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簡介 |
「媒介經濟學」早期是以個體經濟與產業經濟學理論,分析媒體與電訊市場運作。傳統上經濟學過多的數理模型,使得傳播學生不易親近,本課程主要介紹基本理論、概念,並不涉及複雜的計算,也不需要先上過大學部的經濟學,但建議手邊至少要有一本基礎的經濟學書籍,以方便隨時可以參考翻閱; 但隨著數位新科技發展快速,從智慧型手機iPhone、遊戲機Switch、電子書Kindle,到串流電視OTT與人工智慧ChatGPT,改變傳統內容生產、傳遞通路與消費方式。新媒體跳脫過去被動廣告的營收方式,轉而開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社群行銷、內容付費與電子商務。因此,媒介產業需要思考新的創新服務策略,發展多元的商業模式,才可能面對產業環境持續的變化與挑戰。 因此,本課程將大幅增加「創新」與「商業模式」的理論概念,希望同學閱讀文章、書籍,了解國內外理論與個案,透過實地作業練習與報告,結合生活經驗與實地觀察,檢討媒體經營困境,以思考不同的創新策略與商業模式可能。以提供同學未來從事創新創業,對外VP提案分析架構的能力,具備從產業結構到組織創新,以理解新媒體個案的商業模式。 |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
了解個體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與創新商業模式的基本理論 透過相關創新與商業模式分析媒體產業問題與個案分析 具備媒體產業政策建議與解決問題能力 |
學習成效 |
理解不同基本經濟學理論與創新商業模式 能應用不同理論,系統性的思考媒介產業與政策問題 具備分析與解決媒介產業問題能力 |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日期 |
課題 |
作業 |
1 |
02/21 |
課程介紹、分組+導論 |
分組 |
2 |
02/28 |
國定假日 |
|
3 |
03/06 |
媒體供需、集中度與結構分析 |
個案選擇 |
4 |
03/13 |
創新理論、組織兩難與市場競爭 |
|
5 |
03/20 |
商業模式概念、設計與策略 |
|
6 |
03/27 |
個案報告1/3分組與教師討論 |
1/3書面 |
7 |
04/03 |
校際活動週 |
|
8 |
04/10 |
個案報告1/3口頭+書面 |
口頭+書面 |
9 |
04/17 |
價值主張與消費者適配 |
|
10 |
04/24 |
質性理解使用者:情境、生活脈絡、習慣 |
|
11 |
05/01 |
量化使用者分析:社群互動與大數據 |
|
12 |
05/08 |
個案報告2/3分組與教師討論 |
2/3書面+更新 |
13 |
05/15 |
資源聯盟與成本結構 |
|
14 |
05/22 |
廣告、定價與利潤+商業模式評估 |
|
15 |
05/29 |
個案報告3/3分組與教師討論 |
3/3書面+更新 |
16 |
06/05 |
個案報告口頭+期末報告 |
口頭+書面 |
17 |
06/12 |
最後版本報告繳交 |
|
18 |
06/19 |
期末檢討 |
|
評分標準 |
1、課堂參與(25%=課堂出席討論+zuvio參與討論+moodle參與貢獻)
2、個人課堂個案投影片(15%):
3、小組期末個案報告(分為三次書面1/3+2/3+3/3,以及期初與期末口頭報告)60%
個案報告1/3:個案產業環境、結構與競爭(12%書面+6%口頭=18%)
個案報告2/3:個案商業模式與分析(16%書面)
個案報告3/3:商業模式評估+期末報告(20%書面+6%口頭=26%)
|
指定/參考書目 |
上課相關教材:
參考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