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行動內容製作與評估

Course Name: Mobile Content P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4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從傳播科技匯流,再到人工智慧(AI)、5G物聯網(IoT)與元宇宙發展,當今傳播科系學生要設計的傳播內容,不再局限於新聞、廣告、廣播電視或影劇文本,可能是遊戲、博物館的互動app、mhealth的服務、學校教育的互動教材,本課程讓學生認識製作行動終端設備內容所需的知識,使學生有進一步的機會接觸行動傳播內容形式與其科技,並從實作與小組討論發展成品,為往後內容設計與管理作準備。

    媒體內容與廣告行銷內容不再是傳播學生的主流工作,而是以資訊收集、分析與傳布為主軸的行業,因此,本課期末作業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選擇製作app或針對其他有興趣主題製作行動內容(行動網頁、LINE官方帳號等),亦可製作虛擬實境(VR)或擴增實境(AR)內容,完成前台作業即可。後台技術部分,本學期課程業師授課科技工作坊為:製作AR的套裝軟體鼓勵同學藉由瞭解後台技術,可以學習協調溝通前台設計與後台技術的產品經理角色。

    目前對於何種節目性質,鏡頭與剪輯語言會適合新媒體,往往都流於經驗之談,此課程開放給對依照科技形式製作內容有興趣的同學,從訊息處理過程、人機介面、組織需要、消費者需要等面向討論與實驗。鼓勵同學創作行動內容與新的消費方式與行銷/社會行銷模式。行有餘力,也將介紹行動傳播的社會、政治與經濟面向的影響,結合理論與實作應用行動科技來達到傳播的目的,不管是人際溝通,社群建立,工作,遊戲,學習等, 讓學生成為更有效率並具備人文思考的行動傳播內容使用者與製作者。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從介紹行動內容趨勢、使用者設計與體驗後,直接與產業實務端連結,選擇主題創作行動內容,目標包括:

    1.     瞭解雲端、手持式終端設備(行動設備/手機)的運作模式。

    2.     手持式終端設備的使用者介面設計與使用者體驗

    3.     360度攝影、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R 與延展實境XR的沉浸式敘事

    4.     與業師合作,學習AR製作工具

    5.     與業師合作,學習LINEbot

    6.     與業界共同出題

    7.     本學期課程18 週分為6大主題 :

                主題一:基本行動設備科技介紹

                主題二:小螢幕內容設計、適地性

                主題三:涉入感與沉浸式敘事

                主題四:應用服務

                主題五:製作與專案管理

                主題六:行銷與獲利模式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教學綱要及進度

    週次

    課程主題

    教學方式

    授課教師

    1

    課程簡介

    Introduction

    講授

    許瓊文

    2

    認識行動裝置

    小螢幕內容設計

    Mobile Device

    Design for small screen

    講授

    許瓊文

    3

    VR/AR裝置介紹、應用與趨勢(TBD

     

    實作

    內容產品設計的流程的介紹

     

    業師

    4

    使用者體驗與情境

    UI/UX

    講授、討論

    許瓊文

    5

    Engaging & Immersive storytelling: VR, AR, MR

    涉入感與沉浸式敘事

     

    講授、討論、報告

    許瓊文

    6

    VR/AR虛擬場景建置(TBD

     

    實作

    VR/AR建置工具介紹與使用

    業師

    7

    專題1: 健康、風險與災難

    Theme 1: Health, risk, and disaster

     

    講授、討論、報告

    許瓊文

    8

    專題2:博物館、教育

    Theme 2: Museum & Education

     

    講授、討論、報告

    許瓊文

    9

    期中考週 

     

    討論、報告

     

    許瓊文

    10

    VR/AR動畫與互動設計(TBD

    實作

    VR/AR裝置介紹

    業師

    11

    專題3:娛樂、新聞

    Theme 3: Entertainment & News

    講授、討論、報告

    許瓊文

    12

    專題4:其他行動服務 & 專案管理

    Theme 6: Other Services &

    Project Management

    講授、討論、報告

    許瓊文

    13

    演講

     

    演講

     

    14

    行銷 & 社群媒體的運用

    Marketing & Social Media

    講授、討論、報告

    許瓊文

    15

    參訪

    參訪

     

    16

    組別約談Q&A

    討論

    許瓊文

    17

    期末作業呈現

    討論、報告

    業師

    許瓊文

     

    18

    繳交期末作業與課程回饋

    討論、報告

    許瓊文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15%

    討論 Discussion

    25%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1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評量方式        比例

    出席率與參與        10%

    課內活動        25%

    學生主題報告        10%

    企劃書與期中口頭報告        20%

    期末作品與期末口頭報告    25%

    業師評分        10%

     

    作業格式FORMAT

     

    本學期以導讀評論與作業代替期中與期末考,作業請按照格式繳交,所有檔案請準時上傳至數位平台,所有的作業請以雙行距,十二號字打字。

    導讀評論:

    導讀組提供與當週主題相關的輔助教材內容,國內外案例,可以讓同學更瞭解理論的應用。請準備視聽內容,在課堂播出時間最多不超過40分鐘,視聽內容的檔案請準備一份給授課教師評分,請提出二至三個與當週上課內容相關主題,讓同學討論。評論組請依內容提出問題與看法。

     

    企畫書:

    AR or VR project

     

    成品:

    同學依方案類型完成成品,並在課堂呈現作品並帶領討論。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 (Service) 吳佳欣譯,2019,〈這就是服務設計!服務設計工作者的實踐指南〉,出版社:歐萊禮。
    2. (Methd) 吳佳欣譯,2019,〈這就是服務設計!方法篇〉,出版社:歐萊禮。
    3. (Lacey) Matt Lacey (2018). Usability Matters: Practical UX for Developers and other Accidental Designers, Manning Publications.
    4. (A1) 鄧文淵,2018,〈手機應用程式設計超簡單:App Inventor 2小專題特訓班〉,碁峰資訊。
    5. (A2) 李春雄,2018,〈輕課程 App Inventor 2:趣味手遊自己做〉,台科大。
    6. (A3) 李春雄,2018,〈輕課程 輕鬆開發手機App點餐系統:使用App Inventor 2結合Google表單〉,台科大。
    7.  (Interface)鄭巧玉譯,2014,〈行動介面設計模式圖鑑〉,碁峰資訊。
    8.  (Design)許玉鈴譯,2008,〈關鍵設計報告〉,麥浩斯。
    9.  (Small) Studio 7.5 (2005). Designing for Small Screens. Switzerland: AVAPublishing.
    10. 鄭巧玉譯,2012,〈行動介面設計〉,碁峰資訊。
    11. 全球行動行銷創新案例100 /莊書怡、薛怡青、黃競樺、陳怡穎、許瑜玲、邱婉菁 出版社: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民101]
    12. 適地性行動應用網路與數位內容製作技術 黃崇明、盧尚群/編審,楊東麟...等/編著出版社:易習圖書 [民100] (LB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1.	動腦http://www.brain.com.tw/
    2.	Yahoo https://marketing.tw.campaign.yahoo.net/emarketing/main/A06/B02
    3.	Mobile Marketing http://mobilemarketingmagazine.com/
    4.	InsideBrain http://poppy-sun.blogspot.tw/
    5.	http://99designs.com/mobile-app-design
    6.	科技報橘
    7.	Medium
    8.	Mobile Tech Review
    課堂陸續增加
    
    課堂陸續增加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