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平台策略與創新實踐

Course Name: Platform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4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各種新興科技與行動商務的發展,改變了產業間不同廠商的互動關係,創造了各種不同於過去的經營模式,也形成了新經濟的風潮,尤其是所謂的平台型企業的興起。這種新興的商業模式並非植基於傳統線性鏈結的運作,而採所謂的雙邊或多邊市場串接方式,匯聚多方的需求,創造借力使力的價值,並形成所謂大者恒大的效應,襲捲各種不同的產業。

然而,在這強大成長力量背後的管理邏輯及策略思考,卻迥異於傳統的企業經營理論與策略思維。如何從傳統策略管理邏輯出發,擁抱全新的平台策略,建構新的經營模式,成為未來企業經營最大的挑戰。

本課程旨在探索這些以新經濟為基礎的創新經營模式,藉由國內外案例的探討與學習,讓學習者除能了解相關的學理基礎外,更能熟悉平台經營模式的設計。

傳統一對多之單向教學不同,本課程採取互動式與參與式的個案教學。所採用之個案部份雖然源自於哈佛大學或台灣其他公司,與學習者所熟知的公司並不盡相同。但個案僅是「個案教學」的媒介,並非主角。它的目的乃在提供參與者一個討論的舞台與情境,讓管理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在此互動過程中傳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當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另一方面,學生的積極參與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積極的參與包含了課前的個案閱讀與思考,以及進行過程中的聆聽與論辯,兩者缺一不可。討論過程中並不強調追求標準答案,而是去了解、省思不同參與者的想法。過去的教學經驗顯示,個案教學的成功和學生的事前準備與當下參與密不可分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具體而言,「平台策略與創新」課程在結構上可區分為下列主要的部份:

    第一部份:平台策略的核心觀念與運作本質

    藉由個案分析,引領學員了解平台策略的核心觀念,及其與傳統經營模式的差異,從而了解平台的運作本質;

    第二部分:平台與生態系商業模式的設計

    以平台商業模式的內涵為分析架構,協助學員了解平台之價值創造、訂價策略、關鍵夥伴選取與管理等議題,並據此規劃出適合的經營模式與關鍵價值活動;

    第三部分:用戶導向與新經濟行銷的顛覆

    從案例中協助學習者了解用戶導向與訂閱制的真義及做法,並探討新經濟潮流下,如何善用科技進行推薦與精準行銷,以擴大進行裂變與場景行銷;

    第四部分:轉型與創新實踐探討

    平台經營模式並非僅適用於電商或網路社群廠商,它是一種全新的經營趨勢。本模組將探討傳統行業如何透過價值鏈的再造,邁向平台經營;另一方面,本模組亦討論如何透過科學實驗的方式,逐步落實創新的發展。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S01 02/19  課程內容與規範介紹

    S02 02/26  平台企業的本質與內涵

    l 雙邊與多邊市場的特性

    l 網路外部性及其策略運用

    & 個案(1-1)Spotify: Face the Music (update 2021)

    & 個案(1-2)Spotify

    決策問題:Spotify的商業模式有何特性?它的獲利與競爭優勢是什麼?

    u 建議閱讀:

    1、 平台經濟新遊戲規則(Pipeline, Platforms, and New Rules of Strategy), 哈佛商業評論,20164月號。(Van Alstyne, M.W., Parker, G., and Choudary, S.P.)

    2、 光有網路效應還不夠(Network Effects aren’t Enough), 哈佛商業評論,20164月號。(Hagiu,  A. and Rothman, S.)

    S03 03/04  破壞式創新與大爆炸式創新在平台經營的運用

    l 消費者痛點與破壞式創新

    l 破壞式創新的運用

    & 個案(2)Amazon.com 2021 (HBS)

    決策問題:Amazon經營模式經過那些轉變?Amazon成長策略的邏輯為何?

    u 閱讀報告:

    1、 大爆炸式創新,天下文化

    u 建議閱讀

    1、 創新者的成長指南,天下

    2、 什麼才是破壞式創新(What is Disruptive Innovation), 哈佛商業評論,201512月號。(Christensen, C.M., Raynor, M., and McDonald R.)

    3、 駕馭破壞式創新(the Prius Approach), 哈佛商業評論,201511月號。(Furr, N. and Snow, D.)

    S04 03/25  平台企業成長模式

    l 平台企業成長模式與壟斷

    & 個案(3-1)Facebook (HBS)

    & 個案(3-2)Fixing Facebook: Fake News, Privacy, and Platform Governance (HBS)

    & 個案(3-3)Meta: Facebook’s Pivot to the Metaverse(HBS)

    決策問題:Facebook經營模式的特性?成長策略的邏輯為何?

    u 建議閱讀:

    1、 打造雙邊市場策略(Strategies for Two-sided Market), 哈佛商業評論,20163月號。(Eisenman, T., Parker, G., and Van Alstyne, M.W.)

    2、 從產品到平台全攻略(Products to Platforms: Making the Leap), 哈佛商業評論,20164月號。(Zhu, Feng. and Furr, N.)

