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19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區域經濟整合也成為了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崛起,也改變了國際經貿的格局,以致G20取代G7成為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的重要要平台。然而,近來國際社會卻也出現反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的聲浪,面對錯綜複雜的世界經濟情勢,本課程將從國際經貿和金融理論的研習,輔以國際經貿現勢的政經因素的分析,使學生得以了解當前國際經貿的特點及未來可能的發展。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是透過國際經濟理論與實際、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國際收支及其調整,以及現行國際政治經濟體系發展趨勢的分析,使學習者能對國際經濟體系的運行及所存在的問題有深層的認識和瞭解。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每週學生平均投入時間:5小時 (包括每週課前指定教材閱讀、課堂講述與課後複習作業)
課程內容:
講授大綱
壹、總論
一、經濟學的成立及其發展
1.古典學派
2.反古典學派
3.新古典學派
4.凱因斯學派
5.供給學派
二、國際貿易理論的基本分析工具
1.生產可能性曲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2.社會無異曲線(Social Indifference Curve)
3.提供曲線(Offer Curve)
三、國際經濟學的範圍及內容
貳、古典學派國際貿易理論
一、古典國際貿易理論產生的背景
1.重商主義
2.勞動價值說
二、國際貿易的發生與貿易方向的決定
1.絕對利益法則
2.比較利益法則
3.等成本差異
三、貿易條件與貿易利得
1.貿易條件的決定
2.貿易利得的分配
3.交互需求法則
4.古典學派貿易理論的要旨
四、匯率變動與絕對及比較利益
五、工資變動與絕對及比較利益
參、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一、固定機會成本理論的內容及其批評
二、機會成本遞增、遞減與國際貿易理論
肆、現代國際貿易理論︰赫克紹-歐林定理
一、赫克紹-歐林定理的要旨及基本假設
二、赫克紹-歐林定理的證明
三、赫克紹-歐林定理的評論
四、李昂鐵夫矛盾與赫克紹-歐林定理
五、其他現代國際貿易理論
1.剩餘發洩理論
2.存在性理論
3.不完全競爭與國際貿易
4.規模報酬遞增理論
5.產業內貿易理論
6.技術差距理論
7.產品循環理論
8.經濟成長階段理論
9.偏好相似理論
伍、國際直接投資相關理論
一、國際直接投資的界定和特點
二、國際政治經濟視角下的國際直接投資
1.經濟自由主義
2.經濟民族主義
3.馬克思主義
4.跨國公司或多國公司論述
5.國家中心論和區域中心論
三、國際對外投資理論
1.產品生命周期論
2.比較優勢論
3.小規模技術論
4.內部化理論
5.無形資產說
6.壟斷優勢理論與競爭優勢論
7.不平衡理論
8.區位優勢理論
9.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論
10.折衷理論
11.投資發展階段理論
陸、經濟成長與國際貿易
一、經濟成長的分類
二、經濟成長與經濟福利
1.貿易條件與經濟福利
2.小國之經濟成長與經濟福利
3.大國之經濟成長與經濟福利
柒、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
一、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策略
1.開發中國家所面臨的國際貿易問題
2.國際貿易的後果
二、經濟發展策略的抉擇
1.進口替代發展策略
2.出口擴張發展策略
三、國際貿易與貿易條件
捌、關稅政策及其經濟後果
一、貿易政策的採行與執行
二、關稅的經濟後果
三、最適關稅與關稅報復
四、關稅與經濟福利
五、非關稅貿易障礙
玖、貿易政策與貿易自由化的發展趨勢
一、國際貿易的發展及演變
二、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的成果與困境
三、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主旨及發展
四、全球經濟一體化與區域經濟集團化
五、全球經濟一體化所衍生的問題
拾、區域經濟整合-關稅同盟理論
一、區域經濟整合的種類
1.自由貿易區(free-trade area)
2.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
3.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
4.經濟同盟(economic union)
二、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
三、關稅同盟的經濟後果
拾壹、國際收支及其調整
一、國際收支帳的意義
二、國際收支帳的內容
三、國際收支的平衡
四、國際收支的失衡
拾貮、國際貨幣制度
一、國際貨幣制度的歷史演度
二、金本位制
三、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
四、浮動匯率制度
五、國際貨幣制度的展望
拾參、資本移動與國際收支的調整
一、國際資本移動
二、資本的借貸與回償
三、直接管制與國際收支
拾肆、國際金融市場的整合及其發展
一、油元與國際金融市場
二、歐洲貨幣制度
三、歐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及其問題
五、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金融治理
拾伍、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
一、貿易自由化與世界貿易制度的演變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和特點
三、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四、經濟全球化下的兩岸經貿整合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
●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TFA)
●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
●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
●上海合作組織(SCO)
●金磚五國(BRICS)
●中國—中東歐國家友好合作(16+1)
●二十國集團(G20)
●七大工業國(G7)
拾陸、當前國際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
~逆全球化風潮興起及其發展
~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
~英國脫歐的經濟衝擊
~美中貿易戰未來的發展
~全球債務高築潛藏金融風險
~新冠狀肺炎疫情與全球產業鏈調整
~中、俄、伊朗的中亞能源競逐
~新歐亞大陸興起是否會導致俄羅斯東傾
~俄烏戰爭對全球能源資源帶來的衝擊
~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育間的政策取捨(碳達峰、碳中和)
~數字貿易已是國際貿易新議題仍有待規範
●
●
●
●
●
●
一、課程要求:
1.平時作業(二次)
2.期末考試
3.課堂報告
4.學期報告
●主題需與課程內容相關。
●2024年4月18日前必須提出學期報告題目及研究計劃綱要。
●學期報告字數(含註釋)約7000~8000字左右。
●學期報告繳交期限為2024年6月13日,逾期以零分計算。
二、評分標準:
1.平時作業佔30%。
2.期末考試佔20%。
3.課堂表現和學期報告佔50%。
參考書目
丁純、強皓凡、楊嘉威 「特朗普時期的美歐經貿衝突:特徵、原因與前景—基於美歐貿易失衡視角的實證分析」。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11期,頁89-110。
于宏源、李坤海 「糧食安全的全球治理與中國參與」,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4期,頁104-117。
于鵬 「WTO爭端解決機制:原因、進展及前景」,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9期,頁67-75。
于鵬、廖向臨、杜國臣 「RCEP和CPTPP的比較研究與政策建議」,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8期(總476期_),頁27-36。
王一鳴、木其堅 「全球碳關稅變局的驅動因素、相關影響與應對」,宏觀經濟管理(北京)。2022年第5期(5月8日),總第463期,頁15-23。
