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智庫外交與印太國際政治

Course Name: Think Tank Diplomacy and the Indo-Pacific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印太區域的發展成為當前國際政治矚目的焦點,近幾年來印太地區的戰略構想、各國的印太政策內涵、以及國際學術社群對於「印太」一詞有極為豐富的討論。「印太」的快速浮現其實只是研究亞洲區域國際政治的吉光片羽,它牽涉到戰略構想的生成與國際環境變動之間的相互影響,也關係到個別國家對於鄰近區域的佈局、利益、以及角力關係。而隱藏在這些政策與情勢發展的背景中、潛藏在以國家、政府為互動網絡的國家中心主義(state-centrism)架構的核心行為者,正是「智庫」(think tank)。

智庫不只是思想與政策構想的匯集(think的層面),有的重要智庫更具有行動力與政策落實的能量,打造出另一種執行力(do的層面)。當代的智庫,早已發展成「兼具思想與行動的團隊」(think and do tank),對於外交政策、區域戰略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課程目標:本課程專為東亞所與國際事務學院碩、博士研究生所設計之選修課程,旨在加強本所研究生對於智庫發展(思想)與實踐(行動)對於臺灣所處的國際政治環境與國際情勢的重要影響進行系統性的介紹。授課教師將以實際從事智庫工作與第二軌外交的多年經驗,結合國際政治理論與東南亞及印太的國際政治發展作為對照,落實「知識建構」(智庫與國際政治的學理與議題探索)與「知識生產」(關於智庫與政策報告的設計與寫作)兩大目標。授課教師也將協助修課同學於本學期結束前完成一份完整的專題分析報告。

     

    1. 課程設計:智庫是當代國際關係研究的焦點,它具有三種不同的特色或過程:第一,知識生產與政策構成的制度化過程;第二,影響決策與啟動政策社群的利害關係網絡與過程;第三,從想法到實踐的具體執行過程。當然,這三個過程涉及到智庫的組織、架構、路線與色彩、立場、資源、政策影響力、國際網絡以及具代表性的個人等異同特色。本學期的課程設計將討論前述智庫發展在印太區域的圖象,在具體授課內容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智庫的功能、發展與影響(智庫的知識與權力介面):引介當前歐美與印太研究戰略智庫或政策智庫的主要文獻、主流理論架構、以及智庫的定位與具體影響的介紹。這個部分的討論將聚焦於國內層次的智庫發展與學術架構的建立。(2智庫與國際政治(智庫的制度介面):針對個別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菲律賓、新加坡、中南半島等各國智庫發展邏輯以及對於印太國際政治的具體立場、分析與觀點進行比較研究。這個部分將聚焦於印太國家的經驗與實例比較。(3印太的探索(智庫的行動介面):討論智庫如何影響關鍵議題、關鍵利害關係網絡、關鍵行為者、以及各種具體的影響結果等。另外,授課教師將於每週補充印太區域發展與國際政治的最新國際評論。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印太國際政治與智庫外交(112-1)

    授課教師:楊昊(東亞所教授暨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

    聯絡郵件: museiniir@gmail.com / alanhao@nccu.edu.tw (後者請用副本)

    電話: 0910750141

     

    課程背景與理念

    印太區域的發展成為當前國際政治矚目的焦點,近幾年來印太地區的戰略構想、各國的印太政策內涵、以及國際學術社群對於「印太」一詞有極為豐富的討論。「印太」的快速浮現其實只是研究亞洲區域國際政治的吉光片羽,它牽涉到戰略構想的生成與國際環境變動之間的相互影響,也關係到個別國家對於鄰近區域的佈局、利益、以及角力關係。而隱藏在這些政策與情勢發展的背景中、潛藏在以國家、政府為互動網絡的國家中心主義(state-centrism)架構的核心行為者,正是「智庫」(think tank)。

     

    智庫不只是思想與政策構想的匯集(think 的層面),有的重要智庫更具有行動力與政策落實的能量,打造出另一種執行力(do 的層面)。當代的智庫,早已發展成「兼具思想與行動的團隊」(think and do tank),對於外交政策、區域戰略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課程目標

