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旨在掌握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的基礎知識與技術。期盼透過課程瞭解各種研究方法論,培養研究生在實際研究中的應用能力,以及掌握論文撰寫所需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系統整理和研究發表的能力。
能力項目說明
一、課程目標:
1.瞭多種研究方法論,並實際運用於自身的研究當中。
2.掌握論文寫作所需的基本知識與能力,並培養系統整理與發表的能力。
3.理解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認知研究進行所需的倫理責任。
4.掌握研究設計、資料收集、分析等研究執行時所需的技能。
二、學習成效:
1.能廣泛地接觸各種研究方法論,養成深度觀察與分析的能力。
2.能掌握撰寫和發表所需的技術,並有效地傳達自身的研究成果。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一週
課程介紹與任務分組
第二週
主題:論文開始至結束的全部過程
內容:1.論文寫作的開始
2.論文計畫的準備與發表
3.論文審查本的撰寫與收尾
4.指導教授的角色與研究者的態度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三週
主題:論文的初始
內容:1.訂定研究主題
2.在研究主題決定的過程中進行先行研究的探討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四週
主題:論文的初始
內容:1.不同研究目的的研究模式
2.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
3.研究倫理的基礎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五週
主題:序論撰寫
內容:1.撰寫論文主題
2.寫作的基本事項
3.撰寫研究的必要性與目的
4.撰寫研究的問題
5.撰寫用語的定義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六週
主題:理論背景
內容:1.探討先行研究
2.聚焦研究主題
3.將先行研究結構化
4.重組研究者的話語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七週 清明連假
第八、九週
主題:研究方法1:量化研究
內容:1.研究對象
2.測量工具
3.研究順序
4.分析方法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十週
主題:研究方法2:質性研究
內容:1.質性研究的特徵
2.主要的質性研究方法論
3.決定參與人選與其數量
4.研究資料
5.質性分析與評價
6.資料分析範例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十一週
主題:結果與解釋1:量化研究
內容:1.數據結果
2.平均差異比較分析結果
3.相關研究結果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十二週
主題:結果與解釋2:質性研究
內容:1.質性研究寫作與文體
2.質性研究結果的構造
3.提示不同研究方法的結果
4.內容分析結果的範例提示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十三週
主題:論旨
內容:1.論旨包含的內容
2.論旨撰寫時的注意事項
3.撰寫研究的限制與對後續研究的建言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十四週
主題:參考文獻、摘要、附錄的寫作方法
內容:1.參考文獻的寫作方法
2.摘要的寫作方法
3.附錄的寫作方法
活動:固定於第三節進行指定作業之討論或發表
第十五週 課程進度調整 + 小論文發表
第十六週 小論文發表
+ 2週 彈性補充教學
* 彈性補充教學於開學第一週二月十九日(一)進行,請參考附件規劃之上、下午講座(文學/文化、語學/教育)全程參與,並於會場確實簽到、簽退以資證明。
一、期中作業(小論文計畫)35%
二、期末報告(小論文原稿)35%
三、出席及課堂發表 25%
1.김혜숙 등,《초보자를 위한 학위논문 작성법》,학지사,2021。
2.최지영 등, 《외국인 대학원생을 위한 한국어 논문 작성법》,도서출판 하우,2022。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