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管理學雖然在國內外已經被認定為一個學門(有自己的學會及期刊),但是其學術研究通常被認定是應用性研究,也就是說是從其他基礎學門(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擷取理論以應用在相關的管理議題。以策略管理學為例,目前主流的理論有三:分別是Portor(1980)的產業競爭分析(Industrial Competition Analysis, ICA), Williamson(1975)的交易成本經濟理論(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CE), Wernerfelt (1984)的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 RBV)。如果我們追本溯源,Portor的產業競爭分析事實上是來自Bain的產業經濟學(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r Industrial Economics), Williamson的交易成本經濟理論是來自法律經濟學家Coase (1937)的廠商理論,而Wernerfelt的資源基礎觀點則是基於經濟學家Penrose(1959)的廠商成長理論。在策略管理早期發展的階段,相關理論確實是借用自其他已經發展成熟的學門。
然而,在1990年代之後,策略管理學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並分別影響了其他的學門。這些原生於策略管理學者的新興理論有三:Chen etc. (1992)以航空業各公司之間實際的攻防交手事件為基礎所開創的動態競爭研究(Competitive Dynamics, CD),Hambrick & Mason (1984)從管理顧問的經驗所開始的高階經營團隊研究(Top Management Team, TMT),以及Christensen (1997)從硬碟產業個案分析所發展的突破性創新研究(Disruptive Innovation, DI)。動態競爭的相關研究提供了產業經濟學在賽局理論(Game theory)之外一個實證研究企業競爭互動行為的出路,也影響工業社會學(Industrial Sociology) 的研究方向。高階經營團隊的相關研究拓展了組織心理學(Organization Psychology)的研究領域。低破性創新的後續研究(例如:Adner & Zemsky, 2005)則引發產業經濟學注意到需求的變遷如何改變競爭的局面以及創新的走向。
本課程將有系統地研討策略管理領域的競爭動態 (Competitive Dynamics) 與創新管理領域的低破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這兩個主題,並且探討相互對話與整合之道。
一、方式:
每次上課前,同學需研讀完當次的參考教材,上課時以討論為主。
二、報告內容:
期末報告是針對各人有興趣的產業與議題,提出個案研究。此個案必須包括動態競爭與創新的具體事例與資料(例如專利資料庫)。
4/5是放假的時間,同學可以到圖書館蒐集產業資料。在4/12 的期中討論中確認研究計畫(動態競爭的場域),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探索要分析的創新議題,並在6/7及6/14 的期末討論中報告研究成果。
能力項目說明
1、 瞭解競爭動態與低破性創新的關鍵文獻。
2、 探討競爭動態與低破性創新的整合方向。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 |
學生學習時間
|
|
2/23 |
課程介紹 |
個案分析規劃 參考課程網頁:sea-coopetitivedynamics.blogspot.com |
|
|
3/01 |
1. 動態競爭 Competition Dynamics |
|
6 |
|
3/08 |
2. AMC三環透視法
|
# 代工與品牌的兩難:宏達電的創新突圍 # 用「察覺-動機-能力」觀點探討宏達電的合作策略 |
6 |
|
3/15 |
3. Resource-based Competition Dynamics
|
# 3C連鎖通路商的動態競爭─全國電子個案_A # 連鎖便利商店爭霸戰:1.咖啡之戰,2. Hello Kitty的突擊 |
6 |
|
3/22 |
4.資源基礎的動態競爭 |
|
6 |
|
3/29 |
5. 競爭者分析 |
# 1111與104人力銀行的競爭軌跡 |
6 |
|
4/5 |
個案資料蒐集 |
清明節 |
|
|
4/12 |
期中研究計畫討論 |
個案:產業背景與競爭企業 |
6 |
|
4/19 |
6. 產業動態與創新類型態總論 Industrial Dynamics&Innovation |
|
6 |
|
4/26 |
7. Mapping the Innovation |
|
6 |
|
5/03 |
8.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 AMC |
# 引發專利訴訟的影響因素─以AMC觀點分析ITC案件為例 # HTC─APPLE |
6 |
|
5/10 |
9. Disruptive Innovation I |
|
6 |
|
5/17 |
10. Disruptive Innovation II |
# 中破式創新 服飾 # 中破式創新 相機 |
6 |
|
5/24 |
11. Demand Side Story of Innovation over the Product Life Cycle |
# 邊際效用遞減個案1 休旅車 # 邊際效用遞減個案2 手機 |
6 |
|
5/31 |
12個案討論 |
# iphone-ipodtouch # 舒酸定─高露潔 # 電競筆電「地」域之戰 |
6 |
|
6/7 |
13個案討論 |
# LINE─FACEBOOK # PC Home - Yahoo! |
6 |
|
6/14 |
14個案討論 |
# LED競爭個案 億光─日亞化 # APPLE - GOOGLE # TSMC─SAMSUNG |
6 |
|
6/21 |
期末學習分享與回饋 |
|
6 |
學生上課時應積極參與討論,評論個案與論文並提供建議。
評分標準:
上課討論參與: 50﹪
期末專題報告: 50﹪
100﹪
2.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hristensen Clayton M.)著,1997,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 ,
商周 出版 。
課程相關 Google DRIVE 牧彥談競合動力學 https://sea-coopetitivedynamics.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