王中美 「新南北矛盾與多邊體系的困境」,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10期,頁8-16。
王文、王鵬 「G20機制20年:演進、困境與中國應對」,中國外交(北京),2019年第11期,頁78-88。
王立勇、楊發瓊 「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全球生產布局調整分析」,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2期(總第470期),頁19-29。
王振玲 「歐盟機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以及中國的應對策略:認知與權限類別基礎上的多重對接」,中國外交(北京),2019年第9期,頁100-112。
王俊、王青松、常鶴麗 「自由貿易協定的數字貿易規則:效應機制」,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3年第3期,頁103-116。
王海峰、沈銘輝、修青華、趙曉雷、趙亮、朱韋康 「RCEP:為新型全球化注入新動能」,中國外滙(北京),2020年第24期(12月15日),總第414期,頁32-47。
王達 「拉美債務危機治理中的非對稱調整」,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9期,頁73-81。
王漢鋒 「迎接國際貨幣體系新變革」,財經(北京),2022年第16期(8月1日),總第645期,頁14-16。
毛昊、趙曉鳳、魏洽 「美國對華知識產權壓力焦點變遷與趨勢預見」,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第10期,頁99-109。
白潔、蘇慶義 「《美墨加協定》:特徵、影響及中國應對」,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0年第6期(總第150期),頁123-138。
白曉燕 「人民幣滙率制度改革歷程及邏輯」,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08年第12期,頁29-34。
田原、張滔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合作現狀及展望」,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8期(總第452期),頁72-78。
平力群 「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以RCEP為中心」,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1年第1期,頁8-16。
申嵐、李婧 「人民幣國際化新的可能性:人民幣跨境循環體系的升級與發展」,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0年第5期(總第149期),頁43-60。
本刊編輯部 「全球直接投資新趨勢」,中國外資(北京),2023年9月(上)第17期(總第536期),頁8-35。
曲鳳杰、朱夢曳、牛桐 「美國加入TPP的動因、挑戰和影響:從美國視角分析」,國際貿易(北京),2012年第9期,頁31-38。
朱民 「世界經濟:結構性持續低迷」,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7年第1期(總第127期),頁9-22。
朱杰進 「崛起國改革國際制度的路徑選擇」,中國外交(北京),2020年第10期,頁3-22。
朱福林 「中美貨物貿易全球格局演變與中美貿易戰的內在邏輯」,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10期,頁77-87。
全毅 「區域貿易協定發展及對WTO改革的影響」,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11期(總第455期),頁52-58。
全毅 「後茂物時代亞太地區大國博奕與區域合作前景」,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10期(總第478期),頁13-20。
汪洋 「跨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路徑選擇與風險」,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1年第2期,頁108-118。
汪瑩、劉佳、霍麗素 「金磚國家金融合作風險與防範對策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17年12月(總第432期),頁58-61。
李文韜 「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及其對APEC合作影響」,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2年第10期,頁85-93。
李仁真、關蘊珈 「俄烏衝突下美歐利用SWIFT制裁俄羅斯的影響及對中國的啟示」,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9月(總第489期),頁79-86、95。
李玉舉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貿易發展的特點及趨勢」,國際貿易(北京),2013年第2期,頁9-15。
李先德、孫致陸、趙玉菡 「全球糧食安全及其治理:發展進程、現實挑戰和轉型策略」,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10期,頁43-59。
李宏兵、趙路犇、翟瑞瑞 「全球芯片供應鏈調整的新動向及中國應對」,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3年第7期,頁110-116。
李俊、李西林、王拓 「數字貿易概念內涵、發展態勢與應對建議」,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5期(總第473期),頁12-21。
李俊久 「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現實邏輯」,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6期,頁41-50。
李計廣、鄭育禮 「多邊貿易體制改革:背景、性質及中國方略」,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0年第5期(總第149期),頁76-91。
李浩東、林江 「區域主義視角下RCEP對亞洲各國經貿相互依存的促進作用、挑戰及其對策建議」,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20年第23期(總第2967期),頁13-21。
李淑俊、王小明 「美國全球供應鏈調整的國家安全邏輯及實現路徑」。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4期,頁35-54。
李揚、唐克、章添香等譯,Joseph E. Stiglity著 逆潮全球化(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李廣建、張慶芝 「國外技術出口管制及其特點」,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10期(總第478期),頁37-46。
李曉依、許英明、肖新艷 「俄烏衝突背景下國際石油貿易格局演變趨勢及中國應對」,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417期),頁10-18。
李雙雙 「WTO“特殊和差別待遇”透視:改革爭議、對華現實意義及政策建議」,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8期(總第452期),頁4-11、78。
呂博、郝紅梅 「全球化和集團化的糾結—G20和APEC貿易投資自由化評析」,國際貿易(北京),2015年第5期,頁19-23。
何知仁、潘英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配額改革的基本原則與功能分離」,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4年第1期,頁137-149。
何思因 霸權貨幣的地緣政治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3月初版。
何國華 國際收支調節論(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月),第一版。
吳心伯 「拜登執政與中美戰略競爭走向」,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6期,頁28-35。
吳心伯 「美國壓力與歐盟的對華經貿政策」,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6期,頁83-99。
吳心伯 「探索中美戰略博奕的邊界」,中國外交(北京),2023年第7期,頁63-72。
