問題。

課程內容:

包括實徵取向之各方面美學研究的介紹,首先介紹Gestalt觀點對於視覺藝術的分析,接下來轉到近年重要的美學實徵研究以及神經美學。在神經美學方面,將從近年的一些重要文獻回顧以及理論觀點入手,而後就fMRI腦造影研究、腦波研究、眼動研究以及其他的相關知覺研究,探討「知覺-運動(sensory-motor)」、「情緒-評價(emotion-valuation)」與「知識-意義(knowledge-meaning)」三方面的議題,尤其是美感歷程與鏡像神經系統、情緒系統、酬賞系統的關連,專門知識之影響,以及書法之藝術欣賞歷程。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如下:

    1. 具備以完形心理學取向分析畫作的能力

    2. 具備實徵美學基本研究方法、現象與理論之瞭解

    3. 具備神經美學基本研究方法、現象與理論之瞭解

    4. 美感能力之開發與提升

    5. 具備良好的推理與判斷能力

    6. 具備良好的分析與整合能力

    7. 具備搜尋相關文獻或資料的能力

    8. 語文表達能力之提升

    9. 具備團隊合作能力

     

    學習目標與成效檢核規劃如下:

    評量工具與指標

    學習目標與成效

    評量工具

    評量指標

    個人課堂文獻報告

    團體期中報告

    團體期末報告

    個人書面報告

    評量尺規

    具備以完形心理學取向賞析畫作的能力

     

     

     

    具備實徵美學基本研究方法、現象與理論之瞭解

     

     

    具備神經美學基本研究方法、現象與理論之瞭解

     

     

    美感能力之開發與提升

     

     

    具備良好的推理與判斷能力

     

    具備良好的分析與整合能力

     

    具備搜尋相關文獻或資料的能力

     

    語文表達能力之提升

    具備團隊合作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每週投入時間:課堂講授3小時,課程前後6小時,共9小時。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2/22

    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與課程進行方式

    教學活動:

    1. 介紹課程內容
    2. 回答課程相關問題

    課後作業:瀏覽課程內容

    2

    2/29

    Gestalt: balance

    Arnheim: Chapter 1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實例討論

    課前作業:預習Arnheim: Chapter 1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3

    3/7

    Gestalt: shape

    Arnheim: Chapter 2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實例討論

    課前作業:預習Arnheim: Chapter 2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4

    3/14

    Gestalt: form

    Arnheim: Chapter 3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實例討論

    課前作業:預習Arnheim: Chapter 3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5

    3/21

    Gestalt: space

    Arnheim: Chapter 5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實例討論

    課前作業:預習Arnheim: Chapter 5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6

    3/28

    space (補充)

    space相關資料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實例討論

    課前作業:預習指定教材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7

    4/4

    放假

    8

    4/11

    Gestalt: light, color

    Arnheim: Chapter 6, 7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實例討論

    課前作業:預習Arnheim: Chapter 6, 7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9

    4/18

    Gestalt: movement, dynamics, expression

    Arnheim: Chapter 8-10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實例討論

    課前作業:預習Arnheim: Chapter 8-10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10

    4/25

    實徵美學 (empirical aesthetics) 簡介;Balance

    相關文獻4-6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研究生報告文獻
    3. 提問與討論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11

    5/2

    期中分組報告:  繪畫分析

    各組報告內容

    教學活動:

    1. 團體口頭報告
    2. 提問與討論

    課前作業:準備團體口頭報告

    課後作業:撰寫團體書面報告

    12

    5/9

    神經美學(neuroaesthetics): review or model

    相關文獻4-6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研究生報告文獻
    3. 提問與討論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13

    5/16

    Neuroaesthetics: sensory-motor,

    鏡像神經系統

    相關文獻4-6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研究生報告文獻
    3. 提問與討論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14

    5/23

    Neuroaesthetics: emotion-valuation, 情緒、酬賞系統

    相關文獻4-6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研究生報告文獻
    3. 提問與討論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15

    5/30

    Neuroaesthetics: knowledge-meaning, 專門知識

    相關文獻4-6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研究生報告文獻
    3. 提問與討論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16

    6/6

    Aesthetics and Eye Movement

    書法與國畫

    相關文獻4-6

    教學活動:

    1. 講授
    2. 研究生報告文獻
    3. 提問與討論

    課後作業:研讀上課內容

    17

    6/13

    期末分組報告()

    各組報告內容

    教學活動:

    1. 團體口頭報告
    2. 提問與討論

    課前作業:準備團體口頭報告

    課後作業:撰寫團體書面報告

    18

    6/20

    期末分組報告()

    各組報告內容

    教學活動:

    1. 團體口頭報告
    2. 提問與討論

    課前作業:準備團體口頭報告

    課後作業:撰寫團體書面報告

     

       課程進度以上表所列為原則,但可能依課程進行狀況彈性調整。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1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10%

    其他: Others: 研究生報告文獻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一、

    • 評量配分

     

    項目

    配分

    個人課堂文獻報告

    20%

    期中團體報告

    25%

    期末團體報告

    25%

    個人美感經驗書面報告

    15%

    個人學習心得書面報告

    15%

     

