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土地經濟學

Course Name: Land Economics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土地經濟學以經濟理論分析為基礎,探討土地問題產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與衝擊,進而試圖研究其解決途徑及方向。故本課程教學理念,冀藉由經濟分析探討各項土地問題,包括地利的本質(地租)、地利的評估(地價)、地利的歸屬(地權)、地利的規劃(地用)、地利的分配(地稅)、地利的發揮(開發)、及土地政策等。期藉由本課程之講授,讓學生能夠應用經濟學的分析工具,瞭解人類生活之各項土地問題。惟因原碩班格於學分、授課時數所限,將於前幾週講授基本原理,後幾週討論文獻。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具體教學目標為: 瞭解一般財貨與土地財貨在經濟學上的區別特性。

    1. 運用土地市場的供需與均衡分析。
    2. 區別地租理論中各項地租學說。
    3. 運用經濟分析說明各項地價政策對土地使用的影響。
    4. 解釋農地利用政策之經濟分析。
    5. 解釋市地利用政策之經濟分析。
    6. 評析土地開發決策之經濟分析。

    本課程預期達成學習成效為:

    1. 可使學生運用課程所學知識,分析生活相關議題,引起學習興趣;
    2. 可藉由課堂討論方式達到同儕學習效果;
    3. 可於學生報告過程中,訓練學生表達能力、統整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Week

    課程主題

    Topic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1

    課程簡介及導論

    1.殷章甫(2014):第一章 緒論

    2. 林森田(2017):第一章 土地經濟學之源起與發展

    1. 課程大綱內容之討論
    2. 我的原鄉土地概況?有那特徵?
    3. 後續中、英文文獻閱讀怎麼做較好?
    4. 期末報告要怎麼寫?

    3

    3

    2

    區別土地與一般財貨在供與需之不同特性

    1.殷章甫(2014):第二章 土地之供給與需求

    2.林森田(2017):第三章 土地於經濟理論之定位

    1. 原鄉土地影響供給和需求的因素為何?
    2. 原住民保留地的供給和需求如何?

    3

    3

    3

    地租理論:差額地租、獨占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1.殷章甫(2014):第三章 地租理論+辛克萊(Robert Sinclair)的都市擴張理論(Urban Expansion Theory)

    2.林森田(2017):第二章 地租理論、第三章 區位理論

    1. 原鄉土地可能具有那些類型地租?

    2. 原鄉土地適合以那種理論加以解釋? 為什麼?

     

    3

    4.5

    4

    地租理論:差額地租、獨占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1.殷章甫(2014):第三章 地租理論+辛克萊(Robert Sinclair)的都市擴張理論(Urban Expansion Theory)

    2.林森田(2017):第二章 地租理論、第三章 區位理論

    1.原鄉土地真的都是邊際土地? 沒有差額地租?

    2. 原鄉土地利用集約度較低?還是較高?為什麼?

    3

    4.5

    5

    地租理論:差額地租、獨占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1.殷章甫(2014):第三章 地租理論+辛克萊(Robert Sinclair)的都市擴張理論(Urban Expansion Theory)

    2.林森田(2017):第二章 地租理論、第三章 區位理論

    1. 原鄉土地在區位上有那些優、劣勢?如何應對?

    2. 原鄉適合發展什麼產業,以創造準地租?

     

    3

    4.5

    6

    地價理論:收益地價與市場地價之差別,地價與物價之間的互動關係

    殷章甫(2014)

    第四章 地價理論(交通條件改進影響)

     

     

    1. 原鄉影響土地市場交易價格的因素是什麼?
    2. 原鄉影響土地收益價格的因素是什麼?
    3. 原鄉土地為何會有賣給外地人的情形?情況是否嚴重?有何好的解決對策?

    3

    4.5

    7

    地價理論:收益地價與市場地價之差別,地價與物價之間的互動關係

    殷章甫(2014)

    第四章 地價理論(交通條件改進影響)

     

     

    1. 原鄉土地實價登錄的 價格如何? 跟公告土地現值的差別如何?
    2. 在都會區居住的原住民有否觀察到交通條件改進影響?情況如何?

    3

    4.5

    8

    農地與農地利用之特性,租佃制度、作物制度與農地管理

    殷章甫(2014)

    第六章 農地利用

    1. 原鄉從事農林業經營的土地較多,其利用概況為何?

    2. 原鄉土地面積有限,難道無法擴大農場經營規模?還是要怎樣做才能發揮綜合效益?

    3

    4.5

    9

    農地與農地利用之特性,租佃制度、作物制度與農地管理

    及期中檢討

    殷章甫(2014)

    第六章 農地利用

    1. 原鄉土地有否出租給本地人、外地人耕作的情形? 租金收受情形如何?

    2.收益租制和定額租制有何差別?利用度有高下?

    3. 原鄉有那些農地利用方式?

    4.授課方式需要調整?怎麼做較好?

    5. 接續的文獻閱讀,怎麼分配?

    3

    4.5

    10

    農業多功能與範疇經濟

    自編講義: 農業多功能理論

    1. 原鄉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否實踐農業多農性?有那些實際案例?
    2. 規模經濟跟範疇經濟有那些差別?

    3

    4.5

    11

    有機農業多功能性

    1.有機農業多功能性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部落為例(顏愛靜 孫稚堤 陳亭伊)

    2、有機農業多功能性之探究:以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為例(顏愛靜、陳胤安、吳宜庭)

    1.有機農業的多功能性,是否因為坐落在平地、山坡地;坐落在原鄉、非原鄉而有不同?

