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為碩博合開的專題課程,每年度依照任課教師研究主題而更新授課內容。本學期課程有三點更新。首先,課程主題聚焦臺灣戰後1950至80年代(或稱威權統治時期或戒嚴時期)涉及政治案件的新聞工作者。其次,本課程將從時代與人物角度切入,探索這個時期新聞工作者的生命故事,為達成此一目的,本課程將以檔案研究,特別是政治檔案為主要資料蒐集場域。第三、學生將培養檔案史料蒐集和分析能力,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在期末作業的實踐。
能力項目說明
本學期課程內容共區分三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為領域知識的探討,聚焦於先前文獻中新聞工作者的歷史書寫。第二個階段,則將探索檔案相關的概念和技術,接著,我們將探討政治檔案的研究實務,包括政治案件研究中各種實作和爭議。第三個階段,則聚焦在個案研究,這將會是資料導向的研究(data-driven research),以期末作業為核心,帶領同學發展出研究提問、建立檔案資料集、進而分析和詮釋資料,最後完成個案書寫。
課程教學策略如下:(1)師徒制(apprenticeship),同學和老師透過共學建構知識;(2)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知識必須透過實作而建構;(3)實務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新聞工作者必須透過行動實踐,和情境互動,方能建構知識。具體教學策略包括:(1)邀請業師分享研究經驗,(2)動手做學習,同學們要自己建構資料集、從此一過程中獲取新知,將知識外顯化。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課程進度與內容
02/22 相見歡:課程理念和導覽
PART 1 時代與人物
02/29 情境:戰後臺灣的新聞業
閱讀:李金銓(2022);呂東熹(2007);王天濱(2020);王鼎鈞(2018)
03/07 文獻中的新聞工作者書寫
閱讀:李金銓(2013);馬之驌(2007);邱家宜(2020);鄭連根(2020);
03/14 白恐餘燼中的新聞工作者
閱讀:何榮幸(2008);陳順孝(2017);黃順星(2018);張春炎(2022)
PART 2 檔案做為研究場域
03/28 檔案:徵集、鑑定和分析
閱讀:薛理桂(2012);政大圖檔所(2014)
04/04 春假(停課一次)
04/11 移地教學:國家檔案管理局
來賓講座:許峰源(2015; 2016; 2017),
04/18 政治檔案:概念和技藝
陳進金、陳翠蓮、蘇慶軒、吳俊瑩、林正慧(2021); 吳易叡(2021)
04/25 移地教學:國家人權博物館
05/02 政治檔案研究及其爭議
閱讀:林邑軒(2015); 林傳凱(2012); 黃涵榆(2013); 張茂桂(2010)
提案:期末報告史料初勘
PART 3 戰後初期的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
05/09 活在危險年代
閱讀:陳百齡(2016); 陳百齡(2019); 黃順星(2022); 陳百齡(2023)
05/16 進度報告:史料初勘結果和提問
05/23 用檔案史料說故事:史料、書寫和風格
來賓講座:李禎祥
05/30 上台分享研究成果
06/13 繳交期末報告
1. 課堂講授
2. 導讀和討論導引
3. 來賓講座:許峰源、李禎祥
4. 移地教學:檔案管理局、國家人權博物館
5. 實踐作業:提案、文獻整理、史料分析和結果詮釋
參考書目
一、新聞工作者的歷史書寫
二、進入檔案的世界
三、政治檔案研究及爭議
四、活在危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