    說明:

    () 個人課堂文獻報告

    選擇一篇課程指定的期刊論文,在課堂上進行口頭報告。

    () 期中團體報告: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

    在下列主題中擇一項或多項加以報告,報告內容限定以繪畫作品對象,就所選定的主題加以分析討論。

    主題:

    Balance  平衡

    Shape & Form  形狀(包括知覺組織等)

    Space  空間(深度感)

    Light & Color  光線與色彩

    Dynamic  動態

    Expression  表現

    對於口頭報告的內容,納入課堂討論所得建議,撰寫成書面報告。

    () 期末團體報告: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

    對於本學期討論的內容,選擇相關的美學研究議題加以分析與討論,並提出可能的研究想法。對於口頭報告的內容,納入課堂討論所得建議,撰寫成書面報告。

    () 個人美感經驗書面報告

    主題:美的經驗。在個人經驗中,對於美的感受與感動。

    內容:產生「美的經驗」的事件的描述,內心的感受與體會,心得、所有自己想說的話。

    () 個人學習心得書面報告

    主題:從本學期各週的教學主題之中,任選其中之一。

    內容:摘要說明在這個主題之中的主要課程內容,以及你對於這些內容的評述或心得。

    () 注意事項:

    評量項目、配分及要求,可能因課程進行狀況而彈性調整,以課堂與moodle平台公布為準。

     

    • 個人課堂文獻報告評量尺規 (20%)

    項目

    對於報告文獻之理解程度 (30%)

    文獻內容整理與組織架構   (30%)

    討論 (20%)

    簡報呈現 (20%)

    優 A

    10~9

    完全理解報告文獻的內容,並涉獵其他相關內容。

    對於文獻內容完全消化吸收,以極清晰的架構加以呈現,推理極清楚。

    思辨極清晰,內容極充實,條理極清楚,充分討論該文獻的研究議題,並具有啟發性。

    資料極豐富並且正確;文字圖表可讀性極佳;架構極清晰;口語表達極清楚;排版美觀。

    佳 B

    8~7

    對於報告文獻之內容有清楚的瞭解。

    對於文獻內容有很好的整理,具有條理性。

    內容充實,條理清楚,對於該文獻的研究議題有所討論,具參考價值。

    資料多而正確;文字圖表可讀性高;架構清晰;口語表達易懂;排版美觀。

    普通 C

    6~5

    對於報告文獻的內容具初步瞭解,但是其中部分內容未能完全理解。

    對於文獻內容的整理缺乏清楚架構,條理性略為不足,推導不夠清晰。

    內容略顯不足,對於該文獻研究議題的討論略顯粗淺。

    資料不多但是正確;文字圖表可讀性稍差;略具架構;口語表達可。

    待改進 D

    4~3

    對於報告文獻之內容理解不清。

    對於文獻內容的整理混亂而殘缺,條理性不足,推導不清。

    討論內容極為不足,對於該文獻研究議題的討論甚少。

    資料少或有錯誤;文字圖表極難理解;無明顯架構;口語表達差。

     

    • 期中團體報告評量尺規 (25%)

    項目

    報告題目與指定範圍之符合程度 (10%)

    相關文獻或資料之搜集 (25%)

    資料整理與組織結構   (25%)

    討論 (20%)

    簡報呈現 (20%)

    優 A

    10~9

    與指定範圍極高度符合。

    所搜集的資料豐富而完整,涵蓋許多重要資料,來源可信度佳。

    對於資料的整理與統合極佳,具有極清晰的架構。

    思辨極清晰,內容極充實,條理極清楚,充分討論美感經驗與美感議題,並具有啟發性。

    資料極豐富並且正確;文字圖表可讀性極佳;架構極清晰;口語表達極清楚;排版美觀。

    佳 B

    8~7

    與指定範圍高度符合。

    所搜集的資料充足,來源可信度佳。

    對於資料有很好的整理,具有條理性。

    內容充實,條理清楚,論及美感經驗與美感議題,具參考價值。

    資料多而正確;文字圖表可讀性高;架構清晰;口語表達易懂;排版美觀。

    普通 C

    6~5

    與指定範圍中度符合。

    所搜集的資料不多,但是內容符合要求。

    對於資料只有粗略的整理,條理性中等。

    有一些美感經驗或想法可提供參考。

    資料不多但是正確;文字圖表具可讀性;具有架構;口語表達可。

    待改進 D

    4~3

    與指定範圍低度符合。

    資料的搜集不足,內容殘缺不全,來源可信度低。

    對於資料的整理極差,缺乏條理性。

    無清楚的想法,亦缺乏美感經驗與美感議題之陳述。

    資料少或有錯誤;文字圖表可讀性差;無明顯架構;口語表達差。

     

    • 期末團體報告評量尺規 (25%)

    項目

    報告題目與課程要求之符合程度 (10%)

    相關文獻之搜集 (20%)

    資料整理與組織結構   (15%)

    研究想法之提出 (15%)

    研究方法之選擇與應用 (10%)

