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進階量化研究

Course Name: Advanced Quantitative Research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近年來,結構方程式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已成為傳播研究量化方法中十分普遍及基本的統計分析方法。SEM並非單一的統計分析技術,而是指一個系譜式的統計分析程序,包括了分析共變數結構、共變數結構模型化及共變數結構分析。目前,傳播研究領域主要應用了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整合測量與結構之模型分析以及潛在類別分析,為驗證理論的重要方法。此外,亦有因應資料屬性差異的不同分析方法。本課程將復習與結構方程式模型密切相關的迴歸分析,逐步說明結構方程式模型如何以線性關係的假設建構共變數間的結構關係,再引介前揭傳播領域常用的程序,藉由實際的資料數據,以JASP軟體或Mplus軟體帶領同學實際操作並建構模型,驗證理論。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根據課程簡介,且考量同學對統計方法有復習之需要,將以具體的研究及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之資料為例,輔以應用所需的基本統計概念,並以實用的JASP應用R套件軟體或Mplus軟體授課,協助同學完成一篇以路徑分析、結構方程式或潛在類別分析之論文,授課內容將涵蓋下列五個目標:

    1. 使同學能夠掌握結構方程式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適用之範圍。
    2. 使同學能夠應用路徑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及整合測量與結構之模型分析資料,初探或驗證相關理論。
    3. 使同學了解卡方值及模型適配度指標應用於模型評估之意義。
    4. 使同學初步了解潛在變項模型之意義,並鼓勵其進一步學習進階模型分析。
    5. 使同學能掌握以JASPMplus進行結構方程式模型分析,並了解其應用之限制。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課程大綱將隨實際課程需求適時調整,請留意Moodle上之公告事項。 

    授課進度 Course Progress Outline

    週次

    日期

    主題

     

    備註

    1

    2/22

    簡介結構方程式模型之應用及課程範圍

     

    Kline (2016), Ch. 1. (pp. 7-24)

    2

    2/29

    復習迴歸分析,並比較普通最小平方法(OLS)與最大或然率估計法(ML)

     

    Kline (2016), Ch. 2. (pp. 25-48) & pp. 235-239

    3

    3/7

    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 與Mplus應用

     

    Kline (2016), Ch. 6. (pp. 117-142)

    4

    3/14

    模型建立 (Specification)模型的辨識(Identification)

     

    Kline (2016), Ch. 7. (pp. 145-160)

    5

    3/21

    基本測量理論介紹及期末報告提案討論

     

     

    6

    3/28

    探索性因素分析(EFA)介紹及Mplus應用

     

    Kline (2016), Ch. 9. (pp. 188-209)

    7

    4/4

    春假 (停課)

     

     

    8

    4/11

    驗證性因素分析(CFA)介紹及Mplus應用

     

    重讀Kline (2016), Ch. 9. (pp. 188-209)

    9

    4/18

    EFACFA課堂作業練習

     

     

    10

    4/25

    期中考及期末報告提案主題確認

     

     

    11

    5/2

    卡方值及模型標準適配度指標之意義

     

    Kline (2016), Ch. 12. (pp. 262-279)

    12

    5/9

    模型修正及CFA巢套(nested model)與非巢套模型比較

     

    Kline (2016), Ch. 13. (pp. 300-319)

    13

    5/16

    潛在變項結構模型 (Latent variable structural modeling)

     

    Kline (2016), Ch. 10. (pp. 212-225)

    14

    5/23

    兩階段測量模型及結構模型分析及操作

     

    Kline (2016), Ch. 14. (pp. 338-362)

    15

    5/30

    期末報告分析個別討論 

     

     

    16

    6/6

    期末報告與研討

     

     

    17

    6/13

    簡介潛在成長模型 

     

    Kline (2016), Ch. 15. (pp. 369-375)

    18

    6/20

    期末報告繳交 (期末書面報告繳交截止:6/20 5 pm)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 每週學習投入時間,課堂為3小時,課前預習為1小時,課後復習(含作業)為3小時,期末報告則視主題而異。
    • 統計方法與統計軟體的技能性高,熟能生巧。以下為本課程成績評量的方式:
    1. 出席、上課參與及作業(30%)
    2. 期末書面報告(50%):期末報告須個別完成,可以自訂題目蒐集資料,也不妨就台灣傳播資料庫之資料進行分析及撰寫論文。
    3. 期中考(10%)及期末口頭報告(10%)
    4. 研究參與:參與教師指定的研究可獲加分。

    *作業與報告均需準時繳交,逾期不收

    *作業與報告須親自完成,切勿抄襲,否則不予給分

    *由於博士班同學學識深厚,期末報告之要求也相對較高,須為完整之論文,且至少需有15,000字。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 Kline, R. B. (2016).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Guilford publications.
    • Wang, J., & Wang, X. (2012).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lications using Mplus. John Wiley & Sons.
    • Hancock, G. R., & Mueller, R. O. (Eds.). (2013).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second course.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 陳新豐。(2014)。《結構方程模式:Mplus的應用》。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 課堂指定閱讀材料
    • R SEM package: lavaan

    JASP: https://jasp-stats.org/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