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中亞五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幅員廣大,由於前蘇聯時代的戰略分工,缺乏工業、基建基礎,擁有充沛的天然資源,尤其是油氣資源,天然資源的出占國民收入的大宗。中亞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它不僅是中東、高加索與東亞國家間的交通樞紐,同時也是南方與北方國家間的聯繫孔道,掌握中亞便可控制主要的國際過境運輸路線,而且中亞更是俄、中、印度等國的腹背。蘇聯解體後,中亞在國際政治上的地位發生變化,逐漸由一個區域政治中心,一躍而成國際政治中心。這是因為它的重要性改變:第一、由於中亞地緣經濟地位提升,中亞當地石油、天然氣、鈾、黃金、有色金屬,以及稀土等被大量發現。第二、由於中亞地緣政治重要性的增加,特別是其地理位置有利國際交通線的修建,因而引起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強權之覬覦。不過,目前中亞國家並非國際強權,也無力影響當地情勢發展,而真正影響中亞政治和安全因素,多係來自境外的國際強權,如近年美、中勢力相繼進入中亞,而且還有久留不去之意。
本課程主要探討中亞五國政治與外交概念,探討蘇聯解體後中亞五國政經情勢及其所面對的國際局勢。本課程也將會探討2022年俄烏戰爭前後中亞五國對俄羅斯、中國、土耳其和周邊國家對外政策。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旨在介紹中亞國家,此部分係探討中亞國家政治、外交及區域戰略情勢,對於增加國際關係專業知能、區域政經文社整合知識有所助益。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一週 |
課程簡介與文獻閱讀分配 |
第二週 | 地緣政治理論、新古典現實主義、小國外交:抗衡、扈從、避險、孤立 |
第三週 |
中亞政治與外交概述 |
第四週 | 哈薩克: 國家與政治 |
第五週 |
哈薩克: 地緣政治與外交 |
第六週 |
烏茲別克: 國家與政治 |
第七週 |
烏茲別克:外交 |
第八週 |
吉爾吉斯:國家與政治 |
第九週 |
吉爾吉斯: 地緣政治與外交 |
第十週 |
塔吉克: 國家與政治 |
第十一週 |
塔吉克: 地緣政治與外交 |
第十二週 |
土庫曼:國家與政治 |
第十三週 |
土庫曼: 地緣政治與外交 |
第十四週 |
俄羅斯與中亞: 歐亞經濟聯盟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
第十五週 |
中國與中亞:一帶一路 |
第十六週 |
美歐與中亞 |
第十七週 |
自主學習 |
第十八週 |
自主學習 |
一、這是一門教師講授及同學提出報告並進行研討型式的課程。同學們應主動參與課程及同學報告的研討,這也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期待同學們閱讀所有的指定教材、仔細思考期末報告題目並完成報告內容,同時出席每次課程。同學們若有無理由的缺課,本階段授課成績將會不及格。
二、期末報告(40%)、課堂表現(60%) (包括出席率(10%)、課堂報告(40%)及參與課程討論情形(10%)等)。
三、課堂報告(或時事研析)係由同學就本課程本學期授課範圍內,選定主題,經與老師討論後,在擇定時間內報告,報告時間以不超過
15分鐘為原則,上台報告時請提供報告大綱(請把報告內容摘要以A4乙張呈現並繳交)。第2週上課選定課堂報告題目;第3周上課開始進行課堂報告。
四、期末報告由同學自己選題。完整書面報告(8,000字)於本課程授課結束後於指定時間內繳交,逾期每逾一日扣2%。
英文文獻將會在開學會放於Moodle上
郭武平,「中亞地區政經發展析論」(嘉義:南華大學,2016年)
●包毅,「中亞國家的政治轉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趙常慶主編,「『顏色革命』在中亞 : 兼論與執政能力的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孫壯志主編,「獨聯體國家『顏色革命』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