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全球扶貧與中國經驗

Course Name: Global Poverty Relief and Chinese Experience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2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的目的在於深入了解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並且探討在對抗貧困的工作中,各國政府、國際機構、捐助者、非政府組織和私人機構的策略差異。除了概述傳統做法, 也將強調企業家精神和私營部門的參與。 由於中國過去三十餘年推行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扶貧工作,本課程也將應用這些理論, 探討其在中國窮困人口中的應用成效以及遭遇的挑戰。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學生修習本科目將能夠

    l 了解全球與中國扶貧概念的變遷

    l 認識人類對解決貧困問題的努力

    l 分析中國社會與經濟變遷如何影響貧困與解決貧困的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第一週: 課程介紹

     

    視聽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bmjDngois

     

    第二週:貧窮的定義

     

    視聽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Ad6917jI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6QLBMzefYY

    香港立法會〈絕對貧窮與相對貧窮〉/〈貧窮的定義〉/〈貧窮的定義及量度〉

     

    第三週: 世界貧困簡介

     

    世界銀行〈貧困問題〉

    王大超、盧萍〈關於當代國際貧困、反貧困與國際安全的反思〉

    Paul Collier, The Bottom Billion, Ch 1

     

    第四週:貧困的成因 (一)戰爭與自然資源

     

    視聽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5fs83aXg

    林佾靜〈敍利亞內戰問題之啟示〉

    Paul Collier, The Bottom Billion, Ch 2-3

     

    第五週:貧困的成因 (二)地理環境與政府

     

    視聽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wWlZRsMU0

    黃洪〈誰製造了貧窮〉

    Paul Collier, The Bottom Billion, Ch 4-5

     

    第六週:援助

     

    孔永樂〈中國及西方對非洲援助的義與利〉

    Paul Collier, The Bottom Billion, Ch 7

     

    第七週:依賴

     

    聯合國農糧組織〈糧食援助促進糧食安全?〉

    洪惠芬〈對依賴者的道德責任〉

    林堤塘〈協助參與,避免依賴〉

    張浩淼〈國際視野下的救助救業與福利依賴關係〉

     

    第八週:教育

     

    視聽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61LwODTn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Is4VN7HIA

    Servaas van der Berg et al,“Low Quality Education as a Poverty Trap”

    譚以敬、吳清山,〈台北市弱勢學生教育政策的現況〉

    李健鴻,〈當前台灣的工作貧窮化危機〉

     

    第九週: 期中小考

     

    第十週: 性別

     

    視聽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3kc1F5jmk

    United Nations, “Women and Poverty”

    Soroptimist International of the Americas, “Prostitution is not a choice”

    鄭麗珍〈貧窮女性化與社會救助政策〉

     

    第十一週:族群

     

    National Poverty Center, “The Colors of Poverty”

    徐正光,〈族群關係、國家建構和經濟發展〉

    郭俊巖、黃明玉〈原住民在都市謀生的艱章歷程研究〉

     

    第十二週:中國扶貧總論 (一)

     

    王小強、白南風《富饒的貧困》

    王朝明〈中國農村三十年開發式扶貧〉

     

    第十三週:中國扶貧總論 (二)

     

    許台瀅〈中國的扶貧政策:發展理論的觀點〉

    吳縛龍〈中國城市的新貧困〉

    劉解龍、陳湘海〈精準扶貧的幾個問題分析〉

     

    第十四週:中國扶貧中的環境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氣候變化與貧困》

    劉慧、葉爾肯吾札提〈中國西部地區生態扶貧問題研究〉

    袁媛、許學強〈轉型時期中國城市貧困地理的實證研究-以廣州市為例〉

     

    第十五週:中國扶貧中的族群問題

     

    沈紅〈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人口的邊緣化〉

    童玉芬、王海霞〈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人口的貧困原因及其政策啟示〉

    呂青〈治理民族地區貧困問題的途徑〉

    Dru Gladney, “Internal Colonialism and China’s Uyghur Muslim Minority”

     

    第十六週:中國扶貧中的婦女問題

     

    金和輝〈貧困地區婦女在農戶經濟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韓建民、楊一斐、廖世春〈甘肅貧困地區婦女的地位和作用調查研究〉

    樂施會 〈推動社會性別平等,協助貧困婦女改善生活〉

     

    第十七週:中國扶貧中的依賴問題

     

    李棉管〈城市低保制度與貧困者福利依賴〉

    林亦甫〈從福利依賴到工作自救〉

    韓克慶、郭瑜〈福利依賴是否存在?〉

     

    第十八週: 期末小考與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4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隨堂考 20%

    課程參與 20%

    口頭報告 20%

    學期研究報告 40%

    本課程將十分側重研究報告與上課討論,學生也需依正式論文格式在本學期結束前繳交一篇不超過二十頁之研究論述。論文題目須在第九週前獲得老師同意,對論文的討論也必須在每週上課時公開進行。學生論文題目應於第九週前決定,口頭研究大綱報告時間以二十分鐘為限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