吳志成、劉培東 「促進多邊主義與全球治理的中國視角」,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1期,頁67-81。
吳玲君 規則優勢下的亞太區域經貿整合(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年1月,初版一刷。
吳澗生、曲鳳杰 「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趨勢、影響及戰略對策」,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4年第1期(總第109期),頁65-76。
吳澤林、尚修丞 「拜登政府重振本土製造業:進展與評估」,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10期,頁90-98。
余永定 「中美貿易戰的深層根源及未來走向」,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10期,頁74-83。
余南平、廖盟 「全球價值鏈重構中的國家產業政策—以美國產業政策變化為分析視角」,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7期,頁95-110。
余振 「全球數字貿易政策:國別特徵、立場分野與發展趨勢」,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0年第11期,頁94-104。
余振、王淨宇 「美國對華經貿的〝脫鈎〞與〝再掛鈎〞:思想淵源與現實邏輯」,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10期,頁60-69。
余典範、王佳希、張家才 「出口管制對中國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以美國對華實體清單為例」,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2年第8期,頁66-81。
余淼杰、蔣海威 「從RCEP到CPTPP:差異、挑戰及對策」,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2期(總第152期),頁129-144。
余淼杰、藍錦海 「國際貿易視角下逆全球化研究」,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1期,頁110-116。
宋泓 「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和展望」,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9年第6期(總第144期),頁74-99。
宋泓 「多邊貿易體制制度設計與改革前景」,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1期,頁48-60。
宋泓 「CPTPP國有企業和指定壟斷條款及其影響分析」,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1期(總第481期),頁26-32、50。
宋國友、張紀騰 「戰略競爭、出口管制與中美高技術產品貿易」。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3年第7期,頁42-59。
宋錦 「世界銀行在全球發展進程中的角色、優勢和主要挑戰」,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7年第6期(總第132期),頁23-33。
宋穎慧、王瑟、趙亮 「“中國債務陷阱論”剖析:以斯里蘭卡政府債務問題為視角」,中國外交(北京),2019年第10期,頁102-112。
沈玉良、高疆、李鑫、徐乾宇 「數字貿易標準和規則推進:全球數字貿易促進指數分析報告(2022),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3年第10期(總第356期),頁18-29。
沈偉、方荔 「歐式自由貿易協定國有企業規制的迭代、特質與啟示」,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2年第9期,頁50-63。
沈偉、方荔 「國際經貿協定國企條款的立法趨勢與中國的立場演化」,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3年第3期,頁62-74。
沈銘輝、仇莉娜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建設:以經貿合作為視角」,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12期,頁68-72。
沈國兵 「中美貿易摩擦的焦點和新動向」,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7期,頁45-52。
沈聯濤 「金融市場和全球管理:基於網絡分析的視角」,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0年第6期,頁3-15。
佟家棟、劉程 「“逆全球化”浪潮的源起及其走向:基於歷史比較的視角」,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7年第10期,頁3-9。
佟家棟、鞠欣 「拜登時期中美戰略競爭態勢、挑戰與應對:基於雙邊經貿關係視角」,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3期(總第153期),頁102-120。
肖立晟、肖然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公共債務管理的影響、風險及其啟示」,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4年第5期,頁119-132。
肖立晟、夏廣濤、袁夢怡、范小云 「不平等國際貨幣體系下中國的〝過度損失〞」,世界經濟導刊(北京), 2022年第7期,頁3-14。
肖筱林 「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演變述評:2008~2022」,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7期,頁45-61。
林夢、路紅艷、孫繼勇 「全球供應鏈格局調整趨勢及我國應對策略」,國際貿易(北京),2020年第10期(總第466期),頁19-25。
林嫻嵐 「技術民族主義與美國對蘇聯、日本的高技術遏制」,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5期,頁70-85。
周文、馮文韜 「經濟全球化新趨勢與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的局限性—基於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10期,頁22-31。
周方銀 「新冠疫情背景下國際格局走勢與中國的應對」,中國外交(北京),2020年第11期,頁56-61。
周玉淵 「中國在非洲債務問題的爭論與真相」,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0年第6期,頁98-110。
周茂榮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係協定(TTIP)談判及其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4年第1期(總第109期),頁77-93。
周茂榮、楊繼梅 「“歐豬五國”主權債務危機及歐元發展前景」,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10年第11期,頁20-25。
周彥霞、張志明、陳嘉銘 「亞太價值鏈重構與中國的角色變遷」,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1年第4期(總第326期),頁28-42。
周偉鐸、莊貴陽 「能源危機背景下的歐盟氣候戰略取向:戰略競爭的視角」,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3年第3期(總第165期),頁68-94。
官小飛、畢朝輝 「經濟安全化視角下美國重塑半導體供應鏈政策評析」,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3年第6期(總第426期),頁42-51。
竺彩華、劉讓群 「中美博奕對國際經貿規則體系重構的影響」,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7期,頁96-108。
易小准、李曉、盛斌、楊宏偉、曹寶明、徐坡岭 「俄烏衝突對國際經貿格局的影響」,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159期),頁9-37。
易小准、史蒂文‧艾倫吧奈特、金興鍾、裴光峻、小野寺修、徐奇淵、岡崎久實子、蔡于鴻 「全球產業鏈新趨勢:機遇與挑戰」,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3年第6期(總第168期),頁9-32。