    本課程專為東亞所碩博士生同學設計,旨在加強修課研究生對於智庫外交的理念與實踐有深入的了解並著重於理解智庫外交對型塑印太區域國際政治的重要性。東南亞區域最新政經發展趨勢、以及東南亞區域研究之主流理論及方法之掌握與瞭解。落實「知識建構」(智庫與國際政治的學理與議題探索)與「知識生產」(關於智庫與政策報告的設計與寫作)兩大目標。

     

    課程設計

    智庫是當代國際關係研究的焦點,它具有三種不同的特色或過程:第一,知識生產與政策構成的制度化過程;第二,影響決策與啟動政策社群的利害關係網絡與過程;第三,從想法到實踐的具體執行過程。當然,這三個過程涉及到智庫的組織、架構、路線與色彩、立場、資源、政策影響力、國際網絡以及具代表性的個人等異同特色。本學期的課程設計將討論前述智庫發展在印太區域的圖象,在具體授課內容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智庫的功能、發展與影響(智庫的知識與權力介面):引介當前歐美與印太研究戰略智庫或政策智庫的主要文獻、主流理論架構、以及智庫的定位與具體影響的介紹。這個部分的討論

    將聚焦於國內層次的智庫發展與學術架構的建立。(2)智庫與國際政治(智庫的制度介面):針對個別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菲律賓、新加坡、中南半島等各國智庫發展邏輯以及對於印太國際政治的具體立場、分析與觀點進行比較研究。這個部分將聚焦於印太國家的經驗與實例比較。(3)印太的探索(智庫的行動介面):討論智庫如何影響關鍵議題、關鍵利害關係網絡、關鍵行為者、以及各種具體的影響結果等。另外,授課教師將於每週補充印太區域發展與國際政治的最新國際評論。

     

    授課方式

    在授課方式上,本課程設計除了以教師授課(lectures)為主,以專題討論(seminars)為輔,課程依主題將由分組報告與專題演講,希望增加本課程的深度與廣度。

     

    特別提醒:本學期之訓練除了建立修課同學對於智庫外交的全面理解,最重要

    的在於知識生產的實際操作部份,這牽涉到個人對於智庫運作與發展的基本認

    識以及對於政策工具箱的個人經驗資料庫的整理與建立,以利累積並豐厚研究

    者從事區域研究的基本寫作功夫。

     

    評分標準

    本學期成績由下列分組成績與個人成績加總而成。

    1. 課堂導讀報告(ORAL,包含出席率 30%): 東南亞個別國家之智庫對於該國外交政策或重大國際政治議題的影響。分組安排為2-3人一小組。
    2. 學期報告個人(50%),請各位同學於學期末繳交一份學期報告以印太國際政治或智庫外交為題進行寫作,此一學期報告為字數8000字左右的學術論文。
    3. 分析短文(個人20%):本學期修課同學於期末將繳交一份政策短文,以 ”智庫外交 2.0” 為題進行寫作。文長以不超過 3000 字為度。並同時於指定日期(20240520)繳交。特別提醒,授課教師高度重視研究生學術倫理之自我要求,若有抄襲情事,本學期除學期論文部份為零分,本課程總成績亦以零分計。若摘錄報告內容投稿中英文媒體且成功刊出,則將獲得額外獎勵加分(視成果而定,無加分上限)。

     

     

     

     

    課程安排

    2024/2/20 本學期課程簡介

    本學期課程大綱簡介;

    確認修課人數與文獻資料彙整。

    請各位先行閱讀TTCSP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2018-21報告書。

     

    2024/2/27 智庫與智庫外交概念介紹

    本學期課程大綱簡介;

    最後確認修課人數與文獻資料彙整。

    請各位先行閱讀TTCSP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2018-21報告書。

     

    2024/3/5 智庫的功能、發展與影響

    課程目標:本週主要引介智庫之功能,在歐美國家的發展以及主要的影響;

    核心問題:什麼可以稱為智庫?智庫對於外交政策與國際關係的角色是什麼?

