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傳播方法與實踐

Course Nam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Practice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2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傳播方法與實踐是新聞學系媒體與文化學程的必修課程,目的在提供學生進行研究的實用工具與設計研究和評估傳播議題的理論背景。課程內容除了基本方法概念外,也包括了幾個主要的個別研究方法,協助學生針對傳播現象提問研究問題,並進一步培養詮釋、評估與探索問題的能力。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修習本課程,將可以達到以下目標:

    1. 閱讀、解釋及評估傳播研究。
    2. 掌握基本的傳播研究方法概念及其應用。
    3. 反思涉及研究的倫理問題,並知道如何保護研究參與者。
    4. 了解不同研究方法間的差異,以及當前幾種主要研究方法適合回答的傳播研究問題類型。
    5. 實際進行研究提案,執行研究方法,並完成一篇完整的報告,包括摘要、引言、文獻探討、方法與討論。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課程大綱將隨實際課程需求適時調整,請留意Moodle上之公告事項。

    授課進度 Course Progress Outline

    週次

    日期

    主題

    單元主題

    備註

    1

    2/20

    課程說明及分組

     

    • Moodle讀物

     

    2

    2/27

    研究問題的類型

    研究問題「問」與「提」

    • 蘇蘅,第1
    • *作業1

    3

    3/5

    傳播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

     

    • 蘇蘅,第2章
    • Netflix紀錄片《長命百歲:藍色寶地的奧秘》
    • *作業2

    4

    3/12

    從主題到問題

    研究設計與研究計畫書

    • 蘇蘅,第3
    • Moodle讀物
    • *作業3

    5

    3/19

    測量與操作化

    文獻、概念測量與操作化

    • 蘇蘅,第5
    • *作業4

    6

    3/26

    實驗法

     

    • 蘇蘅,第7
    • *作業5

    7

    4/2

    問卷調查法

     

    • 蘇蘅,第8
    • *作業6

    8

    4/9

    內容分析法

     

    • 蘇蘅,第9
    • *作業7

    9

    4/16

    深度訪談法

     

    • 蘇蘅,第12
    • Moodle讀物
    • *作業8

    10

    4/23

    期中考&

    田野調查法

    1. 期中考
    2. 田野調查法簡介
    3. 各組方法確認
    • Lareau (2021), Chapters 6 & 7
    • 確認各組方法

    11

    4/30

    報告研究執行進度

    撰寫原則與進度報告

    • 蘇蘅,第14

     

    12

    5/7

    分析與討論 I

    統計分析及訪談分析

    • JASP

    13

    5/14

    分析與討論 II

    統計分析及訪談分析

    • JASP

    14

    5/21

    校慶

    今日停課

     

    15

    5/28

    期末口頭報告I

    各組分別報告及討論

     

    16

    6/4

    期末口頭報告I

    各組分別報告及討論

     

    17

    6/11

    研究倫理()

    人類行為研究的倫理問題

    *自主學習時間

    18

    6/18

    報告繳交截止

    逾時不候

    *自主學習時間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學習規範與評量

    課堂要求及評量:

    傳播方法與實踐重在對傳播研究方法的掌握與實作,側重於紮實的基本概念與做中學的練習。因此,本課程之授課及評量項目包括至少8次作業、期中考、期末口頭報告、期末書面報告及課堂討論參與。

    1. 作業 (20%)
    2. 期中考(20%):上課內容及閱讀材料為主,包括選擇與簡答。
    3. 期末報告(40%):原則上以3-4人為一組,也可以個人單獨一組。完整的期末書面報告須於2024年6/18下午5時截止前繳交。期末報告包括口頭及書面,口頭報告佔10%,報告前兩週安排報告順序,書面報告佔30%。同學必須親自出席口頭報告,才能得到口頭報告的分數;期末須另附同學分組貢獻互評表,將斟酌互評表給分。期末報告可以書面繳交或網路上傳,但不能遲交。
    4. 課堂參與(20%):出席、課堂指定引言與討論,佔全學期20%。若二次點名未到,課堂參與分數為零

    ※每週課堂預習及復習大約需3小時,若有作業需再加2小時。

    ※特別加分:

    1. 擔任課代:期末總成績加3分。
    2. 參與課堂教師指定之研究,視實驗複雜程度,酌加給分。

    ※特別注意事項:

    1. 請假悉依學校規定辦理。*所有請假,除有特別情形,最晚須於隔週上課前完成。
    2. 除依學校規定請假之情形,不接受遲交之作業及報告。
    3. 課堂中,除教學活動需要,請勿使用手機。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參考書目及資源

    • 必讀:
      • 蘇蘅(2019)。《傳播研究方法新論》。 雙葉。
      • 經指定為必讀之Moodle上傳閱讀材料或影音
    • 選讀:
      • Babbie, E. R. (2020).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Cengage. 或林秀雲譯(2021)。
      • Lareau, A. (2021). Listening to people: A practical guide to interviewing,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data analysis, and writing it all up.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Leavy, P. (2022). Research design: Quantitative, qualitative, mixed methods, arts-based, and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pproaches. Guilford Publications.
      • Rubin, H. J., & Rubin, I. S. (2011).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Hearing Data. Sage Publications.
    • 請參Moodle課程平台內容,將隨課程進展適當調整。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