     

    S05 04/1  平台企業設計與成長規劃

    l 平台企業元素

    l 平台企業設計步驟與運作法則

    & 個案(4)RobloxVirtual Commerce in the Metaverse (HBS)

    決策問題:個案公司商業模式如何演變?針對它的未來發展,你有何建議?

     

    S06 04/15  平台生態系

    l 平台 vs. 生態系

    l 生態系的特性與規劃步驟

    & 個案(5)Ping An: Pioneering the New Model of “Technology-driven Finance”

    決策問題:個案公司的商業模式如何演變?它的生態系形成的關鍵?

    1、迎接生態系系統經濟,企業有何策略?,哈佛商業評論,20199月號。(jacobides, M.G.)

    2、 生態系競爭策略,天下雜誌,2022年。

     

    S07 04/29  用戶導向與管理

    l 用戶導向與用戶旅程規劃

    l OMO的運用

    & 個案(6)SHEINAn Ultra-Fast-Fashion Retailer’s Digital Strategie

    決策問題:公司商業模式的內涵?如何演化?如何善用科技,達成用戶導向?

    建議閱讀:

    1、行銷4.0,天下雜誌,2017

    2、行銷5.0,天下雜誌,2021

     

    S08 05/6  實驗創新與創新轉型

    l 精實創業與實驗創新

    l 市場探索與痛點觀察

    & 個案(7-1)DB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the Best Bank in the World(HBS)

    & 個案(7-2)DBS: Purpose-Driven Transformation (HBS)

    決策問題:個案公司如何轉型?成功關鍵為何?

    建議閱讀:

    1、 精實創業改變全世界 (Why the Lean Start-up Changes Everything),哈佛商業評論,20135月號。(Blank, S.)

    2、 建立實驗文化 (Building a Culture of Experimentation),哈佛商業評論,20203月號。(Thomke, S.)

    3、 避免陷入A/B測試陷阱 (Avoid the Pitfalls of A/B Testing),哈佛商業評論,20203月號。(Bojinov, I., Saint-Jacques, G., Tingley, M.)

    S09 05/7  新經濟組織設計、內部創業與激勵設計

    l 新經濟的組織設計

    l 內部創業與激勵制度

    & 個案(8)Haier: Incubating Entrepreneurs in Chinese Giant (HBS)

    決策問題:海爾經營模式如何轉變?組織設計如何規劃?內創機制的設計?

     

    S10 05/21 期末考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3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 上課參與及出席:30%
    • 同儕互評:20%
    • 個案報告成績:20%
    • 期末考 30%

     

    上課注意事項:

    1、積極參與、力求貢獻

    本課程乃是以參與式的個案教學為主要授課方式。學員的積極參與是教學成效達成的重要關鍵。故除要求學員務必能準時出席外,也希望能由傳統「旁觀者」角色,轉為「參與者」角色。這種轉換對學員而言,必須培養積極「耹聽」與「表達」技巧,並能從互動中,「歸納」管理的思維。課程中亦希望學員能力求貢獻。課程討論中不完全在乎「對與錯」,而是希望透過意見的交換,增進我們對此一議題的了解。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學員事前準備與小組討論是不可獲缺的。這門課的學習過程絕對不僅是在上課的3小時,而是包含對每份個案的事前仔細閱讀與小組討論。

    2、個案報告與小組討論(Case Write-ups)

    每組於上課前須針對上課個案,撰寫本文不超過兩頁的報告,並於上課前一天晚上22:00前繳交電子檔(請轉成PDF),並於上課當天交經全組簽名的書面報告(報告必須要有所有組員的簽名,以示負責)。為求公平起見,一律不收遲交的報告。

    根據過去研究顯示,個案教學最重要的收獲往往來自於課前小組討論。故希望上課成員能以4~5人為1組,負責本門課的所有個案報告。如何進行有效的小組討論是報告品質與訓練領導者的關鍵,關於小組討論的建議,請參照附錄。而書面報告並無任何字形字體的規定,也無任何美編的要求,分數的高低與美編無任何關係,詳細規定請參照附錄。

     

    3、第一堂課的出席與出席率

    由於本門課進行的方式與要求,與其他門課明顯不同。因此,將於第一週進行詳細的說明並與所有修課學生進行交流,並得做必要的修正。故要求所有修課同學或預計加選的同學,務必出席第一週的課程。

    此外,本門課僅接受一次有請假的缺席,超過一次或未請假則將喪失修習本門課之權利。請假請務必於上課前(逾時不收),發放email通知授課教師與課代。

    5、上課期間全程禁用電腦與手機!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本課程並無指定教科書,唯下列書籍可供參考:

    參考書籍:

    • 陳威如、余卓軒,平台革命,商周出版,2013年。
    • 陳威如等著,決勝平台時代,商周出版,2016年。
    • 平台策略,商周出版,2020年。
    • 生態系競爭策略,天下雜誌,2022年。
    • 上課講義將隨堂發放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