    延伸閱讀:

    James G. McGann. 2019. Think Tanks, Foreign Policy and Emerging

    Power. Philedaphia: Palgrave Macmillan. Ch. 2 (pp. 17-60)

    James G. Mcgann with Laura Whelan. 2020. Global Think Tanks: Policy

    Network and Governan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1-12); Ch.2 (pp.13-29)

     

    2024/3/12 智庫的歷史

    課程目標:本週主要介紹定了解全球智庫的歷史、活動與分類、以及智庫作為一個產業的內涵

    James G. Mcgann. 2016. The Fifth Estate: Think Tanks, Public Policy, and Governance.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pp.1-61)

     

    2024/3/19 如何比較或評比智庫?

    課程目標:本週主要介紹定了解全球智庫的歷史、活動與分類、以及智庫作為一個產業的內涵。

    核心問題:智庫的評比,怎麼比?如何分類?影響力的區別為何?

    主要閱讀:TTCSP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2018& 2019

    2024/3/26印太國際政治的結構、議題與變數

    請蒐集三篇最具代表性的印太國際政治與大國角力的文章,以利課堂討論。

     

    2024/4/2 智庫與政府的關係:我國政府各部會的比較。

    本周將檢視台灣的主要政府部會與智庫的關係,外交部、國防部、經濟、衛福布、數發部等,並且探討這些智庫對政府施政或對外政策的影響。

    關注問題:

    1. 政府的部會有那些所屬智庫?關係為何?有哪些政策影響力?

    2. 這些智庫的國際網絡是否有協助到相關部會的施政?實例有哪些?

    本周活動: 小組報告(各 10 分鐘)。

     

    2024/4/9 智庫運作的8Ms原則與解讀途徑。

    課程目標:本週將延續智庫如何管理、理念如何發展成政策,並聚焦於智庫發展的 8 個 M:台灣與跨國比較,本周將提出檢視智庫運作的六個關鍵因素(6M),做為評估智庫外交的重要依據。

    核心問題:智庫的運作與對於外交政策的影響力為何?

    主要閱讀:

    楊昊,2019,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打造新型態的行動智庫。台灣新社會智庫政策報告。(精讀)   

    H.H. Michael Hsiao and Alan H. Yang. 2022. 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 TAEF

    延伸閱讀:

    James G. McGann. 2016. The Fifth Estate: Think Tanks, Public Policy, and Governance.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Raymond Struyk. 2015. Improving Think Tank Management: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ink Tanks, Research Advocacy NGOs, and Their Funders. Results for Development Institut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s and Their Role as Catalysts for Ideas and Actions in the U.S. Political System, Briefing by James McGann for the Foreign Press Center, U.S. Department of State, February 28, 2006.

     

    2024/4/16 模擬衝突與智庫的角色。

    課程目標:本週將延續智庫如何推動跨國影響力

    核心問題:智庫的實際跨國網絡怎麼促成?智庫的政策網絡是什麼?

    討論議題:請以印太地區可能衝突為事件,並探討主要國家智庫的可能影響、角色與串聯(美國、台灣、中國、越南、日本、韓國與印度)。

    衝突模擬將於 10 月 7 日上課時開題,請各組選擇一國準備立場(提交一頁的issue paper),並於課堂簡報 5 分鐘。

    課堂閱讀:

    How Think Tanks Are Coping With the Future, November-December 2000. The Futurist.

     

    2024/4/23 期中考週(無課程安排)

     

    2024/4/30 課堂演講

    課程目標:本週將延續前次講題的主軸,討論亞洲國家的智庫發展情況核心問題:亞洲主要國家智庫發展的邏輯與背景為何?印度國家經驗為例

    準備工作:各小組請於開始針對美國、歐盟、英國、法國、日本、韓國、印度、澳洲的東南亞政策(或印太戰略)以及主要推動此一政策的智庫進行資料蒐集與課堂報告(下周開始)

     

    2024/5/7 歐美的智庫經驗與發展

    課程目標:本週將延續前次講題的主軸,討論歐洲的智庫發展經驗

    核心問題:歐洲主要國家的智庫有哪些?對於外交政策的影響力為何?

