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目的是將生成式AI圖像工具融入專業課程,帶領學生透過對媒體再現與文化記憶的理解,以及對於檔案資料庫的考察,並引入AI生成圖像工具進行專案實作,期末報告為完成一份專題報導,內容需包含文字、檔案圖像及AI生成圖像。本課期末報告採專案實作及成果展演形式,課程主授為黃順星老師,協同教學為李怡志老師教授 AIGC生成圖像技術, 部分單元採雙師共授方式,共同指導學生分組完成實作專案。課程可分為四部分:
一、概論:集體記憶與媒體再現的關係
二、媒體資料庫介紹 (資料來源與素材特徵的介紹)
三、AIGC工具與媒體再現 (四周課程將採二天工作坊密集進行)
四、學生專案實作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主要介紹傳播媒介對於臺灣當代歷史事件的新聞報導、記錄影像、文字等歷史檔案與素材的收集與重構,說明媒介記憶如何影響當代人們對於歷史事件的集體記憶,例如: 1996年第一次總統直選的景況、 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等重大災難, 也可以是歡娛的共同記憶, 如:首條捷運通車、威廉波特少棒奪得世界冠軍等。
這些歷史事件留下的媒體再現,如今儲存在不同的媒介檔案庫裡,本課程同時引入最新的AIGC生成圖像技術的介紹, 希望同學選擇一特定主題或事件進行檔案查詢與重構事件, 藉由收集到的文字及影像素材, 再透過 AI生成式工具的圖像生成 如建模分鏡等重構技術 重新產製出當時的可能影像,透過人與AI協作出新的媒介記憶,搭配文字報導的記述 形成新型態的調查報導。
修課提醒:
1.四週「AIGC密集課程」,將使用Midjourney及其他生成工具,同學需自行付費Midjourney,月費10美元約250張,期末作業則不限制使用特定的生成工具完成AIGC內容。
2.期末以小組「作品實作與展演」為主,修課學生需於課堂中完成實作專案,並共同策畫期末公開成果展。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1 |
課程介紹與分組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 |
2 |
什麼是集體記憶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 |
3 |
新聞的紀實與敘事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 |
4 |
AIGC實作教學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實作 |
5 |
AIGC實作教學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實作 |
6 |
AIGC實作教學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實作 |
7 |
AIGC實作教學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實作 |
8 |
AIGC實作教學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實作 |
9 |
報刊新聞資料庫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 |
10 |
政治、歷史檔案資料庫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 |
11 |
期末作業討論 |
見參考書目 |
討論 |
12 |
媒介與集體記憶1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 |
13 |
媒介與集體記憶2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 |
14 |
媒介與集體記憶3 |
見參考書目 |
講授 |
15 |
分組進行期末作業 |
|
|
16 |
分組進行期末作業 |
|
|
17 |
作業發表與討論 |
|
報告、討論 |
18 |
作業發表與討論 |
|
報告、討論 |
期末報告 60% ( 文字專題報導50%+ 生成圖像50%)
平時作業 30%
課堂參與及出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