孟夏、孫祿 「RCEP服務貿易自由化規則與承諾分析」,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1年第11期,頁31-39。
金仁淑、趙敏 「中美貿易摩擦對中日產業鏈重構的影響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9月(總第489期),頁60-70。
紀建悅、許瑤、劉路平 「美國技術性壁壘的新態勢與中國的應對策略」,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4期(總第484期),頁4-11。
紀建悅、劉路平、許瑤 「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的新態勢、影響及中國對策」,國際貿易(北京),2023年第5期(總第497期),頁48-55。
姜文學 「TPP在美國重塑國際貿易秩序中的雙重功能」,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3年第3期,頁78-86。
姜志達 「歐盟構建〝數字主權〞的邏輯與中歐數字合作」,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11期,頁96-106。
姜琍 「“16+1合作”和“一帶一路”框架內的中國與斯洛伐克經貿合作」,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8期,頁18-25。
祝明俠 「國際經貿規則變化新趨勢及我國的因應對策」,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6年第2期,頁78-84。
姚大慶 「美國金融制裁對美元國際地位的影響及中國的應對」,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3年第7期(總第353期),頁107-117。
姚枝仲 「世界經濟面臨四大挑戰」,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9期,頁16-22。
姚枝仲 「新冠疫情與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0年第10期,頁37-41。
胡加祥 「從多邊貿易體制看美國貿易政策的嬗變」,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3年第2期,頁45-53。
胡枚玲、張軍旗 「論CPTPP規制合作的新範式及中國應對」,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10期(總第454期),頁35-41。
孫西輝、金燦榮 「中美戰略競爭的邏輯與前景」,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10期,頁82-94。
孫瑾、雷達 「國際經濟格局變動中的區域主義發展新趨勢」,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3期,頁32-42。
徐凡 「G7、G20與亞太地緣經濟治理:回顧與展望」,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9期,頁107-115。
徐秀軍、林凱文 「國際經濟議程政治化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困境」,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3年第1期,頁3-21。
徐建偉 「全球產業鏈分工格局新變化及對我國的影響」,宏觀經濟管理(北京),2022年6月第6期(總第464期),頁22-29。
徐剛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歷程、現狀與政策建議」,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10期,頁17-26。
徐國慶、郭衛軍、周明 「美國新一輪科技創新戰略的影響及應對」,宏觀經濟管理(北京),2023年第7期(總第477期),頁86-92。
徐康寧 「正確鑒史而知與替:〝廣場協議〞的真實影響和教訓」,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0年第6期(總第150期),頁104-122。
徐梅 「從“一帶一路”看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機遇與前景」,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7期,頁53-63。
徐程錦 「WTO電子商務規則談判與中國的應對方案」,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0年第7期,頁29-44。
高長 「COVID-19疫情衝擊與全球供應鏈重整」,展望與探索(台北),第18卷第6期(民國109年6月),頁63-79。
高程 「中美競爭與“一帶一路”階段屬性和目標」,中國外交(北京),2019年第7期,頁90-103。
高海紅 「人民幣成為區域貨幣的潛力」,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1年第2期,頁80-88。
高海紅 「亞洲區域金融合作: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8期,頁3-9。
高海紅、董冉 「清邁倡議多邊機制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22年第9期(總第3001期),頁137-144。
高磊 「〝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經濟全球化模式研究」,世界經濟研究(北京),2023年第6期(總第352期),14-25。
高疆 「全球化變局中的世貿組織改革:困境、分歧與前路」,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2年第11期(總第345期),頁31-42。
袁正清 「公平正義引領全球治理變革」,中國外交(北京),2023年第6期,頁3-11。
袁波、潘怡辰、王清晨 「RCEP生效一周年:貿易投資進展、原因與啟示」,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3年第5期(總第425期),頁22-38。
閆小娜 「中美經貿關係的現實困境與未來選擇」,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3年第7期(總第353期),頁3-14。
閆坤、汪川 「〝失去〞的日本經濟:事實、原因及啟示」,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4期,頁100-109。
郝荻 「CPTPP加入程序中的制度性權力及中國因應」,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2年第11期(總第345期),頁18-30。
馬述忠、沈雨婷 「數字貿易與全球經貿規則重構」,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3年第4期(總第166期),頁118-138。
秦琳 「美國對華半導體競爭戰略探析」,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1期,頁66-78。
馬雪 「疫情對美元國際地位的影響」,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3期,頁30-36。
馬雪 「美國製造業的〝假衰落〞和〝真困境〞」,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5期,頁102-109。
夏廣濤、肖立晟、潘宏勝、趙偉、段小樂、李欣越 等 「國際避險貨幣變局」,中國外滙(北京),2022年第9期(5月1日),總第447期,頁6-28。
殷劍峰、管濤、連平、潘宏勝 等 「亞洲金融危機25周年:1997~2022」,中國外滙(北京),2022年第18期(9月15日),總第456期,頁8-33。
桑百川、王偉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與碎片化風險防範」,國際貿易(北京),2017年12月(總第432期),頁4-8。
釗陽、桑百川 「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優化外商投資制度環境」,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10期(總第454期),頁19-26。
唐宜紅、張鵬揚 「後疫情時代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發展趨勢及中國應對策略」,國際貿易(北京),2020年第11期(總第467期),頁4-10。
唐婉瑩 「烏克蘭局勢下的全球供應鏈危機」,中國外資(北京),2022年第9期(5月5日),頁36-37。
