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各種新興科技與行動商務的發展,改變了產業間不同廠商的互動關係,創造了各種不同於過去的經營模式,也形成了新經濟的風潮,尤其是所謂的平台型企業的興起。這種新興的商業模式並非植基於傳統線性鏈結的運作,而採所謂的雙邊或多邊市場串接方式,匯聚多方的需求,創造借力使力的價值,並形成所謂大者恒大的效應,襲捲各種不同的產業。 然而,在這強大成長力量背後的管理邏輯及策略思考,卻迥異於傳統的企業經營理論與策略思維。如何從傳統策略管理邏輯出發,擁抱全新的平台策略,建構新的經營模式,成為未來企業經營最大的挑戰。 本課程旨在探索這些以新經濟為基礎的創新經營模式,藉由國內外案例的探討與學習,讓學習者除能了解相關的學理基礎外,更能熟悉平台經營模式的設計。 與傳統一對多之單向教學不同,本課程採取互動式與參與式的個案教學。所採用之個案部份雖然源自於哈佛大學或台灣其他公司,與學習者所熟知的公司並不盡相同。但個案僅是「個案教學」的媒介,並非主角。它的目的乃在提供參與者一個討論的舞台與情境,讓管理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在此互動過程中傳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當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另一方面,學生的積極參與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積極的參與包含了課前的個案閱讀與思考,以及進行過程中的聆聽與論辯,兩者缺一不可。討論過程中並不強調追求標準答案,而是去了解、省思不同參與者的想法。過去的教學經驗顯示,個案教學的成功和學生的事前準備與當下參與密不可分
|
能力項目說明
具體而言,「平台策略與創新」課程在結構上可區分為下列主要的部份: 第一部份:平台策略的核心觀念與運作本質 藉由個案分析,引領學員了解平台策略的核心觀念,及其與傳統經營模式的差異,從而了解平台的運作本質; 第二部分:平台與生態系商業模式的設計 以平台商業模式的內涵為分析架構,協助學員了解平台之價值創造、訂價策略、關鍵夥伴選取與管理等議題,並據此規劃出適合的經營模式與關鍵價值活動; 第三部分:用戶導向與新經濟行銷的顛覆 從案例中協助學習者了解用戶導向與訂閱制的真義及做法,並探討新經濟潮流下,如何善用科技進行推薦與精準行銷,以擴大進行裂變與場景行銷; 第四部分:轉型與創新實踐探討 平台經營模式並非僅適用於電商或網路社群廠商,它是一種全新的經營趨勢。本模組將探討傳統行業如何透過價值鏈的再造,邁向平台經營;另一方面,本模組亦討論如何透過科學實驗的方式,逐步落實創新的發展。
|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
上課注意事項:
1、積極參與、力求貢獻
本課程乃是以參與式的個案教學為主要授課方式。學員的積極參與是教學成效達成的重要關鍵。故除要求學員務必能準時出席外,也希望能由傳統「旁觀者」角色,轉為「參與者」角色。這種轉換對學員而言,必須培養積極「耹聽」與「表達」技巧,並能從互動中,「歸納」管理的思維。課程中亦希望學員能力求貢獻。課程討論中不完全在乎「對與錯」,而是希望透過意見的交換,增進我們對此一議題的了解。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學員事前準備與小組討論是不可獲缺的。這門課的學習過程絕對不僅是在上課的3小時,而是包含對每份個案的事前仔細閱讀與小組討論。
2、個案報告與小組討論(Case Write-ups)
每組於上課前須針對上課個案,撰寫本文不超過兩頁的報告,並於上課前一天晚上22:00前繳交電子檔(請轉成PDF檔),並於上課當天交經全組簽名的書面報告(報告必須要有所有組員的簽名,以示負責)。為求公平起見,一律不收遲交的報告。
根據過去研究顯示,個案教學最重要的收獲往往來自於課前小組討論。故希望上課成員能以4~5人為1組,負責本門課的所有個案報告。如何進行有效的小組討論是報告品質與訓練領導者的關鍵,關於小組討論的建議,請參照附錄。而書面報告並無任何字形字體的規定,也無任何美編的要求,分數的高低與美編無任何關係,詳細規定請參照附錄。
3、第一堂課的出席與出席率
由於本門課進行的方式與要求,與其他門課明顯不同。因此,將於第一週進行詳細的說明並與所有修課學生進行交流,並得做必要的修正。故要求所有修課同學或預計加選的同學,務必出席第一週的課程。
此外,本門課僅接受一次有請假的缺席,超過一次或未請假則將喪失修習本門課之權利。請假請務必於上課前(逾時不收),發放email通知授課教師與課代。
5、上課期間全程禁用電腦與手機!
本課程並無指定教科書,唯下列書籍可供參考:
參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