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為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之必修課程,此為基礎課程,修習畢本課程可協助於學生銜接本專班其他進階課程,例如: 空間規劃、社區製圖與傳統領域調查、原住民生態知識與自然資源管理等課程。
人與環境的關係素來是民族學、地理學、生態學研究的重點之一。民族學以人群的、文化的研究為核心;地理學以土地的、環境的研究為核心;生態學關注生態整體的平衡,三個學科在人地關係這個研究領域上交集、長期互相影響,但卻又以各自學科的獨特研究取徑關注人地關係的不同面向。本課程將從民族學、地理學、生態學三學科的分立與交會之學科歷史出發,介紹學科思想發展歷程,接著本課程將選取民族學/地理學/生態學研究中的研究關鍵字(keyword)並佐以實際研究案例,引領同學認識民族/地理/生態之間的多重關係、思考當代的原住民族土地研究議題。
本課程共分為以下單元:(一)基礎概念;(二)領域作為人地關係實踐的複合體;(三)從狩獵、採集、農作等角度切入認識人地關係;(四)與政策制度的對話。
能力項目說明
1) 使學生能夠瞭解民族學、地理學、生態學的學科理論史
2) 使學生能夠認識民族地理與文化生態各種理論相關的研究案例
3)使學生能夠思考民族發展與環境、民族生態知識之應用,以及民族土地資源權等民族地理學當代重要原住民族土地研究議題。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
, |
|
主題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
1 2/23 |
|
課程導論 |
課程簡介 官大偉老師和陳怡萱老師一起出席說明上課安排 |
|
2 3/1 |
單元一:基礎概念 |
地景 |
學生導讀 陳怡萱老師帶課堂討論 |
|
3 3/8 |
空間 |
學生導讀 陳怡萱老師帶課堂討論 |
|
|
4 3/15 |
地方 |
學生導讀 陳怡萱老師帶課堂討論 |
|
|
5 3/22 |
|
生態 |
學生導讀 官大偉老師帶課堂討論 |
|
6 3/29 |
單元二:領域作為人地關係實踐的複合體 |
傳統領域 |
客座演講 林益仁老師(邀請中)2hr(演講+問答)官大偉老師帶課堂討論1hr(引言+總結) |
|
7 4/5 |
掃墓節連假 |
|
|
|
8 4/12 |
傳統海域 |
客座演講 蔡政良老師(邀請中)2hr(演講+問答) 官大偉老師主持與帶課堂討論1hr(引言+總結) |
|
|
9 4/19 |
文化復振 |
學生導讀 官大偉老師帶課堂討論 |
|
|
10 4/26 |
單元三:從狩獵、採集、農作等角度切入認識人地關係 |
狩獵文化 |
客座演講 浦忠勇老師(邀請中)2hr(演講+問答) 官大偉老師主持與帶課堂討論1hr(引言+總結) |
|
11 5/3 |
|
期中報告 |
學生選擇本課程任一週之主題: 1)說明其和碩士論文研究的關係 2)列出此主題相關之中文/英文參考文獻各15篇 3)將這些文獻分成三至五類,並說明分類理由 (需在課堂用ppt發表) |
|
12 5/10
|
|
民族植物學 |
客座演講 羅素玫老師(邀請中)2hr(演講+問答) 官大偉老師主持與帶課堂討論1hr(引言+總結) |
|
13 5/17 |
生態農業 |
顏愛靜老師客座演講(邀請中)2hr(演講+問答) 官大偉老師主持與課堂討論1hr(引言+總結) |
|
|
14 5/24 |
單元四:與政策制度的對話 |
文化資產管理 |
客座演講 黃舒楣老師(邀請中)2hr(演講+問答)官大偉老師主持與帶課堂討論1hr(引言+總結) |
15 5/31 |
|
自然資源共管 |
客座演講 裴家騏老師(邀請中)2hr(演講+問答)陳怡萱老師主持與帶課堂討論(引言+總結) |
|
16 6/7 |
國土空間規劃 |
客座演講 陳巧筠老師(邀請中)2hr(演講+問答) 陳怡萱老師主持與課堂討論(引言+總結) |
||
|
17 6/14 |
|
期末報告1 |
學生針對期中報告選擇之主題: 1)說明閱讀完自選文獻後,如何重新認識此主題和碩士論文研究的關係 2)說明各類文獻的主要內容 3)指出這些文獻對於碩士論文研究的啟發 (需寫成3000字書面報告,並在課堂用ppt發表)
學生期末報告/學生互相評論 老師講評 |
|
18 6/21 |
|
期末報告2 |
學生期末報告/學生互相評論 老師講評 |
請見週次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