耿楠 「G20框架下的疫情應對與全球治理合作」,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0年第4期(總第406期),頁37-50。
舒志勇、郭旭宏、李文慧、趙倩怡、何潔霞、楊冰馨 「RCEP示範全球」,經濟導報(香港),2023年第3期(2月6日),總第3536期,頁8-22。
梁明 「中美貿易摩擦的緣起、影響和未來走向」,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7期(總第451期),頁25-36。
梁國勇 「全球數字貿易規則制定的新趨勢與中國的戰略選擇」,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3年第4期(總第166期),頁139-155。
梁慎寧、楊丹輝,「美國對華關稅制裁及對美國在華投資企業的影響」,國際貿易(北京),2018年第11期(總第443期),頁37-44。
陳文玲 「對當前中美經貿關係走勢的分析與研判」,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10期,頁84-94。
陳伊凡、顧翎羽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美國芯片法案?」,財經(北京),2022年第17期(8月15日),總第646期,頁86-88。
陳秀蓮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模式新構的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7期(總第451期),頁79-87。
陳佳雯 「俄烏衝突下的經濟制裁:措施、影響與不確定性」,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417期),頁19-32。
陳宗勝、康健 「反全球化的逆流與經濟全球化的深化」,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10期,頁20-34。
陳思翀、王子瑜、梁倚天 「美國對華科技制裁的反向市場衝擊—以華為事件為例」,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8期,頁36-47。
陳淑梅、陳敏、趙亮 「世界典型區域貿易協定的歷史比較與國際比較」,國際貿易(北京),2013年第11期,頁42-47。
陳淑梅、倉勇濤 「全球貿易體系變革的邏輯動因與現實路徑」,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1期(總第481期),頁43-50。
陳鈞浩 「全球化經濟的要素流動與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方向」,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13年第11期,頁3-8。
陳偉光、鍾列煬 「全球數字經濟治理:要素構成、機制分析與難點突破」,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2年第2期(總第158期),頁60-87。
陳華、李鵬飛 「美國對他國金融制裁的基礎、路徑以及對中國的啟示」,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9月(總第489期),頁87-95。
陳衛東、李建軍 「日元國際化過程中值得關注的若干問題~兼論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基本條件與模式」,國際金融研究(北京),2010年6月,頁4-14。
陳衛東、邊衛紅、熊啟躍、初曉 「本幣國際化:理論和現實的困局及選擇」,國際金融研究(北京),2023年第7期(總第435期),頁3-16。
陳衛東、熊啟躍、趙雪情 「全球儲備資產:歷史趨勢、形成機制和中國啟示」,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8期,頁32-46。
張二震、戴翔 「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理論思考」,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9期,頁88-96。
張永生、巢清塵、陳迎、張建宇、王謀、張瑩、禹湘 「中國碳中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和綠色轉型」,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3期(總第153期),頁9-26。
張宇、蔣殿春 「數字經濟下的國際貿易:理論反思與展望」,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10期,頁14-21。
張宇燕、徐秀軍 「亞洲經濟運行的現狀、挑戰與展望」,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0年第10期,頁3-11。
張宇燕、張靜春 「貨幣的性質與人民幣的未來選擇—兼論亞洲貨幣合作」,第五屆《中美經濟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香港:香港嶺南大學林紹樑會議中心),2008年4月25日,頁1-19。
張玉環 「世界貿易組織和多邊貿易體系的未來」,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2974期),頁32-40。
張明、李曦晨 「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轉變:從舊“三位一體”到新“三位一體”」,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9年第5期(總第143期),頁80-98。
張昕、孟翡、張繼行 「德國外資安全審查機制:特徵、影響及我國應對舉措」,國際貿易(台北),2022年8月(總第488期),頁43-52。
張軍旗、田書凡 「WTO改革中的發展成員地位認定問題」,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154期),頁92-114。
張俊芳、周代數、張明喜、蘇牧、郭滕達 「美國對華投資安全審查的最新進展、影響及建議」,國際貿易(北京),2023年第5期(總第497期),頁56-65。
張琳、蘇慶義 「CPTPP國企規則與我國國企改革實踐」,中國外滙(北京),2022年第14期(7月15日),總第452期,頁46-48。
張曉晶、江振龍 「全球滯脹風險的成因、演進路徑及對中國的影響」,國際金融研究(北京),2023年第11期(總第439期),頁3-15。
張曉濤、劉億、王鑫 「我國“一帶一路”沿線大型項目投資風險—東南亞地區的證據」,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8期(總第452期),頁60-71。
張蘊岭 主編,世界區域化的發展與模式(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張蘊岭 「新形勢下的亞太區域經濟合作」,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1年第1期,頁3-7。
張耀元 「世界貿易組織透明度機制整體改革研究」,世界經濟研究(北京),2022年第3期,頁80-91。
郭武平 中亞地區政經發展析論(嘉義:南華大學),2016年5月1版。
郭武平 「“歐亞經濟聯盟”在歐亞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兼論“絲綢之路經濟帶”之競合」。全球政治評論(台中),第59期(2017年7月),頁23-50。
郭武平主編,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合作初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7月。
郭樹勇 「全球治理領導權問題與中國的角色定位」,中國外交(北京),2017年第11期,頁3-13。
許鵬 「脫鈎:去依附戰略與〝逆全球化〞思潮之辨」,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6期,頁15-21。
盛思鑫、曹文煉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地緣政治經濟分析」,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4年第4期,頁3-10。
盛斌、高疆 「超越傳統貿易:數字貿易的內涵、特徵與影響」,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0年第11期,頁81-93。
盛煜辰、張潤琪、沈瑤 「數字服務貿易壁壘的國際比較與決定因素研究」,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3年第7期,頁72-85。
陸磊、李宏瑾 「納入SDR後的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基於貨幣功能和儲備貨幣供求的視角」,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6年第3期(總第123期),頁41-53。