    討論 (10%)

    簡報呈現 (20%)

    優 A

    10~9

    與課程要求之符合度極高,具高度重要性及原創性。

    所搜集的資料豐富而完整,涵蓋許多重要資料,來源可信度佳。

    對於資料的整理與統合極佳,具有極清晰的架構。

    研究理念之推導清晰,研究問題明確並具重要性,研究想法具原創性。

    方法之選用極為適當,能充分回答研究問題,充分表現課程所學及應用能力。

    思辨極清晰,內容極充實,條理極清楚,充分討論美感議題,並具有啟發性。

    資料極豐富並且正確;文字圖表可讀性極佳;架構極清晰;口語表達極清楚;排版美觀。

    佳 B

    8~7

    與課程要求之符合度高,具重要性。

    所搜集的資料充足,來源可信度佳。

    對於資料有很好的整理,具有條理性。

    研究理念之推導略為模糊,研究問題具中等重要性。

    方法之選用適當,能回答研究問題。

    內容充實,條理清楚,論及美感議題,具參考價值。

    資料多而正確;文字圖表可讀性高;架構清晰;口語表達易懂;排版美觀。

    普通 C

    6~5

    與課程之要求符合,重要性中等。

    所搜集的資料不多,但是內容符合要求。

    對於資料只有粗略的整理,條理性中等。

    研究理念之推導模糊,研究問題的重要性不高。

    方法之選用雖能回答研究問題,然而尚有其他更適合的方式。

    有一些想法可提供參考。

    資料不多但是正確;文字圖表具可讀性;具有架構;口語表達可。

    待改進 D

    4~3

    與課程要求低度符合,重要性不高。

    資料的搜集不足,內容殘缺不全,來源可信度低。

    對於資料的整理極差,缺乏條理性。

    研究理念之推導混亂或缺乏,研究問題陳述不清,不具重要性。

    方法之選用不當,不能回答研究問題。

    無清楚的想法,亦缺乏美感議題之相關論述。

    資料少或有錯誤;文字圖表可讀性差;無明顯架構;口語表達差。

     

    • 個人美感經驗書面報告評量尺規 (15%)

    項目

    報告題目與課程要求之符合程度 (10%)

    美感經驗之豐富度 (30%)

    美感經驗之深度 (30%)

    語文表達 (15%)

    書面呈現 (15%)

    優 A

    10~9

    與課程要求極高度符合。

    美感經驗之豐富程度極高。

    美感經驗極具深度。

    語文表達極清晰,內容極充實,能使人產生共鳴。

    資料極豐富,排版精美,易讀性極高。

    佳 B

    8~7

    與課程要求高度符合。

    美感經驗之豐富程度高。

    美感經驗具深度。

    有清楚的語文表達,易於了解其美感經驗。

    資料多,排版之易讀性佳。

    普通 C

    6~5

    與課程要求中度符合。

    美感經驗之豐富程度中等。

    美感經驗之深度尚淺。

    語文表達略為模糊,對於內容之了解稍有困難。

    資料不多,排版符合基本要求。

    待改進 D

    4~3

    與課程要求低度符合。

    美感經驗之豐富程度極低。

    美感經驗缺乏深度。

    語文表達極不清楚,難以了解其內容。

    缺乏資料,排版混亂。

     

    • 個人學習心得書面報告評量尺規 (15%)

    項目

    對於主題內容之理解程度 (30%)

    對於主題內容的整理與組織架構   (30%)

    對於主題內容的評述與心得 (20%)

    語文表達 (10%)

    書面呈現 (10%)

    優 A

    10~9

    完全理解該主題的內容,並涉獵其他相關內容。

    對於主題內容完全消化吸收,以極清晰的架構加以呈現,推理極清楚。

    對於主題內容有極合理而卓越的評述,以及極豐富的心得。

    語文表達極清晰,極容易理解。

    資料極豐富,排版精美,易讀性極高。

    佳 B

    8~7

    對於該主題之內容有清楚的瞭解。

    對於主題內容有很好的整理,具有條理性。

    對於主題內容有合理的評述,以及豐富的心得。

    有清楚的語文表達,容易理解。

    資料多,排版之易讀性佳。

    普通 C

    6~5

    對於該主題的內容具初步瞭解,但是其中部分內容未能完全理解。

    對於主題內容的整理缺乏清楚架構,條理性略為不足,推導不夠清晰。

    對於主題內容有一些評述,以及少許心得。

    語文表達略為模糊,對於內容之了解稍有困難。

    資料不多,排版符合基本要求。

    待改進 D

    4~3

    對於該主題之內容理解不清。

    對於主題內容的整理混亂而殘缺,條理性不足,推導不清。

    對於主題內容缺乏評述,並缺乏心得。

    語文表達極不清楚,難以了解其內容。

    缺乏資料,排版混亂。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安海姆。(71)。「藝術與視覺心理」。雄獅總經銷。(701.4 087)

    Arnheim, R. (1974).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701.15 Ar62R)

    Solso, R. L. (1994). Cognition and the visual arts. (701.15 S689)

    其他相關期刊論文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