    課堂報告: 美國、英國、歐盟的印太戰略。

    課堂閱讀: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of Think Tanks,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August 1999. An article that outlines the major trends in think tanks and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n United States.

     

    2024/5/14 印太智庫經驗與發展

    課程目標:本週聚焦印太國家主要智庫如何發展印太戰略(日本、南韓、台灣)

    核心問題:國際關係學者的「理論語言」(rhetoric)對於區域研究的啟示何

    在?

    課堂報告: 印度、澳洲的印太戰略。

    課堂閱讀:

    請閱讀TAEF的政策報告書,台美、台灣東南亞、台印與台澳。

     

    2024/5/21 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與韓國的新南方政策之一

    課程目標:本週將特別深入「台灣」的新型態外交智庫與新南向政策的發展

    核心問題: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意義何在?那些智庫扮演重要角色?實際議程是什麼?

    主要閱讀:

    Alan. H. Yang. 2022. “Strategising Taiwan's New Southbound Policy: The Practice of PPPP Configuration,“ East Asia Policy, Vol.14, No.2, pp.75-92.

    楊昊*, 2016.08, '臺灣新南向政策的格局與路向, ' 全球政治評論, Vol.55, pp.11-18.

    蕭新煌;楊昊*, 2016.08, '新南向政策的願景與挑戰, ' 戰略安全研析, No.136, pp.6-13.(*為通訊作者)

    Alan H. Yang*, 2018.03, 'Unpacking Taiwan’s Presence in Southeast Asia: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zation of 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 ' Issues & Studies, Vol.54, No.1, pp.1840003-1840033.

    Abb Pascal*;Alan H. Yang, 2018.03, 'The Impact of Democratization, Political Culture, and Diplomatic Isolation on Think Tank Development in Taiwan, ' Pacific Affairs, Vol.91, No.1, pp.73-94.

    楊昊*, 2018.07, '形塑中的印太:動力、論述與戰略佈局, ' 問題與研究,

    Vol.57, No.2, pp.87-105。

    蕭新煌、楊昊,2019,從臺灣的新南向政策看韓國新南方政策:再探以人為中心的區域戰略,在野法潮,40:84-89。

     

    2024/5/28 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與韓國的新南方政策之二

    Alan. H. Yang. 2022. “Strategising Taiwan's New Southbound Policy: The Practice of PPPP Configuration,“ East Asia Policy, Vol.14, No.2, pp.75-92.

    Alan H. Yang and H. H. Michael Hsiao, 2023.06, 'Navigating the Politics of Soft Power: Taiwan and Korea’s Regional Approach in Comparison, ' Asian Affairs, Vol.54, No.2, pp.342-353.

    Alan H. Yang. 2023.12, “Taiwan’s New Southbound Policy and Disaster Preparedness Cooperation: The Cross-Sectoral Partnership in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 Vol.14, No.2, pp.35-54.(SCOPUS)

     

    2024/6/4 學期論文期末進度報告

    2024/6/11 個人與分組學期報告繳交

    2024/6/18 自主學習週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本學期成績由下列分組成績與個人成績加總而成。

    1. 課堂導讀報告(ORAL,包含出席率 30%): 東南亞個別國家之智庫對於該國外交政策或重大國際政治議題的影響。分組安排為2-3人一小組。
    2. 學期報告個人(50%),請各位同學於學期末繳交一份學期報告以印太國際政治或智庫外交為題進行寫作,此一學期報告為字數8000字左右的學術論文。
    3. 分析短文(個人20%):本學期修課同學於期末將繳交一份政策短文,以 ”智庫外交 2.0” 為題進行寫作。文長以不超過 3000 字為度。並同時於指定日期(20240520)繳交。特別提醒,授課教師高度重視研究生學術倫理之自我要求,若有抄襲情事,本學期除學期論文部份為零分,本課程總成績亦以零分計。若摘錄報告內容投稿中英文媒體且成功刊出,則將獲得額外獎勵加分(視成果而定,無加分上限)。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