陸燕 「精準把握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1年第1期,頁56-62。
黃軍英 「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管制政策走向分析」,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09年第6期(總第282期),頁38-41。
黃海洲、張廣斌 「全球經濟增長動力變化與全球貨幣體系調整」,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10期,頁13-19。
黃海洲、李志勇 「錨定全球科技創新,重構全球貨幣體系」,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1期,頁3-20。
黃薇 「全球經濟治理:核心問題與治理進展」,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6年第5期,頁7-14。
戚凱、朱思思 「國家安全視域下的大國技術競爭—以美國對華為政策為例」,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3期,頁35-55。
曹寶明、唐麗霞、胡冰川、趙霞 「全球糧食危機與中國糧食安全」,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2期(總第152期),頁9-21。
程大中、汪寧、甄洋 「中國參與RCEP:基礎、規則與前景」,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7期,頁35-50。
程偉 「俄羅斯經濟新觀察:危機與轉機」,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7年第2期(總第128期),頁36-48。
程煉 「主權數字貨幣與全球貨幣體系的未來」,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3期,頁43-53。
程慧、劉立菲 「拜登政府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分析與應對」,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8月號(總第488期),頁34-42。
曾志雄、龔馳原、金一、周闖 「對發達經濟體長期停滯的一個解釋:流動性—信貸聯結的視角」,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7期,頁3-15。
雲倩、陸善勇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路徑探析」,國際貿易(北京),2023年第10期(總第502期),頁86-96。
馮昭奎 「中美芯片之爭:現實、邏輯與思考」,中國外交(北京),2023年第8期,頁36-48。
陽結南 「拜登時代中美貿易摩擦前景展望」,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472期),頁40-48。
賀小勇、許夢婧 「CPTPP政府採購規則的檢視及中國的因應」,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483期),頁4-11。
賀洋、尚昕昕、蔣濤、曲皓、劉旭、許文鴻 等 「金融制裁演進」,中國外滙(北京),2022年第10期(5月15日),總第448期,頁6-33。
屠新泉、于泓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與WTO的未來」,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2974期),頁13-22、40。
屠新泉、曾瑞 「貿易政治化對全球貿易治理的影響與應對」,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3年第1期,頁22-31。
楊宇光、楊炯 譯, Robert Gilpin著,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楊竺松、陳冲、楊靖溪 「〝一帶一路〞倡議與東道國的國家治理」,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7期,頁101-117。
楊盼盼 「G20結構性改革的進展與評述」,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6年第5期(總第125期),頁48-67。
楊盼盼、常殊昱、熊愛宗 「危機後全球失衡的進展與國際協調思路」,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9年第4期(總第142期),頁9-25。
楊勇 「中美對亞太多邊化區域貿易平台主導權的爭奪」,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8期,頁97-109。
楊超、王斯一、程寶棟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實施要點、影響與中國應對」,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6期(總第486期),頁28-33。
楊雪峰 「日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實證研究」,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10年第11期,頁27-30。
楊繼軍、金夢圓、張曉磊 「全球供應鏈安全的戰略考量與中國應對」,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1期(總第481期),頁51-57、96。
鄒磊、王優酉 「中歐投資協定:規則、影響與挑戰」,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472期),頁67-74。
達巍、蔡泓宇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視閾下的中美關係50年」,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7期,頁38-65。
褚曉、態靈 「歐盟外資安全審查制度:比較、影響及中國對策」,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6期(總第486期),頁53-61。
董小君、郭曉婧 「美日歐數字貿易發展的演變趨勢及中國應對策略」,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3期(總第471期),頁27-35。
董志勇、李成明 「全球失衡與再平衡:特徵、動因與應對」,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1年第3期,頁9-19。
董亮 「〝碳中和〞前景下的國際氣候治理與中國的政策選擇」,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3期,頁95-108。
萬軍 「《美墨加協定》對北美三國投資的影響」,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9期,頁74-88。
萬璐 「美國TPP戰略的經濟效應研究—基於GTAP模擬的分析」,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2年第1期,頁83-92。
詹曉寧 「全球投資治理新路徑—解讀《G20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1期,頁3-11。
詹曉寧、歐陽永福 「《G20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與全球投資治理:從“中國方案”到“中國範式”」,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17年4期,頁3-13。
寧留甫、邵宇、陳達飛、丁純、蔣帝文 等 「歐元流通20年專題」,中國外滙(北京),2022年第17期(9月1日),總第455期,頁6-35。
經蕊、顧學明 「美國限制技術流出的措施及中國面臨的挑戰和應對」,國際貿易(北京),2020年第11期(總第467期),頁54-60。
雷達、初曉 「國際經濟秩序演變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1年第3期,頁20-27。
賈懷勤 「數字貿易的雙核架構和一體兩翼」,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0年第6期,頁48-61。
漆彤、劉嫡琬 「外國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國際協調:必要性、可行性和合作路徑」,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154期),頁138-159。
