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近來東亞漢學研究方興未艾,不僅中文學界文史研究者對韓國與日本漢文獻抱持高度興趣,韓國、日本學界也積極建置各類文獻資料庫,將國內漢文獻推向世界,促進外國學者對近世東亞社會、文化、歷史的認識。其中,韓國古文書反映了朝鮮時代的政治、法律、邊防、戶政、人口、家族生活等面貌,其重要性與韓國漢學研究者經常使用的韓國文集、朝鮮王朝實錄、承政院日記等文獻不相上下。然而古文書並非由正體漢文寫成,其書寫形式亦混雜了朝鮮半島的特殊文體——吏讀,致使中文學界學者難以判讀與利用。
本課程由高麗大學朴熿熙老師韓語授課,韓文系林侑毅老師逐步口譯。第一週將由韓國古文書學者朴熿熙老師介紹韓國古文書資料概況、古文書資料分類、古文書資料收藏機構、資料集成出版情況、古文書學術價值及研究概況,並安排四週課程閱讀文獻,同步遠距講授教令類、疏箚啓狀類、牒關通報類、證憑類、書簡通告類、置簿記錄類、明文文記類等古文書文獻,藉此認識朝鮮時代君臣的對話、官府告示、戶口名簿、奴隸土地買賣契約等內容。
*上課時間為週五下午1點至4點,共計五次。第一次2月23日為實體授課,之後3月1日、8日、22日、29日皆為線上遠距。
*本次課程閱讀文獻與111學年「認識東亞漢文獻:韓國古文書入門」不同,歡迎已修過本課程的同學申請旁聽。
能力項目說明
一、學習韓國古文書種類與內容,一窺韓國人過去的生活方式。
二、透過韓國古文書深入了解韓國朝鮮時代歷史、社會與文化,讓你看懂韓國歷史劇。
三、韓國學研究者可重新省思韓流或韓劇中的韓國文化知識,成為真正認識韓國的人才。
四、中國文史研究者可熟悉韓國漢文獻的判讀與資料庫的使用,擴大東亞漢學的研究視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每週課程內容與授課進度 |
|||
授課日期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綱要 |
授課時數 |
第一次 2月23日(五) |
認識韓國古文書
朴熿熙 /林侑毅 |
一、韓國古文書資料概況、古文書資料分類 二、韓國古文書資料收藏機構、資料集成出版情況 二、韓國古文書的學術價值及研究概況 三、韓國古文書中的書寫形式——吏讀 |
實體 3小時 |
第二次 3月1日(五) |
朝鮮時代國王與臣子的對話
朴熿熙 /林侑毅 |
一、教令類文獻講讀:綸音、告身、封書、差帖、祿牌等 二、疏箚啓狀類文獻講讀:草記、箚子、所志類、呈辭、上疏等 |
同步遠距 3小時 |
第三次 3月8日(五) |
朝鮮時代的官府告示和戶口名簿
朴熿熙 /林侑毅 |
一、牒關通報類文獻講讀:關、告目、報狀、傳令、書目、帖、節目、褒貶文書等 二、證憑類文獻講讀:完文、立後成文、手標、完議、試券、侤音、尺文、立案、手記、招辭、傳准、公緘、謄給等 |
同步遠距 3小時 |
第四次 3月22日(五) |
朝鮮時代的家書
朴熿熙 /林侑毅 |
一、書簡通告類文獻講讀:書簡、通文等 |
同步遠距 3小時 |
第五次 3月29日(五) |
朝鮮時代的土地買賣、奴隸買賣契約
朴熿熙 /林侑毅 |
一、置簿記錄類文獻講讀:問卜錄、門中記錄、置簿、用下記、奴婢案、契文書等 二、明文文記類文獻講讀:分財記、土地賣買明文、明文、奴婢賣買明文、家舍賣買明文、柴場文記、牌旨等 |
同步遠距 3小時 |
一、出席與課堂參與 30%。
二、課堂學習札記 30%。
每堂課後,應於一週內撰寫當週課堂學習札記至多300字。
三、期末報告 40%。以下三選一。字數1000字左右。
1.根據課程中介紹過的古文書,至韓國學資料中心「古文書影像系統」(https://kostma.aks.ac.kr/choseo/index.html)尋找你有興趣的古文書兩件,介紹該文書中出現的韓國歷史人物,分析該文書製作的背景。該系統已有草書判讀,較容易使用。
2.利用本課程介紹過的古文書,延伸為對朝鮮時代上下階級、土地紛爭、人口販賣等社會議題的觀察,撰寫為一份朝鮮時代社會史報告,題目自訂。需要多尋找相關二手資料來撰寫。
3.尋找韓劇或韓國影視作品中出現過本課程介紹過的任何一類古文書,可以是古裝劇,也可以是韓綜或其他影視作品,最少兩件,先介紹該部韓劇或韓綜,再說明該文書在這個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前後脈絡。
指定/參考書目
1.崔承熙:《韓國古文書研究(增補版)》,首爾:知識產業社,1989,09。
2.朴熿熙:《延安李氏 息山宗宅 簡札集 譯註》,韓國高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
線上古文書資料庫
1.首爾大學奎章閣「古文書」 https://kyudb.snu.ac.kr/main.do?mid=GMS
2.韓國學資料中心「古文書影像系統」 https://kostma.aks.ac.kr/choseo/index.html
3.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古文書資料館」 https://archive.aks.ac.kr/
4.國史編纂委員會「韓國歷史情報整合系統」https://www.koreanhistory.or.kr/
5.國立中央圖書館「韓國古文獻綜合目錄」 https://nl.go.kr/korcis/index.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