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不開放電腦選課,有意願者,請於第一堂課至藝文中心三樓創意實驗室參與課程導讀;本課預計收傳院不分系5位、如名額未滿,開放現場加選。
「跨界實驗室」為人文創新學程入門必修課,導入創意、審美、數位與敘事等四大元素,透過實作,促使師生投入跨域學習與創新體驗。2024春天,這堂課與X實驗學院籌備處合作,進駐修繕之前的社資樓,運用創意思考、練習體驗設計、完成駐地創作,目的是突破體制框架,培養有所覺察、認識自己、有勇氣面對未來、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政大學生。
【人文創新學程】
2006年秋天,政大翻轉上課形式,設計了一個以直覺、感情與感官為主的教育實驗,前四年稱之為創意學程,第五年起,更名為X書院,2018年轉型為人文創新學程,又稱為XCollege。有人把「X」唸成「差」,挺好的,成績差、人際差,都沒關係;有人以為「X」是漏字,挺好的,所有被排擠的、被丟掉的、被忽略的,都可以在這裡暫時安置。追本溯源,「Χ」來自數學方程式的「未知」,在師生共同的想像裡,除了「日常」這個外顯現實,「X」代表的是看不見、摸不到,但確實存在於我們心裡的內在現實。過去17年,在藝文中心三樓的創意實驗室,我們透過書寫和繪畫,食物和音樂,夢和童話,薩提爾(Satir)、歐文亞隆(Irvin Yalom)、羅洛梅(Rollo May)和榮格(C.G. Jung)進入內在現實,浸泡在這個異次元裡,直到夠了,再回到原先的現實,拿掉一點舊的什麼,納進一點新的可能。
【X實驗學院籌備處】
暫時落腳在創意實驗室的X實驗學院籌備處,短期內,將以旅行為隱喻改造社資,使之成為育成課程、專案與學程的行動基地。長遠看,X實驗學院並非政大第13個學院,而是透過連結與協作,與所有學院共同培育具備自主、跨域、實作與思考未來等素養之政大人的第0學院。
【課程統籌】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
【協同教學】張子謙|實驗影像創作者
能力項目說明
「『詩意的空間』,即從抽象的空間返回到幾何的空間,再返回到詩意的空間,以關於形象和想像力的現象學來呈現人類意識的居所。如此一來,人類棲居於其中的空間作為一個場所,不再是等待被填充的空洞容器,也不再是以幾何形式來表示與衡量的科學對象,而被灌注了棲居者的情感、夢幻與想像。由始至終,棲居者與居所之間彼此交融、相互影響、親密無間。」~ 引自〈加斯東・巴舍拉:空間詩學,兼容非理性的理性主義哲學〉,香港01。
「海德格用『詩意盎洋』(poetic)這個富有想像力的字彙來形容一種天人共存、主體可以安身立命的『棲居』狀態。所謂『人之居也如詩』(poetically man dwells),賀德林的詩句被海德格引用,來闡述他心目中理想主體存在於世界的一種安適狀態。這是一種非僭取式 (non-appropriative) 的認識論,一種外於傳統認識論暴力外的親密知識,一種如詩般的認識 (a poetic knowing),這種非笛卡爾式的認識論 (non-Cartesian epistemology) 可將客體拉近,但又允許主體與客體間有距離;讓客體保持其神秘性、異質性,但也是因為主體願意承認客體的分離性 (separateness),而非將之同質化,主體與客體才能達到一種「親密」(intimacy)。」~引自〈棲居的詩學:陳黎作品中的空間印象與人文關懷〉, 許甄倚。
這堂課的課程目標,是從2019年閒置迄今的政大人文社會資料中心改造成為一個讓「未知、交會與相乘」發生的場域,經參考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Minerva Schools at KGI、Space 10 、Google Campus 和 Knowledge Capital的空間設計與運作模式,希望藉由這堂課,帶領師生運用創意思考,完成駐地創作,進而在政大校園裡展開美感行動,以擾動在此之中活動的所有人事物。
至於學習成效,可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實作;實作指的是故事敘說(story telling),且此處的敘說不限於口語,而是泛指口語、文字、影片、動畫、圖片、歌曲、戲劇、舞蹈等單一或綜合形式的創作與溝通。 第二是駐地;駐地的構想來自行之有年的藝術家駐村,人在離開舒適圈、建構新世界的歷程裡,會被迫思考因果關係、事件順序、時空脈絡及氛圍結構等,因此,駐地是一個需要推理、想像、創新以及具體化/脈絡化思考的創作過程。
20世紀的德國藝術家波依斯(Joseph Beuys),曾提出「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的觀點,而在媒體與人文素養日趨關鍵的21世紀當代,「人人都可以是創作者」的理想,也逐漸具備實務可行性。為何我們需要創作?創作行為常在凸與凹的狀態下現身,無論是為了突起(觀點發表)或填補(療癒覺察),仍都以日常生活為感受場域,並且以自身(普通人)主體下發起,創作在此時作為一種中介,得以使我們與其他人事物,產生多元與深層的連結。在這堂課中,我們將以普通生活狀態下的觀察與感受出發,透過風火地水等生命元素概念,進行普通生活學的創作實踐。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
日期 |
|
課程 |
|
參考閱讀 |
教室 |
1 |
|
2/20 |
|
課程導讀:普通生活學 |
|
《創造的勇氣》,2020,Rollo May著,立緒出版。 |
創意實驗室 |
2 |
|
2/27 |
|
創意導論:觀察 |
|
《越旅行越裡面》,2006,陳文玲著,心靈工坊。 |
創意實驗室 |
3 |
|
3/5 |
|
創意導論:轉化 |
|
《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2018,Marie-Louise von Franz著,心靈工坊。 |
創意實驗室 |
4 |
|
3/12 |
|
創意導論:遊戲 |
|
《遊戲與現實》,2009,Donald W. Winnicott著,心靈工坊。 |
創意實驗室 |
5 |
|
3/19 |
|
創意導論:投入 |
|
|
創意實驗室 |
6 |
|
3/26 |
|
期初實踐 |
|
|
創意實驗室 |
7 |
|
4/2 |
|
期初實踐 |
|
|
創意實驗室 |
8 |
|
4/9 |
|
駐地入門:普通生活學_練習1_一日駐地 |
|
|
社資樓 |
9 |
|
4/16 |
|
駐地入門:普通生活學_元素1_思維如風_觀念藝術
|
|
《美學逆襲:當代藝術的社會實踐》,2019,董維琇著,藝術家。 |
社資樓 |
10 |
|
4/23 |
|
駐地入門:普通生活學_元素2_行動如火_行動主義 |
|
|
社資樓 |
11 |
|
4/30 |
|
跨界設計:普通生活學_練習2_字、圖、紙
|
|
|
社資樓 |
12 |
|
5/7 |
|
駐地入門:普通生活學_元素3_媒介如地_裝置跨域 |
|
《生態藝術:人類世與造型的創作》,2021,Paul Ardenne著,典藏藝術家庭。 |
社資樓 |
13 |
|
5/14 |
|
駐地入門:普通生活學_元素4_社群如水_社會參與 |
|
|
社資樓 |
14 |
|
5/21 |
|
跨界設計:普通生活學_練習3_簡、慢、空 |
|
|
社資樓 |
15 |
|
5/28 |
|
期末行動 |
|
|
社資樓 |
|
|
5/31_6/1 |
|
實驗課群聯合期末論壇 |
|
與其他七門X實驗學院實驗課程聯合發表 |
|
16 |
|
6/4 |
|
期末行動|好好說再見 |
|
|
創意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