維阿徹斯拉夫.M.夏夫蘇科 「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金磚國家」,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3年第6期(總第108期),頁91-105。
裴長洪、鄭文 「中國視角:人民幣滙率與貿易順差關係分析」,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0年6月,頁8-23。
鄧富華、姜玉梅、王譯影,「後危機時代中美貿易摩擦的歷史借鑑與政策因應」,國際貿易(北京),2018年9月號(總第441期),頁24-30。
趙金龍、倪中新 「自由貿易區態勢及其伙伴國外貿出口的戰略轉型」,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3年第4期,頁74-80。
趙晶、曹晉麗、劉藝卓 「RCEP協定簽署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挑戰與對策」,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474期),頁89-96。
趙蓓文 「全球外資安全審查新趨勢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0年第6期(總第316期),頁3-10。
趙瑾 「數字貿易壁壘與數字化轉型的政策走勢—基於歐洲和OECD數字貿易限制指數的分析」,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2期(總第470期),頁72-81。
葛琛、葛順奇、陳江瀅 「疫情事件:從跨國全球價值鏈效應轉向國家供應鏈安全」,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0年第4期(總第148期),頁67-83。
翟崑、王麗娜等譯,Kishore Mahbubani、Jeffery Sng著,解讀東協(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8月5日,初版。
翟崑 「克服知行矛盾:中國—東盟合作與地區秩序優化」,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6期,頁71-82。
熊婉婷、常殊昱、蕭立晟 「IMF債務可持續性框架:主要內容、問題及啟示」,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9年第4期(總第142期),頁44-62。
熊鴻儒、馬源、陳紅娜、田杰棠 「數字貿易規則:關鍵議題、現實挑戰與構建策略」,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4期,頁101-107。
廖國民、何傳添、陳萬靈 「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陷入周期性常態化」,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14年第8期,頁15-21。
劉乃郗 「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國際經貿規則面臨的挑戰與前瞻」,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3期,頁108-116。
劉子奎、劉曉臨 「冷戰後美國對華衛星出口管制政策—從老布什政府到特朗普政府」,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6期,頁63-79。
劉元春、李舟、楊丹丹 「金融危機後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的興起、發展及應用」,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7年第2期(總第128期),頁62-78。
劉元春、林垚 「〝不可能三角〞還是〝不可能二元〞--評述傳統開放宏觀理論面臨的挑戰」,國際金融研究(北京),2020年第7期(總第399期),頁3-12。
劉向麗、吳桐 「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中美國的政策兩難與發展趨勢探討」,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474期),頁38-46。
劉均勝 「RCEP談判進程及挑戰:從區域視角的評估」,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7年第11期,頁14-21。
劉作奎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巴爾幹地區的投資現狀及影響」,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9期,頁64-73。
劉青、王俊力 「發達國家收緊高科技領域外資流入趨勢及對我國技術進步的影響」,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1期(總第469期),頁39-46。
劉洪鍾、楊攻研 「國際秩序轉型、全球化反思與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外部約束」,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0年第5期(總第149期),頁9-25。
劉東民、李遠芳、熊愛宗、高蓓 「亞投行的戰略定位與業務創新模式」,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7年第5期(總第131期),頁149-166。
劉建 「俄烏衝突背景下對歐開放合作建議」,中國外資(北京),2022年第13期(7月7日),頁30-35。
劉振中、嚴慧珍 「四次國際產業大轉移的主要特徵及啟示」,宏觀經濟管理(北京),2022年第8期(總第466期),頁72-81。
劉振寧、王升艷、徐清軍 「世貿組織改革涉及的國有企業議題研究」,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8期,頁58-65。
劉晨、葛順奇 「中國貸款與非洲債務可持續性:現實與前景」,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2年第4期(總第160期),頁134-158。
劉瑛、李琴 「《出口管制法》中的域外適用法律規則及其完善」,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154期),頁51-74。
劉碧珍、陳添枝、翁永和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第三版),(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0年5月。
劉碧珍、陳添枝、翁永和 國際貿易導論,(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6年8月。
劉蘭芬、劉明禮 「歐盟對華經濟合作中的〝安全顧慮〞」,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3期,頁64-73。
劉鶴 主編 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課題組 「合作成效明顯,發展前景可待--《RCEP生效實施一年效果評估報告》解讀」,中國外資(北京),2023年12月(上)總第542期,頁8-23。
潘家華、董秀成、崔洪建、丁純、嚴兵 「歐洲能源危機及其影響分析」,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4期,頁83-99。
樂艷、郭若楠、曹景怡 「國際經貿規則與國家安全—基於區域貿易協定透明度規則的測度」,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6期,頁3-14。
歐明剛、張坤 「東亞雙層貨幣籃子結構研究」,國際金融研究(北京),2010年6月,頁15-23。
歐陽勛、黃仁德 國際金融理論與制度(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2年10月),再增訂初版。
歐陽勛、黃仁德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0年11月),修訂初版。
霍建國、龐超然 「金磚國家經貿合作的前景及對策」,國際貿易(北京),2017年9月(總第429期),頁38-43。
盧凌宇、古寶密 「論國際政治〝經濟化〞」,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2年第6期(11月27日),總第162期,頁150-176。
盧鋒、李昕、李雙雙等 「為什麼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邏輯」,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5年第3期,頁9-34。
