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隨著市場化改革以及對外開放的發展,中國大陸正歷經一場劇烈的政經社會變遷,一方面,其出現了現代化理論者(modernization theory)所言的工業化、都市化、識字率提升、社會流動加速……等特徵,使社會部門發生重大變化,包括社會結構分化、社會組織的出現、單位體制的崩解、戶籍制度的弱化、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以及資訊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效應等。若將此經濟社會現象置於政治發展的脈絡中,可發現一種自由主義者的學術興趣,即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間的關係,其多以西歐經驗為張本,認為經濟成長將會帶來社會結構的重組與社會價值的多元化,進而出現獨立而強大的中產階級,其對政治參與的提高將會帶來政治民主化。而將此邏輯套用在對中國的研究上也成為西方學界關注的焦點。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網民規模超過8億,且隨著微博、微信影響力呈爆發式增長、手機上網用戶大增以及網路意見領袖的出現等都將大大影響中國社會發展。
但另一方面,我們卻又看到中共統治結構似乎未做相應的改變,不僅黨政不分,且黨國體制依然透過各種方式與經濟運作和社會生活緊密鑲嵌,而習近平上台後的種種措施,包括透過反腐打貪與設計「頂層機構」,形成權力更為集中體制,以及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等,不僅大大影響中國大陸未來的發展,也逐步向外宣傳、輸出「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對於社會的控制也一再強化,包括通過一連串的法律,如《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慈善法》、《境外非政府組織(NGO)境內活動管理法》等,打擊勞工組織與維權律師(710大抓捕)等。此外,近年來積極透過科技發展與制度創新,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建構、天網工程和DNA資料庫的建立等,特別是黨國對「大數據」的壟斷,黨國名為替社會編織更完善的安全網絡,但實質上卻是對社會佈下天羅地網,使得民眾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一個等級更高的「老大哥」無所不用其極地監控著。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爆發,凸顯出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的界線愈加模糊,長期、結構性的風險與短期、偶然性風險間的轉換正在加速,內政與外交間的關係在疫情中更加脆弱與敏感,各類議題的聯動性與跨國性更超乎想像,這也讓我們必須重新反省政權類型、國家能力與社會與公共衛生政策間的關係。如此,不論在學術與政策研究上都面臨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必要,這也是社會科學研究所面臨的新挑戰,我們也將探討此議題在中國的樣態。
能力項目說明
如前所述,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中國經濟快速成長與政治穩定並行一直吸引著世人的關注,然而,在市場化與私有化改革的同時,中國目前正面臨一連串社會問題的挑戰。由於長期過度強調各種經濟數據的成長(growth)而忽略了社會整體的均衡發展(development),中國大陸目前正面臨一連串社會問題的挑戰,其中最明顯且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收入分配的急遽惡化。換言之,經濟成長帶來了社會階層的多元化,但由於社會分化多是在缺乏法規制度的保護下產生,在階層結構的轉換過程中蘊含著諸多問題與不公的現象。上述不公現象具體呈現在包括收入不均衡、農民工、醫療、教育、就業、公共衛生與產品安全以及環保等問題,這些社會問題的擴大化與具體化,幾乎都集中在規模不斷擴大與頻率不斷增高的社會群體抗爭。此種社會變遷過程中的結構矛盾,再加上掌權者的機會主義使得中共政權面臨前述社會問題的挑戰,此些問題也正是中共政權所最感到棘手的。
本課程設計從「結構╱行動」出發,探討政經轉型與社會變遷的制度與非制度因素,並說明其間的互動關係。本課程內容包括四部份:(一)中國社會研究:理論與方法;(二)中國社會結構與問題;(三)中國國家社會關係;(四)社會政策與困境。此外,本課程亦將透過紀錄片的觀賞使同學更加深入瞭解當前中國社會的變化。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如所附檔案
1.課堂參與(40%)
2.期末報告(60%)
詳如附檔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