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透過影視作品的分析,討論當代影像工作者與傳播產業如何受到各種社會與政治議題的影響,並透過虛構與非虛構的敘事與改編,呈現出影視工作者對於社會議題的反思。
能力項目說明
深化對社會事件與議題的關懷,並協助同學認識當代影視作品中與社會文化相互交織的複雜關係,進而培養同學進入傳播產業的倫理觀念與社會實踐態度。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預期學生學習投入:
1. 每周教學時數3小時,學生請於課前,先至數位教學平台閱讀課程教材(估計約1小時);課後,至教學平台作業區讀取該週指定作業,分組或個人完成作業(約3小時);作業完成後,請於規定時間內,上傳至平台,並至其他組(或個人)觀摩彼此作業,並予以回應意見(約2小時)。
2.每周指定相關閱讀與範例作品觀摩,請依各週教材提供之相關連結與課堂教師說明,進行閱讀與作品觀賞。(約3小時)
課堂參與30%、期中報告30%、期末報告40%
劉瑜,《可能性的藝術:比較政治學30講》(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
蔡琰《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2000
Berger J., 吳莉君譯 Ways of Seeing《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2005
Chatman, S. 徐強譯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故事與話語:小說與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Cohan, S. & Shires, L. M. 張方譯Telling Stories《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台北:駱駝出版,1997
Giannetti, L. D., 焦雄屏等譯 Understanding Movies《認識電影》,台北:遠流,2005
Martin, W. 伍曉明譯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