鍾正生、管濤、黃益平 「如何有效應對新冠疫情衝擊下的總需求不足問題」,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0年第4期(總第148期),頁54-66。
鍾飛騰 「在技術製勝與中產穩定之間:美對華經濟〝脫鈎〞前景」,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6期,頁45-57。
鍾飛騰 「新興市場債務危機與百年大變局」,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9期,頁46-61。
龍春生、袁征 「大國競爭時代美國對華科技戰略探析」,中國外交(北京),2023年第12期,頁21-39。
關志雄 「中美經濟摩擦進入新階段:矛盾焦點從貿易失衡轉向技術轉移」,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8年第4期(總第136期),頁35-45。
薛榮久、楊鳳鳴 「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的特點、困境與結局」,國際貿易(北京),2013年第5期,頁49-53。
薛瀾、魏少軍、李燕、賀俊、羅長遠、余振、楊榮珍 「美國《芯片與科學法》及其影響分析」,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2年第6期(11月27日),總第162期,頁9-44。
薛瀾、魏少軍、李燕、賀俊、羅長遠、余振、楊榮珍 「美國《芯片與科學法》及其影響分析」,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3期,頁80-101。
謝世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與投票權改革」,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1年第2期,頁119-126。
謝世清、曲秋穎 「世界銀行投票權改革評析」,宏觀經濟研究,2010年第8期,頁8-11。
謝世清 東亞金融危機的根源與啟示(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年2月。
戴肇洋、張介嶺、蔡恩澤 「關注〝芯片法案〞」,經濟導報(香港),2022年第16期(2022年8月22日),頁23-33。
魏艾 「G20杭州峰會與中共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2017年中共年報(台北),2017年4月,頁2-91~2-108。
魏艾 「近期中美貿易談判進程和可能影響」,海峽評論(台北),2019年3月1日,頁39-42。
魏艾 「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評析」,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台北),2019年12月。頁5-12。
魏艾 「近年來人民幣滙率走勢、政策意涵及其影響」, 2020年中共年報(台北),2020年4月,頁2-71~2-82。
魏艾 「評RCEP的簽署與中國扮演的角色」,海峽評論(台北),2020年12月1日,頁29-32。
魏艾 「從貿易戰、RCEP到CAI:新型經濟全球化特質正在形成中」,海峽評論(台北),2021年2月1日,頁10-14。
魏艾 「美國圍堵中國經貿科技發展的策略和限制」,台北論壇基金會,2021年12月29日。
魏艾 「美中亞太經貿競逐,台灣何去何從:從ECFA、RCEP到CPTPP」,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2月1日,頁4-7。
魏艾 「〝一帶一路〞倡議下台灣的地緣政治戰略」,奔向戰場:危險十字路口的台灣(第9章)(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2月初版,頁155-170。
魏艾 「美歐制裁俄羅斯的政經意涵與影響」,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4月(總第376期),頁29-32。
魏艾 「全球經濟安全瀕危、對俄制裁面臨窘境」,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6月(總第378期),頁27-30。
魏艾 「拜登政府對現今全球經濟風險視若無睹」,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8月(總第380期),頁8-11。
魏艾 「評美國打壓中國芯片產業的政策和影響」,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9月(總第381期),頁16-19。
魏艾 「論拜登政府對中國高科技的新措施及其影響」,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11月(總第383期),頁15-18。
魏艾 「全球〝去美元化〞趨勢與未來展望—兼論美國債務違約風險的衝擊」,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6月(總第390期),頁4-8。
魏艾 「亞太經貿格局脫胎換骨—從RCEP全面生效談起」,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7月(總第391期),頁24-27。
魏艾 「美中經貿科技關係的結與解—兼論近期美國推動經貿高層外交的成效」,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8月(總第392期),頁4-7。
魏艾 「美國債務無限擴張禍延全球—世界金融危機難以善了的分析」,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9月(總第393期),頁23-26。
魏艾 「評印度新德里G20高峰會」,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10月(總第394期),頁24-28。
魏艾 「〝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發展、問題和展望」,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11月(總第395期),頁4-7。
魏艾 「習拜會的政經意涵和影響—從峇里島到舊金山會晤」,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12月(總第396期),頁4-7。
魏紅霞 「《美墨加協定》談判中的各方利益博奕」,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8期,頁110-116。
聶文娟 「東南亞地區中美戰略均衡的機制論」,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6期,頁83-98。
韓永紅、吳小瑤 「RCEP與CPTPP協議下技術援助條款的比較分析」,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412期),頁23-32。
韓劍、劉瑞喜 「中國加入CPTPP參與全球環境經貿規則治理的策略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5期(總第485期),頁31-39。
羅立昱 「新興經濟體與後金融危機時代IMF改革」,財經科學,2012年第9期(總294期),頁1-10。
羅至美 歐元與歐洲統合:歷史、危機與展望(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6 月,初版1刷。
羅皓文、葛浩陽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何以可能?: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分析」,世界經濟研究(北京),2022年第3期,頁67-79。
譚小芬、虞夢微 「全球金融周期:驅動因素、傳導機制與政策應對」,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156期),頁94-116。
蘇慶義 「中國是否應該加入CPTPP?」,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9年第4期(總第142期),頁107-127。
蘇慶義、王睿雅 「世界貿易體系變革原因及趨勢:一個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8期,頁36-46。
蘇麗娜、張樂 「美國外資國家安全審查機制的政治異化及其法律因應」,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483期),頁82-88、96。
欒信杰、Julien Chaisse 「當今囿於美國〝長臂管轄〞的《TRIPS協定》改革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2期,總第482期,頁66-73。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