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環境議題為近年來頗具重要性、亦具有爭議性的社會議題,並且與土地利用息息相關。特別是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現象,土地開發利用的規劃及審查,皆應納入氣候變遷的思維,此即以氣候變遷調適的角度,思考土地開發利用的法制及爭議。本學期希望透過對於化南新村、氣候變遷與環境、原住民族土地與環境的進一步介紹,結合個案案例,對於相關議題為較深入的認識。
本次課程由法律系傅玲靜老師與地政系李明芝老師的課程合開,透過法律系與地政系同學的共同學習與對話,有助於同學對於土地及環境正義有更深入及全面的瞭解。
本學期課程擬分為以下部分進行,並對於相關法制進行較深入的觀察及討論:
一、化南新村議題始末與對自身所處環境之想像
由授課教師講述化南新村保存始末,從對自身環境觀察開啟對於空間的可能想像。
二、氣候變遷法制與環境影響評估制度
除認識氣候變遷國際公約的演變外,主要針對目前國內因應氣候變遷的立法(2023年1月10三讀通過之氣候遷因應法),對於氣候保護法制進行較深入的觀察。
針對土地開發的爭議,連結氣候變遷調適的角度,探究國內相關法制及實務見解,包括國土計畫、都市計畫、環評、等爭議。
三、原住民族土地與環境
在了解我國土地開發與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後,本課程第三單元將從原住民族土地正義談起,討論目前爭訟中的開發案同時涉及環境影響評估制度與原住民族權利時的相關爭議問題(如諮商同意相關法制課題)。另外,本課程也將舉辦工作坊討論原住民族土地與露營區的相關課題。
四、分組案例報告
由同學分組,分別針對本課程涉及之案例與爭議問題,於課程中進行分析報告。
註:本課程採17+1(自主學習一週),另因校慶停課及端午節放假,實際上課15週。
能力項目說明
透過認識與環境及土地有關之重要法制,並對於實際案例及司法實務見解進行觀察及分析,瞭解案件爭議,並運用法學知識對於案例提出更進一步的觀察及省思。同學將具備下列能力:
1、具備運用專業知識進行議題觀察及分析的能力
2、具備對於專業知識及實務運作的批判能力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註:依實際上課情形調整
週次 |
課程主題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1 |
化南新村議題始末 |
教師講授 |
2 |
氣候變遷法制(側重於國內法的相關問題) |
教師講授 |
3 |
環境影響評估法制 |
教師講授 |
4 |
環境影響評估法制 |
教師講授 |
5 |
環境影響評估法制 |
教師講授 |
6 |
環境影響評估法制課程講座 |
講座 |
7 |
環境影響評估法制個案討論 |
討論 |
8 |
環境影響評估法制個案討論 |
討論 |
9 |
彈性自主學習 |
|
10 |
原住民族土地正義 |
講座 |
11 |
原住民族權利與環境影響評估制度 |
講座 |
12 |
原住民族權利與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個案討論 |
討論 |
13 |
原住民族權利與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個案討論 |
討論 |
14 |
校慶/校慶運動會(停課) |
|
15 |
原住民族土地與露營區工作坊 |
工作坊 |
16 |
期末分組報告 |
分組報告 |
17 |
端午節,放假 |
|
18 |
期末分組報告 |
分組報告 |
1、課程出席及發言:10%
2、案例報告成績:40%
3、個人分組表現:50%(由同組同學互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