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上課方式主要為透過研讀「傳播與文化」相關主題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經典案例,帶領同學探討文化概念在媒體實務工作當中進行研究與應用的情形(例如:多元文化與新聞框架、文化與廣告行銷應用、流行文化、跨文化傳播等)。其次,本課程亦結合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視角與方法,提供進階質性研究相關知識(如:網路民族誌、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等),使同學認識深描的田野技藝、批判思考的精神以及從事媒體工作所需的洞察力。第三,由於新媒體改變了文化傳播的方式和媒介,本課程也會探討新媒體如何改變傳統的內容和營運模式,對多元文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創造出新的視覺文化與娛樂方式。本學期將以貼近生活的「飲食文化」為例,探討如何運用本學期所學到的相關理論及概念為地方文化進行傳播策展,並討論新傳播科技的輔助及影響。
(課程大綱以開學後教師所提供的完整課綱及班級臉書群組、Moodle所貼資訊為準;有意修課同學第一週上課務必出席)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
日期 |
主題 |
內容 |
指定閱讀 |
備註 |
1 |
2/19 |
課程介紹 |
-介紹課程架構、閱讀、過去學生優秀作品等 |
1, |
|
2 |
2/26 |
文化行銷與文化創意 |
-名詞定義與案例:文化產業、遺產、文化行銷,如何影響管理者的思考及實作? -文化、全球化與在地化 -分組,請交分組名單 -決定導讀名單 |
2,3 |
|
3 |
3/4 |
文化商品、文化產業與跨文化行銷
|
- 文化商品的定義、文化創意產業的起源、台灣的優勢 -服務設計的研究方法 -討論文化路徑特色 |
4, 5 (有2章) |
|
4 |
3/11 |
國家文化行銷
|
-介紹符號理論、如何運用(多元)文化於廣告行銷的技巧,從商業角度如何分析文化行銷 -小組討論鎖定的地區、文化產業及訪談大綱 |
6,7 |
請在上課前一天繳交作業(1)
|
5 |
3/18 |
地方產業行銷
|
-文化路徑、目的地意象與地方創生理論 -服務設計、地方敘事 -討論:小組報告如何連結SDG目標 |
8, 9 |
請在上課前一天繳交作業(2) |
6 |
3/25 |
第一次田野調查 |
各組前往田野調查及初步訪談(至少3位受訪者) |
|
|
7 |
4/1 |
演講 (日本與台灣地方創生案例) |
(方俊凱建築師, 堺建築事務所負責人、陽明交通大學建築所助理教授、哈佛建築所碩士) |
|
|
8 |
4/8 |
期中報告 |
各組使用PPT進行報告 |
|
上課前一天交PPT |
9 |
4/15 |
飲食文化、影響者與傳播
|
-介紹數位飲食文化研究趨勢和研究方法 -介紹 場域和文化資本理論 -介紹提案重點 |
10, 11 |
|
10 |
4/22 |
博物館、文化行銷與新科技
|
介紹策展與空間的概念及應用 討論:新媒體應用與博物館案例 |
12, 13 |
請在上課前一天繳交作業(3) |
11 |
4/29 |
媒體內容策略與創新 |
-媒體內容策略創新 - 介紹跨媒體敘事理論 -討論新科技對文化帶來的影響
|
14 |
|
12 |
5/6 |
(多元)文化與新聞
|
介紹新聞中的metaphor;探討西方對移民的態度;框架;不同的報導創新和傳播介入的方式 |
15, 16 |
|
13 |
5/13 |
小組企劃討論/演講 |
|
|
|
14 |
5/20 |
小組企劃討論 |
|
|
|
15 |
5/27 |
田野調查 |
|
|
|
16 |
6/3 |
期末成果發表會 |
|
|
|
17 |
6/10 |
端午節 |
|
|
|
18 |
6/17 |
期末報告 |
繳交期末報告成果 |
|
|
|
5. (小組)期末報告 (30%):在期中報告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及實作,有兩種成果形式請二擇一:
(1) 新聞報導 – 影音或平面報導
影音:6分~30分鐘為原則,參考神腦原鄉踏查記錄片競賽規定和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規定。另外並參考老師的作業指引回答作品成果和主題的關聯,以及對內容策略發布的思考和建議。
平面報導:文字搭配圖片或圖表(6,000字),另外並參考老師的作業指引回答作品成果和主題的關聯,以及對內容策略發布的思考和建議。
評審標準:1. 主題與故事內涵(80%) ,包括事實陳述、事件完整脈絡、點出核心問題,以及報導可能解決方案。2. 專業技巧(20%) 。
若要使用其他媒體,例如融媒體、音頻類(含廣播、Podcast)、AR、APP,或是你更希望以研究論文的方式進行學期報告,請先提早在前三週時告知老師你的想法,跟老師討論後進行。
(2) 文化路徑的行銷企劃提案
評審標準:目的和問題分析(5%)、背景和基本知識(包括背景資料來源、資料蒐集方法)(10%)、資料分析(5%)、內容創意(5%)、成果展現(5%)。
文化路徑選項包括:
這些小作業是協助讓你能順利完成期中和期末報告的基礎,請準時繳交,以利後續的小組討論和期末報告之進行,每遲交1天扣總分1分。每組5人。
作業(1)(10%):這個作業包括2個部分,第1部分請以你們小組所選的地區為關鍵字,蒐尋過去10則新聞報導,觀察常出現的關鍵字,以及報導的主題與框架。請使用一般google蒐尋地區關鍵字或社群媒體上,觀察最常出現的第一頁搜尋結果,是否呈現出吸引年輕讀者的內容。例如:是否有趣的旅遊資訊平台或是重要的網路影響者?你們覺得它們的主題、內容以及行銷策略如何?是否吸引人?有哪些部分仍值得更探討或傳播?(5%) 第2部分請用google scholar蒐尋近年與本地區/主題相關的研究,並整理近5篇的重要發現摘要(5%)。請將發現整理為書面說明(3頁)。
作業(2) (5%):列出至少3位訪談對象的聯絡方式,對在地重要利害關係人的訪談目標和訪談大綱(1頁),請列出至少10個訪談問題。
作業(3)(15%):完成訪談至少3位在地重要利害關係人,將訪談內容(可運用AI協助)繕打為逐字稿,整理訪談摘要重點,指出對你們內容策略有幫助的地方。可請利害關係人協助介紹可以訪談的其他對象,列出至少共10位學期末前要完成之訪談名單。
(小組) 期中報告(10%):本課程期末報告需選擇以下大文山茶路的文化路徑之一為主題,路徑透過討論協商或抽籤決定,期中報告請同學口頭報告你們針對該文化路徑之傳播提案,請詳細說明背景資訊、方向切點、研究進行方式、訪談對象、時程安排、成本支出需求、成果如何創新和吸引閱聽眾/消費者等。請繳交PPT。
【以下為小組報告,每組5人為原則共同合作進行作業、期中報告和期末報告。】
(小組活動)學期中的小作業:
若須請假請按照政大學生請假規定出具證明,每次無故缺席扣總成績6分。
個人導讀(10%):為訓練同學歸納文獻及簡報能力,由同學輪流擔任指定文章導讀。導讀者要在簡報(15分鐘內)時,歸納所選指定閱讀中,你認為最重要或最有幫助的資訊,並提出1-2個引導大家討論的問題;導讀者亦可補充相關的案例及資源,請使用投影片,並在導讀前一天將投影片上傳到課程網站討論區/課程臉書。
指定書目: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