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社會工作的本質在於幫助被社會制度邊緣化的人獲得更好的生活。根據「國際社會工作者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IFSW)於2014 年 7 月的 IFSW 大會和 IASSW通過的社會工作定義:「社會工作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職業,是一門促進社會變革和發展、社會凝聚力以及人們賦權和解放的學科。社會正義、人權、集體責任和尊重多樣性的原則是社會工作的核心。以社會工作、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土著知識理論為基礎,社會工作 讓人們和結構參與進來,以應對生活挑戰並提高幸福感。上述定義可能會在國家和/或地區層面得到放大。」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社會工作者的關鍵課題之一,便要能自省地避免弱化受助者以及製造和強化受助者對助人者的依附關係,並促進受助者的能動性,使其能為自我權益發聲,進而能組織、結盟,以更全面性的改變社會制度。
本課程目的在於提供助人工作者在培力和組織所需的理論和實務操作方法。透過相關理論與相關案例研究的討論,以及實際工作坊操作方法的演練(可以配合另一門課程:個案與倡議),使有志於培力與倡議的同學得到基本知識和方法的訓練,作為未來實務工作的基礎,並使已有實踐經驗的同學有反省與沈澱經驗的空間。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目的在於提供助人工作者在培力和組織所需的理論和實務操作方法。透過相關理論與相關案例研究的討論,以及實際工作坊操作方法的演練(可以配合另一門課程:個案與倡議),使有志於培力與倡議的同學得到基本知識和方法的訓練,作為未來實務工作的基礎,並使已有實踐經驗的同學有反省與沈澱經驗的空間。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
|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
||||
1 2/20 |
課程介紹:培力/組織/倡議與社會工作
|
我的組織經驗 |
|
|
|
2 2/27 |
解放教育的基本理論:為何需要對話?如何對話?(一)
|
《受壓迫者教育學》 第一二章
|
|
|
|
3 3/5 |
解放教育的基本理論: 為何需要對話?如何對話?(二)
|
《受壓迫者教育學》 第三四章;
|
|
|
|
4 3/12 |
受壓迫者劇場與其運用(一)
|
《受壓迫者劇場》,第一、三、四、五章
|
|
|
|
5 3/19 |
受壓迫者劇場與其運用(二)
|
Akhter, “Sistren: The Vanguard of Popular Theater in Jamaica”
黄彥宜
|
|
|
|
6 3/26 |
尋找發展性議題.
|
組織手冊中譯第六章。
|
註: 本週完成分組。
|
|
|
7 4/2 |
田野初探 |
|
各組開始進入場域,探索可發展議題 |
|
|
8 4/9 |
工作坊的設計與演練 (一):通關密語的設計
|
組織手冊中譯第七章 ;夏曉鵑。
|
作業一:各組設計工作坊,除在課堂中演練外,亦須繳交紙本。
|
|
|
9 4/16 |
問題分析作為培力方法
|
組織手冊中譯第八章 |
作業二:選定一個實踐的場域,依前幾週所學的原則,進行初步田野調查,以及透過分析找到可介入的議題,於第十週繳交書面報告說明該場域的狀況、所運用的調查方法,以及分析結果(可介入之議題)。
|
|
|
10 4/23 |
團體內部的信任與對話
|
5 組織手冊中譯第十章
|
|
|
|
11 4/30 |
集體領導與參與、扎根組織工作方法的步驟。
|
組織手冊中譯第十一章、第一章;吳佳臻。
|
|
|
|
12 5/7 |
計畫與決策
|
組織手冊中譯第十三章
|
|
|
|
13 5/14 |
集體評估 |
組織手冊中譯第十四章 |
|
|
|
14 5/21 |
場域實作 |
|
|
|
|
15 5/28 |
另類的組織經營與管理
|
組織手冊中譯第十二章
|
|
|
|
16 6/4 |
工作坊的設計與練習(二):幹部訓練
|
|
作業三:各組設計工作坊(以幹部訓練為主題),除在課堂中演練外,亦須繳交紙本。
|
|
|
17 6/11 |
期末口頭報告: 培力與組織計畫
|
|
|
|
|
18 6/18 |
學習回顧 |
|
小組作業:培力組織計畫 |
|
|
課程要求
評分標準 課堂討論25 %;工作坊設計作業30%;組織培力計劃30 %;期末口頭報告15 %。 註:本課程作業禁止使用AI 工具,如經發現,該項作業以零分計算。
|
指定讀物 組織手冊(中譯版) Akhter, Afreen, 2008, “Sistren: The Vanguard of Popular Theater in Jamaica”, Sign: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33(2): Asia Pacific Mission for Migrant Filipinos, 2000, A Brief Guide in Organizing Migrants. Hong Kong: APMMF. Boal, Augusto, 2000, «被壓迫者劇場»,賴淑雅譯,台北:揚智。 Freire, Paulo, 2004, «受壓者教育學»,方永泉譯,台北:巨流。 Hope, Anne and Sally Timmel, 1984, Training for Transformation: A Handbook for Community Workers, Book 1-3. IBON Foundation, 2004, IBON Manual on Facilitating Participatory Research. Manila: IBON Foundation Inc. 吳佳臻,2008,天生愛組織?菲律賓移工自主團體在台灣的組織經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 所碩士論文。 夏曉鵑,2003, 〈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第四十九期,頁一至四十七。 黃彥宜,2014,〈劇場在社工教育的運用〉,《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三十期,頁1-41。
|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