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社會工作專業的實踐,不僅止是將習得的助人技巧,應用在不同實務領域中,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臨床工作,也被要求在服膺所謂的專業價值體系下進行。由此可見,「社工倫理」已成為此門專業服務之底蘊。而社工倫理範定出,該人群服務專業所追求的終極價值。此外,也提出在實務工作上,面臨道德難題時之重要判準。國際社工界咸已同意,透過社工倫理與價值的學習與探究,將有助更具專業理念之社工員的培養。
在社工專業教育全球化影響下,台灣社工界也將社工倫理與價值,視作專業養成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了呼應本土社工養成,對專業人格的積極重視,本課程,將對一些重要之社工倫理課題,進行必要的反思與討論。另為使所討論的課題能與社工實務有更緊密之連結,課程中也將邀請實務工作者做相關經驗交流。有關本課程設計,將作如下之安排:首先,課程將介紹與社工實務高度相關之倫理學理論;其次,則思考倫理守則對社會工作專業發展之重要意義。其三,則在培養社工員應具備之倫理反思能力。其四,在同學有關實務案例之倫理反思中,探討社工從事倫理抉擇時所應抱持的態度與抉擇判準。課程最終則是聚焦社工專業目前在服務使用者、社工專業職責乃至管理主義議題上,仍面臨到的倫理挑戰。
能力項目說明
透過上述課題的設計,本課程期望達成下列教學目標:
1. 培養同學對社會工作專業,所追求價值及所體現的倫理守則之認識;
2. 提昇同學有關不同社會價值及社工實務課題之批判反思能力;
3. 強化同學對社工專業的認同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Course schedule and assignments
Week |
Date |
Topic |
1 |
2/19 |
課程介紹 (Clark, 2005) |
道德理論 |
||
2 |
2/26 |
效益主義 (Utilitarianism) (Pojman & Fieser, Ch 7; Edmonds, Ch 1) |
3 |
3/4 |
義務論 (Deontology) (Pojman & Fieser, Ch 8; Sandel, Ch 5) |
4 |
3/11 |
德行論 (Virtue ethics) (Pojman & Fieser, Ch 9; Hugman et al., Ch 1 & Ch 2) |
5 |
3/18 |
關懷倫理學之一 (Ethics of care- Discussion one) (王嬿翔Nel Noddings, Ch 1, Ch 2 & Ch 3;) |
6 |
3/25 |
關懷倫理學之二 (Ethics of care- Discussion two) 學長姊研究心得分享 (Nel Noddings, Ch 1-Ch 3; Lloyd, 2005) |
7 |
4/1 |
基變社會工作 (Radical social work) (Ferguson, Ch 1 & Ch 8; Morley & Macfarlane, 2014) |
8 |
4/8 |
影片欣賞 |
社工專業倫理守則 |
||
9 |
4/15 |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 (Social workers’ethic code) (Banks, Ch4) |
倫理反思能力的培養 |
||
10 |
4/22 |
反身性 (Reflexity) (Akhtar & Tompsett, Ch 5; D’Cruz et al., 2007; Fossestøl, 2018) |
社工實務的倫理難題與抉擇 |
||
11 |
4/29 |
社工實務的重要倫理議題 (Ethical issues in social work practices) (Reamer, Ch 4 & Ch 5; Akhtar & Tompsett, Ch 4 & Ch 6) |
12 |
5/6 |
社工倫理難題的抉擇原則 (Decision-making principles to solve ethical dilemma) (Banks, Ch 7; Osmo & Landau, 2006; Reamer, Ch 3) |
特殊議題 |
||
13 |
5/13 |
社工實務人員的倫理經驗分享 |
14 |
5/20 |
人權與社會工作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work) (Banks, Ch 5; Ife, Ch 1& Ch 11) |
15 |
5/27 |
社工專業責任與管理主義 (Trade-off between professional duties and manageralism) (Banks (2012), Ch 6; Banks, 2014) |
16 |
6/3 |
同學研究的口頭報告 |
17 |
6/10 |
個人研究報告撰寫 |
18 |
6/17 |
個人研究報告繳交 |
評量策略:
本課程已選取社會工作倫理專題研究中一些經典課題與論文,做為同學每週指定閱讀之素材。
自第三週起,課程將由各負責同學主持,為時一個半小時的課程導讀;導讀內容,將以每週指定閱讀文本為基礎。每堂課程導讀前,授課教師將進行半個小時的背景知識介紹。課程最後一小時,將展開對相關問題延伸性思辨與討論。
每週負責導讀的同學,必須準備至少A4一頁半的導讀大綱,供同學上課時參考。導讀大綱必須於上課前一天凌晨12點,email至老師的信箱。
同學的課程導讀,將選擇重要主題進行錄音。未負責導讀的同學,則須選取一次課程錄音,進行至少30分鐘的逐字稿工作。並在指定逐字稿工作開始後三週內完成逐字稿之繳交。教師也將圈記討論重點,供所有同學參考。
學期末,修課同學,必須完成所選取研究題目之口頭與書面報告。而同學的研究,必須在與老師相互確認題目後,始得進行。
評分方式:
課堂導讀:30
課堂討論與逐字稿:30
期末個人口頭與書面研究報告 40
本課程無涉及AI使用。
Books and book chapters
Journal 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