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將以日本的「流行音樂(演歌~J-POP)」﹑「電影/電視/廣播媒體」為2大主軸,綜合概述其歷史發展與流變。概觀從明治維新到戰後,日本對外關係及國內之狀況,是如何對大眾文化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而大眾文化又是如何反映日本經濟﹑政治情勢的特徵。除了加深對於日本大眾文化背景與脈絡的理解外,亦同時對照台灣﹑香港﹑韓國等地域,進而關注各個世代對於日本大眾文化認知的異同。
教師將以自製教材與相關影片進行講授,課堂中填寫數次問卷/回饋單,期中考週繳交閱讀作業,期末考週繳交觀影作業。期末另舉行分組發表會,讓同學自行選定「2000年後」之特定音樂/影視作品,連結現代日本文化現象,進行文獻分析與實地調查,於課堂中報告分享。
※選修注意事項
1.本課程主要以中文進行授課﹑討論,但因需搭配多種日文文本,雖不會影響成績,但可能多少會減低上課時的理解度或趣味性,選課前請慎重考慮。建議本系生﹑日文系雙修/輔系生,或JLPT N3程度以上的同學選修。
2.本課程之進度與排序﹑相關評分規定都將視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開學後公佈之內容為準。
3.若需要改為遠距授課時,本課程將使用「Microsoft Teams」軟體進行線上授課。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課程進度與內容屆時將視防疫規定﹑班級情況隨時修正調整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數 -課堂講授- |
學習投入時數 -課程前後- |
1 |
本課程介紹 |
課程內容與評量方式說明 |
填寫課前問卷/文獻介紹/分組 |
2 |
2 |
2 |
和平紀念日 |
放假一次 |
|
|
|
3 |
日本大眾文化史導論 |
1.大眾文化與文化研究相關概念 2.戰前/戰時/戰後日本大眾文化特徵 3.戰前~戰後日本音樂類型的變遷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 |
2 |
2 |
4 |
戰前日本的音樂 |
1. 明治時期的音樂教育﹑日本音樂的特徵 2. 庶民音樂的開端:「はやり唄」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 |
2 |
3 |
5 |
戰前日本流行歌與電影(1) |
1.從「軍歌」到「演歌」 2.唱片與電影產業的加入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 |
2 |
3 |
6 |
戰前日本流行歌與電影(2) |
1.大眾演劇(音樂劇)的流行 2.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第一次日本電影黃金時期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繳交回饋單2 |
2 |
3 |
7 |
戰時日本歌謠與電影 |
1.戰時體制下的音樂統治:審閱制度與愛國軍歌 2.國策電影﹑殖民地電影﹑日德合作電影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 |
2 |
3 |
8 |
佔領期日本歌謠曲與廣播媒體 |
1. CIE的成立﹑美式文化的滲透:「和魂洋才のウギブギ」 2.素人歌唱比賽﹑收音機廣播劇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繳交回饋單3 |
2 |
3 |
9 |
期中考週 |
*不上課,繳交期中指定閱讀作業 |
*詳細內容將於開學後另行公告說明 |
2 |
3 |
10 |
50-60年代日本歌謠曲與電視電影 |
1.電視的登場:都會歌謠曲的興盛﹑爵士咖啡廳﹑廣告歌曲 2.黑澤明﹑溝口健二﹑怪獸電影:第二次日本電影黃金時期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 |
2 |
3 |
11 |
60-70年代日本歌謠曲與電視電影 |
1.披頭四﹑和製POPS與GS 2.晨間劇﹑大河劇的開播 3.電視媒體普及對電影產業之影響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繳交回饋單4 |
2 |
3 |
12 |
70-80年代日本流行音樂 |
1.新歌謠曲與錄音機/錄音帶﹑ City Pop曲風的出現 2.市場取向商業模式:排行榜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 |
2 |
3 |
13 |
80-90年代日本流行音樂 |
1. 音樂數位革命:CD的出現 2.Being系﹑小室家族﹑日式HIOHOP﹑電視劇主題曲 3.同時期的韓國﹑台灣流行音樂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 |
2 |
3 |
14 |
90-2000年代日本流行音樂 |
1.歌姬﹑搖滾視覺系﹑擬似英語歌曲之出現 2.流行音樂的分子分母理論:(秋元康的)市場戰略 |
教師講述/課堂討論 |
2 |
3 |
15 |
小組報告(1) |
2000年後之日本音樂/影劇作品相關主題(1-4組) |
分組發表與互評﹑提問 |
2 |
4 |
16 |
小組報告(2) |
2000年後之日本音樂/影劇作品相關主題(5-8組) |
分組發表與互評﹑提問 |
2 |
4 |
17 |
彈性補充教學 |
*參加相關學術或演講活動 |
|
0 |
2 |
18 |
彈性補充教學 |
*參加相關學術或演講活動 |
|
0 |
2 |
出席狀況與課堂表現 15%
課堂問卷或回饋單 20%
期中作業 30%
期末分組發表與書面報告35%
宮沢章夫他、2017、『NHK ニッポン戦後サブカルチャー史 深掘り進化論 』東京:NHK出版
輪島裕介、2010、『創られた「日本の心」-演歌をめくる戦後大衆音楽史』光文社新書487、東京:光文社
輪島裕介、2015、『踊る昭和歌謡」-リズムからみる大衆音楽』NHK出版新書454、東京:NHK出版
烏賀陽弘道、2005、『Jポップの心象風景』文芸新書432、東京:文芸春秋
藤原辰史、2018、『給食の歴史』岩波新書1748、東京:岩波書店
四方田犬彦、2014、『日本映画史110年』集英社新書0752、東京:集英社
故事編輯部, 2018,《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台北:遠足文化
黃裕元,2014,《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上篇-流行之風 第一部」
林泉忠,2010,〈哈日、親日、戀日?「邊陲東亞」的「日本情結」〉《思想14》聯經出版社(P.139-159)
所澤潤,林初梅主編,2017,《戰後台灣的日本記憶》台北:允晨文化
朴允善﹑張寶芳﹑吳靜吉著,2014,《韓國流行音樂全球化之旅-SM娛樂的創新實踐》台北:遠流出版社
李天鐸主編,2002,《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Ⅱ》台北:遠流出版社
《ALWAYS 三丁目の夕日》(2005)
《マイ・バック・ページ》(2011)
《小さなおうち》(東京小屋)(2014)
【授課教師自製教學網站】www.japanstudy.jim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