    2.原鄉要推行有機農業或友善農業存在那些困難?有何好的解決法?

    3

    4.5

    12

    共用資源和集體行動

    1.顏愛靜(2013): 第四節 共用資源永續治理機制之設計原則、集體行動影響要素

    2.原住民部落推展農村再生計畫的集體行動—以花蓮縣光復鄉阿美族南富社區為例(顏愛靜、季美珍)

    1.原鄉的資源利用是否有這些特色? 包括那些?

    2.原鄉進行一些計畫或活動時,採取那些集體行動?成敗情況如何?為什麼? 有那些解決的好方法?

    3

    4.5

    13

    農業現代化、鄉村發展和韌性

    1. Rethinking the links between farm modernisation, rural development and resilience

    Hilde Bjørkhaug, Karlheinz Knickel

    Pages 194-196

    1. Between aspirations and reality: Making farming, food systems and rural areas more resilient,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K. Knickel, M. Redman, I. Darnhofer, A. Ashkenazy, ... E. Rogge

    Pages 197-210

    • 什麼是鄉村經濟現代化?
    • 重新思考農業現代化,原鄉部落發展和韌性(復原力)之間的聯繫
    • 如何使農業,糧食系統和原鄉地區更具韌性,可持續和公平?
    • 你對原鄉或自己家鄉的觀察和想像是什麼?

    3

    4.5

    14

    農業現代化、鄉村發展和韌性

    Operationalising resilience in farms and rural regions – Findings from fourteen case studies

    Amit Ashkenazy, Tzruya Calvão Chebach, Karlheinz Knickel, Sarah Peter, ... Rivka Offenbach Pages 211-221

    災害韌性部落

    • 如何實現農場和農村地區的韌性 (恢復力)?
    • 原鄉歷經風災、水災等劇變或挑戰,有何具體展現韌性的案例呢?? 怎麼做?

    3

    4.5

    15

    農業現代化、鄉村發展和韌性

    Specialisation and economies of scale or diversification and economies of scope? Assessing differen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hways

    Kees de Roest, Paolo Ferrari, Karlheinz Knickel pp 222-231

    • 專業化和規模經濟或多樣化和範圍經濟為何?
    • 原鄉農業發展途徑要怎樣評估?

    3

    4.5

    16

    農業現代化、鄉村發展和韌性

    Local and farmers' knowledge matters! How integrating informal and formal knowledge enhances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agriculture

    Sandra Šūmane, Ilona Kunda, Karlheinz Knickel, Agnes Strauss, ... Amit Ashkenazy

    Pages 232-241

    • 原住民的在地和農民的知識為什麼很重要?
    • 原鄉如何將非正規和正規知識結合起來,以增強韌性農業?

    3

    4.5

    17

    農業現代化、鄉村發展和韌性

    Rethink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agricultural change and rural prosperity: A discussion of insights derived from case studies in seven countries

    Maria Rivera, Karlheinz Knickel, Ignacio de los Rios, Amit Ashkenazy, ... Sandra Šūmane

    Pages 242-251

    • 什麼是繁榮?原鄉的繁榮是什麼?
    • 重新思考農業變革與原鄉部落繁榮之間的聯繫為何?
    • 你認為自己部落的繁榮是什麼?

    3

    4.5

    18

    期末驗收和檢討

    期末報告摘要說明

    共同討論

    3

    4.5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5%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5%

    其他: Others: 校外教學,時間、地點待定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評量工具與指標

     

    學習目標與成效

    評量工具

    評量指標

    考試

    心得

    報告

    專題

    製作

    前後測

    其他

    測驗

    藍圖

    評量

    尺規

    具備規劃學習地圖與生涯發展 路徑的能力

     

     

     

     

     

    具備有效運用大學各項學習資

     

     

     

     

     

     

    具備深度閱讀的能力

     

     

     

     

    具備探索、熟悉新型態的數位

    學習模式

     

     

     

     

     

     

    養成自主與終身學習的態度與

    策略

     

     

     

     

    具備團隊合作與專題製作能力

     

     

     

     

     

     

    項目

    題目設定與執行方案之規劃 30%

    文獻與數據佐證30%

    結果討論

    20%

    簡報呈現

    20%

    A

    109

    議題設定能引起迴響

    題目與報告內容契合

    行動方案具體可行

    提出具體數據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佐證案例說明得宜

    資料蒐集完整.分析精確.討論深入層次分明.

    文字圖表顯示精準明確

    大小配置佳

    呈現效果佳

    B

    87

    議題設定有趣

    行動方案規劃得宜

    提出具體數據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資料蒐集與分析尚可.討論大致都有提到

    文字圖表顯示正常.大小配置適中.呈現效果尚可

    普通C

    65

    議題設定引不起興趣

    行動方案規劃不夠完整

    提出具體數據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資料蒐集缺漏.分析稍有錯誤.討論深度不足

    文字圖表大小顯示效果差.呈現效果普通

    待改進D

    43

    議題設定無趣行動方案規劃不可行

    沒有提出具體數據

    相關支持論述

    有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沒有案例說明得宜

    資料蒐集缺漏分析錯誤.幾乎沒有延伸討論

    文意不明

    圖表沒重點大小配置差

    造成反效果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殷章甫,2008,土地經濟學,五南出版社。(*主要參考書)

    林森田,2017,土地經濟理論與分析,三民總經銷。
    顏愛靜,2013,土地資源概論,台北: 五南。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Vol. 59. 2018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https://www.ruragri-era.net/results-call.html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