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洞察與想像

Course Name: Introduction to Insight and Imagination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3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不開放電腦選課,有意願者,請於第一堂課至藝文中心三樓創意實驗室聽取課程說明;本課預計收廣告系30位同學,如名額未滿,以抽籤方式開放現場加選。

“所有的問題,都是內部問題。“ ~電影《諜影行動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這是一堂由關心社會的大學(廣告系、人創學程、X實驗學院)與關心大學的社會(肯園香氣私塾、旭立文教基金會)合作設計的進階創意課,融合心理學、現象學與身心學,體驗洞察與想像的方法,在直覺、感官、情感與思考功能之間遊戲並遭逢,創造一個身心共為主體、師生也互為主體的學習經驗,勇敢跨越不同領域,練習與與未知相處,並據此發展期中練習與期末的創作、計畫或行動,藉此回應如何在不停變動的世界裡藉由洞察與想像安身立命。

【課程統籌】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

【協同教學】唐京睦|政大創意學程第四屆學生,政大廣電系與企管系雙主修畢,現職為肯園資深芳療師/體驗設計師,擅長用塔羅與氣味照亮身心迷宮,協助小木偶們變成真人。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成為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我因為《Ogilvy on Advertising》步上廣告之路,已是上個世紀八零年代的往事。在UT at Autsin那些年,認識了芝加哥學派、麥迪遜大道,經驗Mac 的超級盃經典之作「1984」、西北大學倡議「整合行銷傳播」、Pixar與Apple的崛起演變,與此同時,台灣(以及更廣義的華文世界)的廣告產業也無法自外於一連串經濟、政治、社會、科技乃至於心靈風暴。當世界不停改變,大學裡的廣告創意課程該如何創新?有沒有這樣一門課,可以透過向內整合,回應世界變化,讓廣告系學生,打破業務、市調、創意和媒體的分工侷限,整合直覺、情感、感官與思考功能,成為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2. 認識場域裡的行動研究

    李維斯陀在《神話的意義》裡說,當存在於某個層次的複雜現象可能被化約為另一個層次的、較為簡單的現象時,科學就會採行歸納法;然而,當現象過於複雜、無法化約時,就只好去探索現象與現象之間的關係,經由盡力瞭解以謀求逐漸的理解,這就是結構法。這堂課的目的不是系統與歸納,而是解構然後結構,所以選擇以行動研究的精神設計課程,也就是在課程進行中(行動的過程裡)不斷檢討和修正課程的目標、方法與結果,並據此發展新的行動。行動研究,就在教室這個學習場域裡進行,師與生即實踐者,實踐者即師與生。我們一起研究自己、彼此與教室,用行動來打破學術傳統,在行動裡創造新的知識,時時反省並用以尋找新觀點,而這些新觀點也將在接下來的行動中被理解與檢驗。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日期

     

    主題

     

    參考閱讀

    1

     

    2/19

     

    課程導讀:普通廣告學

     

    1. 《遊戲與現實》,2009,Donald W. Winnicott著,心靈工坊。
    2. 《生死學14講》,2003,余德慧著,心靈工坊。

    2

     

    2/26

     

    圖像與身體的全息掃描:錢幣與I have…

     

    1. 《用塔羅開啟創意寫作之路》,2015,Corrine Kenner著,木馬文化。
    2. 《身心調癒地圖:探索藏在身體疾病的心靈情緒地圖(二版)》,2019,Debbie Shapiro著,生命潛能。

    3

     

    3/4

     

    圖像與身體的全息掃描:聖杯與I embrace…

     

    4

     

    3/11

     

    圖像與身體的全息掃描:寶劍與I speak…

     

    5

     

    3/18

     

    圖像與身體的全息掃描:權杖與I will…

     

    6

     

    3/25

     

    塔羅3.0創意工作坊:AI生成與原型意象

     

     

    7

     

    4/1

     

    榮格取向的洞察想像:積極想像

     

    1. 《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C. G. Jung,張老師文化,2014。
    2. 《榮格心靈地圖》,2020,Murray Stein著,朱侃如譯,立緒 。
    3. 《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Marie-Louise von Franz,心靈工坊,2018。
    4. 《公主走進黑森林: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呂旭亞,心靈工坊,2017。

    8

     

    4/8

     

    榮格取向的洞察想像:情結與原型

     

    9

     

    4/15

     

    榮格取向的洞察想像: anima & animus

     

    10

     

    4/22

     

    榮格取向的洞察想像:面具與陰影

     

    11

     

    4/29

     

    榮格取向的洞察想像:個體化歷程

     

    12

     

    5/6

     

    身體與圖像的共同洞察:身體的演練

     

     

    13

     

    5/13

     

    身體與圖像的共同洞察:心智的演練

     

     

    14

     

    5/20

     

    身體與圖像的共同洞察:靈性的演練

     

     

    15

     

    5/27

     

    期末實踐演練

     

     

     

     

    5/31_6/1

     

    實驗課群聯合期末論壇

     

    與其他七門X實驗學院實驗課程聯合發表

    16

     

    6/3

     

    期末實踐|好好說再見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30%

    其他: Others: 實作與策展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 出席參與 20%
    • 期中練習 20%
    • 期末練習 20%
    • 自評互評 4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 《遊戲與現實》,2009,Donald W. Winnicott著,心靈工坊。

    2. 《生死學14講》,2003,余德慧著,心靈工坊。

    3. 《用塔羅開啟創意寫作之路》,2015,Corrine Kenner著,木馬文化。

    4. 《身心調癒地圖:探索藏在身體疾病的心靈情緒地圖(二版)》,2019,Debbie Shapiro著,生命潛能。

    5. 《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C. G. Jung,張老師文化,2014。

    6. 《榮格心靈地圖》,2020,Murray Stein著,朱侃如譯,立緒 。

    7. 《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Marie-Louise von Franz,心靈工坊,2018。

    8. 《公主走進黑森林: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呂旭亞,心靈工坊,2017。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